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政治理论论文 >> 正文

(推荐)试论阿尔都塞“理论实践”的意义——关于阿尔都塞的“研究笔记”(上)


构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被安德森归结为“结构与主体”的问题。他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指出,“结构与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问题,“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他一方面把历史变革的原动力归因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方面又将历史变革的原动力归因于阶级斗争”[112],前者为结构,后者为主体,而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就是把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因果关系或解释原则连结起来,这在“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史”中体现为经济主义(强调结构)和唯意志论(强调主体)两种极端的论述,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并没有找到完全解决“结构与主体”的答案。但是,对于阿尔都塞来说,“结构与主体”转化为了“意识形态与主体”的问题,进而,关系到人/主体的异化以及人道主义等一系列问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阿尔都塞所要面对的是苏共二十大以来借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而形成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其“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就是对这种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的批判。
    
    
    
     第一节 关于人/主体的“来源”问题
    
    
     马克思在《<批判政治经济学>导言》中,批判了政治经济学中经济人的神话,认为那些“被斯密和李嘉图当作出发点的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应归入十八世纪鲁滨逊故事的毫无想象力的虚构”[113]。其实,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批判了这种把个人/经济人作为出发点的观念,他举亚里士多德的话说“你是你父亲和你母亲所生;这就是说,在你身上,两个人的交媾即人的类行为生产了人”,那么就造成进一步的追问:“谁生出了我的父亲?谁生出了他的祖父?”进而,就会提出“谁生出了第一个人和整个自然界?”对于这样一种论证思路,马克思说“你的问题本身就是抽象的产物。请你问一下自己,你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请你问一下自己,你的问题是不是来自一个因为荒谬而使我无法回答的观点。请你问一下自己,那个无限的过程本身对理性的思维来说是否存在。既然你提出自然界和人的创造问题,你也就把人和自然界抽象掉了。你设定它们是不存在的,你却希望我向你证明它们是存在的。”[114]
    
     马克思如此反对这种把事物“抽象”的解释,是因为与抽象相对的是具体的历史,所以,马克思对这些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批判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个人不是历史的结果,而是历史的起点。因为,按照他们关于人类天性的看法,合乎自然的个人并不是从历史中产生的,而是由自然造成的”[115],“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越不独立,越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116],换句话说,个人是历史的产物,这实际上也就是马克思为“人”下的定义,即“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117],这样,马克思把“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又放入历史/社会的范畴,防止了人的自然化[118]。这里的自然不再指一种客观化的对象即自然化的自然,而成为了一种区别于历史的解释学的动力源之一即自然而然,或者如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所说“自然是无意识的,这是达尔文意义上的无意义,人类生命中也没有目的,只不过是些偶然事件罢了,而历史是有意义的”[119]。
    
     这种对人的观念是与近代科学主义的兴起以及世俗化的进程分不开的,在某种意义上,把人从上帝那里分离出来,确立了人的自然性本身,即是一次重新发现人和认识人的过程,这是近代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启蒙主义的重要观念之一。在“上帝/自然”的论述语境中,人归属了自然,但是马克思却强调人是历史的产物,人是社会的动物,也就是说,成功逃离了上帝阴影的人,并没有堕落到地狱,而是又回归到一种被称作“历史或社会”的故事里,这样“自然/历史(社会)”就形成了一组相互结构的话语关系,马克思对其意义生产的逻辑是放弃自然/非历史化的解释(抽离了历史经验的假象),而把阐释的原因归还历史(时间运动的一种次序)和社会(空间的结构关系),也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20]。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并不是把人作为出发点,而是把人解释为历史的产物。而马克思的工作就是“自然发生的东西是如何变成历史的东西”[121],这也成为19世纪末兴起以来社会学家们的任务,即“社会学一直是一种非自然化的力量,社会学家的目标在于将人类行为解释为社会的和历史的现象,而不是自然的现象”[122]。
    
     阿尔都塞在《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一文中,指出“从1845年起,马克思同一切把历史和政治归结为人的本质的理论彻底决裂”[123],这种“认识论的决裂”体现在,马克思制定出建立在崭新概念基础上的历史理论和政治理论,或者说历史的概念被“社会形态、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经济起最后决定以及其他特殊的决定因素等”[124]所填充,在这个时候,人道主义在马克思那里就成为意识形态的叙述。
    
    
    
     第二节 “异化”叙述背后的历史目的论
    
    
     苏共“二十大”之后,由于斯大林主义的影响,使马克思主义一度陷入困境,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欧洲左翼知识分子捍卫马克思或者说重新发现马克思提供了契机,尤其是《手稿》中对人的异化的论述,发展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为批判斯大林主义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其中,详细论述了“生产”的

概念,并把“生产”与劳动、异化放在一起来讨论,正如阿尔都塞所指出的“《1844年手稿》的理论体系所依靠的是人的本质、异化、异化劳动这三个基本概念”[125]。
    
     马克思认为“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人由他自己的活动,来引起,来调节,来统治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126],或者说“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127]。马克思使用动物的劳动来界定人的劳动,“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128],或

《(推荐)试论阿尔都塞“理论实践”的意义——关于阿尔都塞的“研究笔记”(上)(第8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84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政治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