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临床意义
3 胚胎干细胞应用前景探讨
人胚胎干细胞提供了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人体发育过程中的及早期时期的
良好条件,这种研究不会引起与胚胎实验相关的伦理问题。采用基因 芯片等技术
,比较人胚胎干细胞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干细胞和分化细胞的基因转录和表达,可
以确定胚胎发育及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发现新的人类基因。结合基因打靶技术,
可发现不同基因在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等。该应用有利于新药的发现及筛选,人胚胎
干细胞使新药的药理、药效、毒理及药代等研究达到了细胞水平,极大减少了药物
实验所需的动物数量。目前药物实验使用的细胞系基本上来自其他的种属,其结果
常不能真正代表正常的人体细胞对药物的反应。人胚胎干细胞还可用来研究人类疾
病的发病机制和进展结果,从而可找到特效和永久的治疗方法。
人胚胎干细胞最有价值的应用是用来修复甚至替换已丧失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因为它具有发育分化成所有类型组织细胞的能力。任何导致丧失正常细胞的疾病都
可以通过移植由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特异组织细胞来治疗,如用神经细胞治疗神
经变性疾病(帕金森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用造血干细胞重
建造血功能,用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用心肌细胞修复已坏死的心肌等。尤其是对
于后2项,胚胎干细胞可能会有特别疗效,至今认为成年人的心脏和胰岛几乎没有
干细胞,自身无法得到修复。用于基因治疗和防止免疫排异反应,还可以对胚胎干
细胞的基因做适当的修改。干细胞是基因治疗较理想的靶细胞,因为它可以自我复
制更新,治疗基因通过它带入人体中,能够持久地发挥作用,而不象分化的细胞那
样,在细胞更新中可能丢失治疗基因的结果。通过胚胎干细胞和基因治疗技术,可
以矫正缺陷基因。例如,如果发现早期胚胎有某种基因缺陷而会患基因病如囊性纤
维化—一种30岁以前便会致人死亡的疾病,可以收集部分或全部胚胎干细胞,通过
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的基因替代干细胞中的缺陷基因,再将修复后的胚胎干细胞嵌
入胚胎中,将会出生一个健康的婴儿。由于伦理和某些技术问题,现在还未开展此
类实验。改变胚胎干细胞的某些基因的另一目的是创建“万能供者细胞”,即破坏
细胞中表达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基因,躲避受者免疫系统的监视,从而达到防止免
疫排异反应的发生。但这种方法需要破坏和改变细胞中许多基因,而且这种细胞发
育成的组织和器官是否有生理缺陷?如免疫能力状况还不得而知。
另一种克服移植免疫排异的途径就是结合克隆技术创建患者特异性的胚胎干细
胞。为避免患者自身对外源细胞的免疫排异反应,ES细胞的获得还有另一种方法,
即从患者自身成熟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移植入去核的卵细胞中(即体细胞核转移技
术SCˉNT),经过一系列的培养在体外分化成患者所需要的细胞或组织类型。这种
包含与患者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的杂合卵细胞在体外培养发育成囊胚,若将囊胚植
入假孕妇女的子宫中,将会克隆出与提供体细胞的人基因相同的个体,即所谓的“
克隆人”。但是如果从获得的囊胚中分离并扩增所谓的“人胚胎干细胞(ES)”,
并体外诱导它们分化成胰岛细胞、神经元、心肌细胞等,将这些细胞移植至发病部
位,则能够修复患者的组织或器官,从而使患者得到康复。用这种胚胎干细胞培养
获得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其基因和细胞膜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与提供体
细胞的患者完全一致,不会导致任何免疫排异反应。如果能成为现实,这将是人类
医学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成就,它将使器官培养专业化,全面解决供体器官来源不足
的问题;并达到器官供应专一化,提供给患者相应性器官。人体中的任何器官和组
织一旦出现异常,则医生可给予更换和修复。
利用核转移克隆技术以获取ES细胞,人卵子来源不足是目前的主要难题。至今
为止,非人类哺乳动物的克隆效率非常低,大约100个以上的卵细胞才能得到1个有
活力的克隆 [8,9]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尽快找出卵细胞中使体细胞去分
化的因子;二是寻找其他来源的卵细胞如尸体或废弃的胎儿,但这需要发展卵细胞
在体外成熟的技术。曾经有人提出将人细胞核转入去核的牛卵子以获取胚胎干细胞
,这项技术基于一种假设,即牛细胞质中的蛋白很快被人类的蛋白所取代,从而不
会形成杂种细胞。 4 面对的挑战
要使上述设想变为现实,还需要对人胚胎干细胞做深入研究,还需要解决许多
技术上的因素,这些问题包括:(1)人胚胎干细胞极易分化成其他细胞。如何维持
体外扩增时不细胞异化?虽然在防止体外培养时干细胞分化方面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如在培养基中加入白血病抑制因子等可抑制干细胞分化,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干细
胞的培养条件。(2)如何定向诱导干细胞分化 [10] ?细胞分化是多种细胞因
子互相作用引起细胞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的过程。要诱导产生某种特异类型
的组织,就需要了解各种因子在何时何地开始作用,以及何时何地停止作用。但是
科学家相信只要将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所需组织细胞的前提(祖细胞),将祖细
胞移植到适当的环境中就能够产生所需的组织,因为机体能够分泌所有指导细胞正
确分化的因子;并且不必在体外形成结构精确的多细胞组织后再移植,只需要将已
诱导的分散的胚胎细胞或细胞悬液注射到发病部位就可发挥作用,这些移植的细胞
与周围细胞及胞外基质相互作用便可有机地整合至受体组织中 [11] 。(3)要
使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发育成一完整的器官尤其是像心、肝、肾、肺等大型精细复杂
的器官,这一目标还需要技术上的突破。因为器官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三维过
程。很多器官是两个不同胚层的组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例如,肺中的肌组织、血
管和结缔组织来源于中胚层,而上皮组织源自内胚层。每个细胞要获得营养和排泄
代谢产物,分化的组织中需要产生血管,组织血管化目前还处于起步研究阶段。就
目前的水平来说对来自自然机体的器官要离体培养并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还无法
做到。器官的体外保存和维持仍是器官移植中的难题。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将干细胞
注射到重度免疫缺陷动物的脏器中,让移植的人干细胞逐步替代动物细胞,使其脏
器人源化,成为可供人体的器官移植。(4)如何克服移植后的问题?前面提到的改
变基因创建“万能供者细胞”的方法是否可行还不清楚。核移植后的卵细胞能否激
活沉默基因,启动DNA的合成,会不会改变染色体的结构等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
研究。而且,胚胎干细胞有形成畸胎瘤的倾向,必须对胚胎干细胞及其衍生细胞的
移植的安全性做一全面、客观、深入的评价,极需人们对此作更深入的研究。
5 其他替代胚胎干细胞应用的技术
由于目前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存在伦理与法律上的部分难点无法解决,因此人们
正在积极寻找替代胚胎干细胞的细胞的来源和技术。例如,根据现阶段的研究可以
认为只有很少的几个信号途径参与控制细胞更新和维持其全能性,那么在只有有限
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中激活这些途径是否能使它们保持在全能性的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临床意义(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