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政治理论论文 >> 正文

毛泽东经济哲学思想探微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哲学。毛泽东的经济哲学思想,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适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实践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毛泽东经济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来说,今天的情况已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就毛泽东经济哲学思想的某些具体内容来说,其适应的范围也随着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掌握,也远比过去准确和深刻。  
(一)实事求是,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也是毛泽东经济哲学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原本是反映学风问题的一句中国古语。毛泽东同志吸取它朴素的合理的内涵,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作了新的解释,赋予它新的含义,用来表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段表述,言简意赅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毛泽东同志一贯坚持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基本原则,最突出地体现在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根据基本国情选择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正是基于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正确认识,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同志为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一穷二白”、人口众多、80%是农民的基本国情,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要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如早在建国前,毛泽东同志就根据中国基本国情,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要积极引导小农走集体化的道路。建国初期,毛泽东又提出了引导农民逐步由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思想。接着又根据中国农业生产力十分落后,而幅员又极其广大的国情,提出农村中的改革在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以社会改革为主,技术改革为辅,然后再发展到二者同时并存,这样,就把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了。关于手工业合作化的理论,除了强调保留我国手工业的民族传统、民族特色以外,基本上同农业合作化的理解相似或相近。实践已经证明,当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成功的。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毛泽东经济哲学思想中最杰出、最具有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  
毛泽东同志还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教育和引导全党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加经济建设。1962年,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的经济规律,还是研究特殊的经济建设规律,如按劳分配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如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规律。在研究、认识和概括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明确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毛泽东提出的这一基本方针,既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发挥中国人口多、广大群众拥护社会主义这一巨大优势,又注意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贯彻运用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去。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中又进一步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的安排,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具体化了。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也必须实行这一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就提出了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国家政策和计划的指导下,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都反复强调了把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全面高涨的最重要的途径。  
(二)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规律,矛盾分析方法,即“一分为二”,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矛盾规律和矛盾分析方法也是毛泽东经济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同志始终把对立统一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作为分析和解决经济建设中的一切矛盾的根本出发点,他的许多著作如《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诸多矛盾的代表作。  
建国初期,在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我党成功地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除了中国的历史条件外,主要是由于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独特理论和对民族资产阶级所采取的正确政策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如何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崭新课题,由于党和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科学的宇宙观,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及时的和认真的探索和研究,从而大大地推动了毛泽东经济哲学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发展,党的八大文献和毛泽东同志撰写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正是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成果的理论表现。  
第一,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同志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各种复杂的矛盾,提出了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完整学说,并着重阐明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社会主义社会在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以后,还存在着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新课题。1966年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社会矛盾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我们国家出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党和政府正在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另一方面,在这历史的转折关头又出现许多复杂的社会矛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毛泽东同志科学地分析了生产

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的各种社会矛盾,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第一次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还系统地论述了两类矛盾的表现、性质、区分标准、相互转化,以及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根本方法和指导方针,并且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些科学论点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增添了新的内容,给人们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复杂的现象提供了指导性的线索。  
当然,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两类社会矛盾学说也将不断丰富发展。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到现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又经历了四十多个年头。在这期间,我们党在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问题上,又积累了正反两个方面的丰富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系统地和科学地总结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从

《毛泽东经济哲学思想探微》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51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政治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