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上)
器上的INV RAN键完成随机数字的排
列,将所得之随机数字,按1、2、3……20的顺序排列,(每按一次INV R
AN键即得一个0-1之间的随机数字,可仅取末两位数)。
现将所得之随机数字依次排列如下表:
──────────────────────────────────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随机 21 32 66 44 35 78 43 19 77 48 59 67 72 34 33 56 88 91 61 27
数字:
──────────────────────────────────
(3)令末位数为单数的随机数字相应的序号的研究对象分配至甲组(也可为
乙组),双数和零者进入乙组(也可为甲组)。
按此规定则有:
甲组:序号为1,5,7,8,9,11,12,15,18,19,20的
受试者。
乙组:序号为2,3,4,6,10,13,14,16,17的受试者。
(4)平衡两组例数:上述甲乙两组例数不等,甲组为11例,乙组为9例,
若要使两组例数相等,可用下述方法:
续查随机数字,再按INV RAN键,得一随机数字36,将其除以甲组例
数,得余数,如本例为36÷11得余数3,则原属甲组中第三位(即序号为7)
的受试者需调至乙组。
若两组例数仍不等,依上法继续操作,直至两组例数相等。
(5)随机分配卡的编制:随机分配卡的内容包括:
序号: 组别:
随机数字: 治疗方法:
按(1)-(4)步骤所得分组结果,分别填写好1-20的随机分配卡,则序
号为1的随机分配卡为:
序号:1 组别:甲
随机数字:21 治疗方法:(可根据具体研究计划填上,如止咳Ⅰ号冲剂)
(6)随机分配卡片用信封密封,信封上编上号码,信封编号应与内含之卡片
序号相同。
(7)将内含随机卡之信封按编号依次排好。
(8)随机分配卡由专人保管,当合格受试者进入研究时,按其进入之顺序拆
开序号相同的信封,根据其中卡片的规定分组和医嘱给予治疗,不得作任何更改。
简单随机化的方法简便,可行。随着受试病例数的增加,两组间例数不等的机
会减少,如受试病例达到100名时,两组的病例数比为6∶4的概率稍大于0.05。
在超过200例时,两组例数更为接近,其组间的可比性也较好。新药的临床研究
,常为多中心协作,同一单位的观察例数常有限,因而常需平衡组间例数。
若确需进行组间例数不等比例的随机分组,如甲组:乙组=3∶1,则可规定
遇随机数字末位数为:
1,2,3,5,6,7者分至甲组
4,8者分至乙组
0,9弃去
(这种不等的随机对照,有它的缺陷,这将在后面加以讨论。)
2、区组随机化
根据受试者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内含相等例数的若干区组,而后,
区组内的受试者被随机分配至不同组别。举例如下:将24名病人作区组随机分配
至甲、乙两组。其步骤为:
(1)令每一区组内含4名受试者,则有下列六种排列方式:
①--甲甲乙乙
②--甲乙甲乙
③--甲乙乙甲
④--乙乙甲甲
⑤--乙甲乙甲
⑥--乙甲甲乙
(2)查随机数字表,得1-6这六个数字的随机顺序,若为5,3,2,1
,6,4,则最早进入研究的4名病者按上述第5种方式被分配至甲、乙组,即依
次为乙、甲、乙、甲。其余类推。
区组随机化具有下述的优点:
(1)有利于保持组间例数的均等,即使末一区组的分配未全部完成,两组相
差的例数最多不超过区组所包含的例数的一半;
(2)有利于保持组间的可比性。若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时间性或季节性
,则轻重病例进入研究的时间可能相对集中。如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组,在研究的
最早阶段,两组例数相等的机会甚少,这样有可能使重症(或轻症)病人较多地被
分配至某一组别,造成组间轻、重病人的构成不一样。按区组随机化分配病例时,
有可能克服这一缺陷。这是由于同一区组的病例总是在相对集中的时间被纳入研究
,他们同属于重症或轻症,而任一区组的分配结束时,两组例数又总是相等,因此
,即使在研究过程的任一时点中止,组间轻、重病人的构成总是十分接近。
区组随机化的主要缺点在于如果不是双盲试验,同时研究者又知道区组的含量
大小,则很容易事先知道每一区组最后一名病人的分组去向,而导致选择性偏倚或
期望性偏倚的产生。
1、 分层随机化
根据对疾病的转归,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有关因素或临床特征(如年龄、性别
、病情、病程等),将进入研究的受试者分为若干层次,然后在层内再将受试者随
机分配至不同组别。例如,已知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重要预后因素包括起病
后至接受治疗的时间、梗塞部位,是否有合并症等。据此,可作如下分层:
━━━━━━━━━━━━━━━━━━━━
发病到治疗时间 梗塞部位 合并症
────────────────────
≤24小时 前壁 否
>24小时 非前壁 有
━━━━━━━━━━━━━━━━━━━━
上述各层次进行组合,可得2×2×2=8层次,则其分层随机分组将如下如所示
:
表5-1 急性心肌梗塞病者分层随机分组示意图
━━━━━━━━━━━━━━━━━━━━━━━━━━━━━━━━━━━
合格受试者 发病至治疗时间 梗塞部位 合并症 分组
────────────────────────────────────
┌ 试验组 ───┐
┌─有─R │ │
│ └ 对照组..... │
┌─ 前壁 │ . │
│ │ ┌试验组 ─ .─┤
│ └─无─R │ . │
《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上)(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