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政治理论论文 >> 正文

(推荐)试论阿尔都塞“理论实践”的意义——关于阿尔都塞的“研究笔记”(上)


着马克思放弃历史的东西,而是在逻辑/历史中建立辩证统一,进而批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理论上反历史主义”的观点,尽管施密特清醒地指出:“问题并不是在历史辩证方法和结构主义方法之间确立一个简单的对立面”[60],但是阿尔都塞依然被看作“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视为同任何真实的历史思想合同人道主义相反的一种‘纯粹的’理论”[61],而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到阿尔都塞在“科学/意识形态”的“认识论断裂”的意义上,把“历史主义”[62]本身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来批判以防止相对主义或虚无主义对历史主义的攻击进而捍卫历史唯物主义的初衷。
    
     这些以“结构或结构主义”的名义对阿尔都塞的批评,为我们提出了两个重要的问题:“结构与主体”和“历史与结构”,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内部的核心问题,也是阿尔都塞试图处理的关键问题。批评阿尔都塞使用结构主义的方式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与他早期的理性主义偏向有关,尽管阿尔都塞在《读<资本论>》的意大利文版中承认,这是“沾染了一种错误的倾向”[63]造成的,并在其展开“理论实践”的过程中对“结构主义”保持了充分的警惕[64],但是“结构主义”依然被认为是阿尔都塞阐释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资源,正如施密特所说“他并未用结构主义语言解释(或者只不过很少这样解释)熟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这样一种解释肯定会用来阐明它)。毋宁说,他直截了当地将各种结构主义的观点表述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65]。
    
    
    
     第三节 问题意识与方法论
    
    
     上面分别讨论了阿尔都塞在历史中的两种在场方式,“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是他以标签的形式铭写到学术史上的身份。通过分析安德森(“新左派”)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叙述和施密特(法兰克福学派)对阿尔都塞的批评,可以引出四个主要的问题:一是:理论与实践;二是:结构与主体;三是:历史与结构;四是:哲学与实践。其中,阿尔都塞在60年代对“理论实践”的思考到70年代转化为对“哲学实践”的论述,都涉及到实践的问题。本文就把这四个主题或者说命题作为论文的问题意识,以讨论阿尔都塞对这四个问题的叙述为内容,来展现阿尔都塞处理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方式。

    
     从方法论上来说,本文尽量从阿尔都塞的内在视野来处理他所面对的问题,也就是说所有的讨论都建立在对阿尔都塞文本的细读基础之上,来发现其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面临的困境。最近,张一兵提出通过文本学的方法来“回到马克思”的观点。在其所著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一书中主张:“在文本学的基础上,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语境中隐性哲学话语转换的描述,实现一个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应该提出的口号:‘回到马克思’”[66]。之所以要提出“回到马克思”,主要是“由于过去我国的马列经典文献的翻译基本依赖前苏东马列编译局的前期工作, 中国读者并没有经过自己对第一手文献所进行的认真深入的解读, 形成我们自己独立、符合原创性的见解, 并在此基础上与马克思达到的历史语境相交融”[67],因此,张一兵尤为强调通过“文本学”也就是对马克思第一手资料的解读来实现“回到马克思”的路径,而文本学对待文本的态度是“所谓‘文本’,并非仅指特定论著中文字的总和,同时,文本的建构也背负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语境”[68],这种看待文本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批评策略。把经典马克思主义文献的“文本化”是在“语言学转向”的理论视域下阅读或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前提,而关键问题是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带入阅读者的“历史语境”,或者进一步说,如何把当下的中国/世界历史化,这恐怕才是“回到马克思”以达到反思当下历史的意义所在吧。
    
     张一兵把这种文本学解读的方法应用到对阿尔都塞的研究当中,在其《问题式、征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一书中,试图整合阿尔都塞早期信仰天主教徒的宗教思想并深受正统黑格尔的影响、中年又创立“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晚期回到“偶然遭遇的唯物主义”的断裂性观点,认为阿尔都塞在这些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有其深刻的连续性,即“以个人主体的缺席为核心的无主体座架和伪主体的反目的论观念”[69],进而通过用文本学的解读方式来研究阿尔都塞的三个经典文本:《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和《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作者着力揭示了阿尔都塞研究中长期被遮蔽的隐性方法论构架,这主要是作为认识论史研究语境中深层理论构架的问题式与症候阅读法,下篇则转入探讨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历史性解读,对马克思哲学进程中的“断裂”、“理论上拒绝人本主义”和“历史是一个无主体过程”等重要观点做出深入的解析。这部著作的逻辑推演比较清晰,把阿尔都塞的重要理论观点进行详细的文本解析,但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能够把阿尔都塞这些“理论表述”之间的结构性关系讨论清楚,在这个意义上,论者并没有实现所谓的在阿尔都塞理论中建立“连续性”叙述的任务。相比之下,日本的阿尔都塞研究专家今村仁司在其所著《阿尔都塞:认识论的断裂》的评传中为我们建构了一种“首尾一贯”的阿尔都塞的思想。
    
     今村仁司指出由于90年代以来陆续出版了阿尔都塞的许多遗稿集,因此出现了“公开的阿尔都塞”与“秘密的阿尔都塞”正反两副面孔[70],如何来呈现其青年时期、壮年时期以及晚年的著作之间的关系,就成为这本思想传记的问题意识。今村仁司以阿尔都塞的生平为线索,全面评价了其各个历史时期的理论成果,试图把阿尔都塞在其处女论文《论G·W·F·黑格尔哲学中内容的概念》中提到的“真空概念”作为贯穿其一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向,认为“从第一篇论文起到最后的著作为止,阿尔都塞一直是一个完全被阙如和真空所迷住的哲学家”[71],而“真空”大概指思维活动中的空白,虽然真空的意义在阿尔都塞的不同时期有过多次变化,但“真空的理念则是经常引导阿尔都塞进行理论探索的红丝线。在这个意义上,阿尔都塞是独创的真空理论家、真空哲学家”[72]。这种带有精神分析学的方法(把思想家的思想与其性格特征联系在一起),为阿尔都塞勾画了一个精神上“首尾一贯”的形象,使阿尔都塞前后期的思想获得一种本质的连续性,这固然对我们理解阿尔都塞的思想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这种连续性叙述的代价却是忽略了太多“上下文”,没有把阿尔都塞放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之中,更没有充分重视阿尔都塞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身份。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内在视野并非仅仅要还原到或封闭在的思想内部,而是在思想家的内部视野中发现其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理论对话的诉求。
    
    
     第二章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的经典命题,其含义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正如上面已经指出,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和《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两本书中,有一个贯穿性的主题,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来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直接和群众革命运动相联系,才能取得合适的形式”[73

《(推荐)试论阿尔都塞“理论实践”的意义——关于阿尔都塞的“研究笔记”(上)(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84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政治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