电视影响评析(导论)
全会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就警告人们:“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既然如此,我们对于中国电视发展中的许多问题的伦理追问,其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以电视节目的丰富为标志的电视事业的发展,是否必须以消解意义、躲避崇高、无序竞争、乱播滥放为前提,甚至以牺牲社会公正和公众利益为代价?这既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电视伦理问题,更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学、政治学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追问,大体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重复建设和结构失衡导致的一些小电视台的乱播滥放,二是电视传播内容上对中国国情的误读和歪曲。
我们研究电视的影响,大都是以中国的主流电视传媒的传播内容为蓝本和参照的,对电视传播中的乱播滥放的内容和影响,我们的基本态度自然是蔑视和不屑一顾。但是,这其实未免有些学究气,因为我们无法否认电视传播中的乱播滥放给民族精神和文化重建造成的严重伤害,无法掩盖中国电视的普及所付出的传播水平低下的严酷事实。
电视影响评析(导论)(第3页)
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四级办电视”,即中央、省、地、县四级办电视,毫无疑问,“四级办电视”的方针对推动中国电视事业发展曾经发挥的关键性历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中国电视事业发展中,大量的重复制作、重复播出、重复覆盖导致了重复投入,增大了支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同时,由于各级电视台之间的无序竞争,相互瓜分观众群,致使覆盖效益降低,个别小台为维持生计,从音像市场购买廉价的海外影视剧,乱播滥放,对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主频道的主导地位形成冲击,“散”、“乱”成为现阶段电视事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从宏观的角度看,中国电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失衡、力量分散、重复建设、效益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
屏幕上太多的霓虹闪烁、腰缠万贯、美人翔集、情深缘浅,这不仅造成了观众自身的生存状态与电视的巨大隔膜和疏离,而且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国情的严重误读和歪曲。面对电视中的富丽堂皇和缠绵悱恻,观众在感叹“看看人家活的”的同时,极易引发一种人生无奈、抱怨自身命运的悲凉哀叹。当人们把自己的真实生活与屏幕上的人物生活相比较感觉差距太大时,自然会心理不平衡,觉得社会分配不公平,所谓误导由此可见一斑。电视里灯红酒绿、大款富婆、白领丽人之类的“活法”,冲击着电视本来就必不可少的平民感和底层情结,动摇着电视传播对民族生存状态的当下关注和对民族命运的殷切关怀。所以,任何有违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一宗旨的电视作品,绝不是给生活增添亮色,也不是在歌颂社会主义的美好,而是给社会蒙上虚伪的纱帏,造成极强的负面效应。
电视中过多的商业气息和脂粉气味,对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道德积累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消耗,这是一种巨大的社会代价。正是在这里,电视新闻报道率先显示出了具有拨乱反正意义的独特魅力,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栏目为代表的电视深度报道,以其对国计民生的新闻关注和人文翔,框正着社会主义和公众利益的位置。这些栏目在中国电视传播中雄居主流地位的秘诀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于破败的农舍、农村老夫妇被人贩子骗后的悲痛欲绝、辍学儿童呆滞的目光、下岗工人的迷茫和无奈,所有这些“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真实画面,都是电视传播扣人心弦、动人心魄、引人思考的起点。或许,这种从中国社会最常见、最普遍的小问题入手没有“历史方位”、“辩证思考”等等来得过瘾,但这种低位进入却包含了大智慧、大手笔、大思路,这实际上是电视的自我批判和屏幕的自我净化,堪称中国电视的一道十分亮丽的风景。
我们对中国电视传播现状的伦理追问,也许还很不到位,但这至少表明了这样一种努力,即为电视传播引回人类关怀。中国电视不仅需要强大的科学理性精神,而且必须有充满人文精神的价值判断。中国电视要在传播消除贫困、公平分配、大众参与、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等方面体现出自身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底 《电视影响评析(导论)(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472.html
以电视节目的丰富为标志的电视事业的发展,是否必须以消解意义、躲避崇高、无序竞争、乱播滥放为前提,甚至以牺牲社会公正和公众利益为代价?这既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电视伦理问题,更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学、政治学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追问,大体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重复建设和结构失衡导致的一些小电视台的乱播滥放,二是电视传播内容上对中国国情的误读和歪曲。
我们研究电视的影响,大都是以中国的主流电视传媒的传播内容为蓝本和参照的,对电视传播中的乱播滥放的内容和影响,我们的基本态度自然是蔑视和不屑一顾。但是,这其实未免有些学究气,因为我们无法否认电视传播中的乱播滥放给民族精神和文化重建造成的严重伤害,无法掩盖中国电视的普及所付出的传播水平低下的严酷事实。
电视影响评析(导论)(第3页)
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四级办电视”,即中央、省、地、县四级办电视,毫无疑问,“四级办电视”的方针对推动中国电视事业发展曾经发挥的关键性历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中国电视事业发展中,大量的重复制作、重复播出、重复覆盖导致了重复投入,增大了支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同时,由于各级电视台之间的无序竞争,相互瓜分观众群,致使覆盖效益降低,个别小台为维持生计,从音像市场购买廉价的海外影视剧,乱播滥放,对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主频道的主导地位形成冲击,“散”、“乱”成为现阶段电视事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从宏观的角度看,中国电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失衡、力量分散、重复建设、效益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
屏幕上太多的霓虹闪烁、腰缠万贯、美人翔集、情深缘浅,这不仅造成了观众自身的生存状态与电视的巨大隔膜和疏离,而且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国情的严重误读和歪曲。面对电视中的富丽堂皇和缠绵悱恻,观众在感叹“看看人家活的”的同时,极易引发一种人生无奈、抱怨自身命运的悲凉哀叹。当人们把自己的真实生活与屏幕上的人物生活相比较感觉差距太大时,自然会心理不平衡,觉得社会分配不公平,所谓误导由此可见一斑。电视里灯红酒绿、大款富婆、白领丽人之类的“活法”,冲击着电视本来就必不可少的平民感和底层情结,动摇着电视传播对民族生存状态的当下关注和对民族命运的殷切关怀。所以,任何有违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一宗旨的电视作品,绝不是给生活增添亮色,也不是在歌颂社会主义的美好,而是给社会蒙上虚伪的纱帏,造成极强的负面效应。
电视中过多的商业气息和脂粉气味,对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道德积累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消耗,这是一种巨大的社会代价。正是在这里,电视新闻报道率先显示出了具有拨乱反正意义的独特魅力,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栏目为代表的电视深度报道,以其对国计民生的新闻关注和人文翔,框正着社会主义和公众利益的位置。这些栏目在中国电视传播中雄居主流地位的秘诀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于破败的农舍、农村老夫妇被人贩子骗后的悲痛欲绝、辍学儿童呆滞的目光、下岗工人的迷茫和无奈,所有这些“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真实画面,都是电视传播扣人心弦、动人心魄、引人思考的起点。或许,这种从中国社会最常见、最普遍的小问题入手没有“历史方位”、“辩证思考”等等来得过瘾,但这种低位进入却包含了大智慧、大手笔、大思路,这实际上是电视的自我批判和屏幕的自我净化,堪称中国电视的一道十分亮丽的风景。
我们对中国电视传播现状的伦理追问,也许还很不到位,但这至少表明了这样一种努力,即为电视传播引回人类关怀。中国电视不仅需要强大的科学理性精神,而且必须有充满人文精神的价值判断。中国电视要在传播消除贫困、公平分配、大众参与、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等方面体现出自身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底 《电视影响评析(导论)(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