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新闻传媒学论文 >> 正文

宣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


管信息内容正确与否,只要是感情的、片面的、狭隘的抵制,就是逆反心理。在这个意义上,逆反心理也不能说成是一种纯粹消极的心理现象。如果一定要说他有消极的一面,那么它也有积极的一面,因为它在抵制拒绝正确宣传内容的同时,也拒绝了错误的宣传内容。

   
宣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第2页)  
   根据上面接受者分类,具有逆反心理的接受者,只是感情型接受者的一部分。这种接受者在我们报纸的读者群中是否确实存在?若存在又占有多大比例?今年四月份,我和《中国法制报》的张新庆同志一起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北京、武汉、重庆、成都四个城市共十一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中,发问卷284份。据收回的258份有效问卷的统计,理智型接受者136人,占对象总数的52.7%,而感情型中的逆反心理接受者竟达99人,占对象总数的38.3%。应该指出,当时对逆反心理接受者的确定,只是限于对报纸宣传跟自己态度体系不一致的内容进行抵制的接受者。而对逆反心理效应的测定,也只限于“对报纸上的宣传不予理睬”,“试图驳斥报纸上的观点”。至于其他的几种效应(下面分析)还没有涉及。可以设想,要是以现在的标准去检测,逆反心理接受者在全部调查对象中的比例,可能会突破38.3%的界限。
   当然,上面的数据只能说明这些学校的部分大学生读者的一些情况,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代替全体大学生,更不能代替对其他接受者的分析。日本著名新闻学家小野秀雄认为,受众的文化素养,与他们对待宣传信息的心理倾向有关联。文化水平高的人,多属于理智型受众,而知识水平不高的人,则多数属于感情型受众。固然,文化水平低的人常常易于随大流,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保守、无知、固执而时常难以说服。可以设想,在我们的受众群里,逆反心理受众是存在的。
论文宣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第2页)来自

   逆反心理受众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宣传活动的效果。从整个宣传过程来看,逆反心理宣传对象越多,抵制越强,报纸宣传的实际效果就越小。反之,逆反心理宣传对象越少,抵制弱,报纸宣传的效果就可能大。有鉴于此,我们还应该深入地探讨逆反心理的具体效应和机制。
   二、逆反心理的五种效应
   既然逆反心理是宣传对象对外来的威胁自己态度体系的宣传内容的抵制,是宣传对象态度体系的自我防御,那么这种抵制或自我防御,主要有一些什么方式,换言之,逆反心理主要有哪些外显的效应呢?我们认为,逆反心理的具体效应有五种。
   第一、对外来威胁到自己态度体系的宣传信息不予理睬。国外社会心理学、宣传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在被试受到外部信息刺激时,“人们会本能地避开那些和自己尖锐对立的见解。”②我们的调查证实了这一点,当报纸宣传的观点和读者不一致时,有22.3%的调查对象会“对报纸的宣传不予理睬”。同时,人们本能地注意那些符合于自己态度倾向的思想见解。但是这种合于接受者原有态度倾向的思想见解的信息量,只有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过度的信息量会使人们避开它。
   对外来宣传信息不予理睬,是逆反心理接受者自我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利用这道防线,可以将大量的外来刺激挡在接受者态度体系之外,有人认为这就是逆反心理的全部内容。我不以为然。我认为,“不予理睬”仅是逆反心理外显系列效应的开端。逆反心理还表现在接受者与外来信息“作战”的全部过程中,正如机体的自卫不仅表现在对外部威胁的回避,而且还应该表现在与外部威胁力量的“战争”上一样。事实上,我们还会发现有些信息内容会突破第一道防线,这就必然会引起下一个抵制性效应的产生。不这样,接受者的态度就会处于直接的威胁之下。
   第二、驳斥对方宣传论点。对于突破第一道防线的外来宣传信息,接受者显然不能再以回避的方式对待之。在国外心理学的一切实验中,当被试者受到外部对立观点的威胁时,他们会极力寻找一些足以驳倒外来信息并能巩固自己观点的论据,一旦他们找到这些论据,就会给反对——抵制外来宣传信息,造成特别有利的基础。当然,这种驳斥不一定要形诸语言、书面,在许多场合,它是一种论战性的思想活动。在我们的调查中也有类似现象。在被我们视为有逆反心理反应的受众中,有近4

《宣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68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新闻传媒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