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政治理论论文 >> 正文

(推荐)试论阿尔都塞“理论实践”的意义——关于阿尔都塞的“研究笔记”(上)


者用更形象的说法是“使最拙劣的建筑师和最巧妙的蜜蜂相比显得优越的,自始就是这个事实:建筑师在一蜂蜡构成蜂房以前,已经在他的头脑中把它构成”[129],所以说正是由于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130],也就是说,马克思强调一种人的意识赋予了劳动/生产特殊的本质。
    
     但是,由于私有财产的存在,使“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131]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等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中的异化概念,这种异化被马克思运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劳动的异化,指出这种劳动的异化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所以,这种“劳动不是满足一种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二是“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三是“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132],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私有财产与劳动的分离,而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133]虽然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但“由于不考察工人(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而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134]。工人处在这种劳动的异化状态中,使“他只有作为工人才能维持自己作为肉体的主体,并且只有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是工人”[135],这种说法与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论述工人除了有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之外一无所有的观点已经很接近了。
    
     马克思认为“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但这种扬弃之所以是这种解放,正是因为这些感觉和特性无论在主体上还是客体上都成为人的”[136],进而,马克思举例说“眼睛成为人的眼睛,正像眼睛的对象成为社会的、人的、由人并为了人创造出来的对象一样。因此,感觉在自己的实践中直接成为理论家。感觉为了物而同物发生关系,但物本身是对自身和对人的一种对象性的、人的关系,反过来也是这样”,或者说,“只有当对象对人来说成为人的对象或者说成为对象性的人的时候,人才不致于在自己的对象中丧失自身”[137],而“对象如何对他来说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138],但是要成为“对象性的人”,也需要主体方面的配合,比如“只有音乐才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139],但是马克思不会放任这种主体的能力或者说能动性,正如上一节所指出人不能作为来源,历史才是解释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这就避免了走向唯心主义,这样“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140]。
    
     这种对“感觉”、“感性”的强调来自于费尔巴哈,马克思认为“全部历史是为了使‘人’成为感性意识的对象和使‘人作为人’的需要成为需要而作准备的历史(发展的历史)”[141],似乎表述了一种人道主义的观念。但是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劳动产品是与人相分离的或者说相对立的,因此是一种异化的劳动、异化的生产,而要扬弃这种“异化”,就要扬弃私有财产,“而要扬弃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142],因为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143]
    
     可见,这种主体由异化之前的“非异化”到“异化”再到异化之后的“去异化”的理论生产的过程,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结构动因的经济/历史作为保证的,共产主义既在生产力上达到最高又实现了人/主体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也就是说,在主体异化的逻辑背后隐含着历史目的论,或者说这种“异化/去异化”的历史过程预设了假设异化之前和异化之后的非异化状态,这就暗含主体存在着透明自足的状态,这与阿尔都塞对主体的理解是不同的。
    
     在论述“理论实践”时,他提到思维着的主体(个体)在认识生产中的地位,指出“理论实践”虽然在头脑中或者说思维中来完成,但是“马克思这样说,丝毫也没有陷入意识唯心主义、精神唯心主义或思维唯心主义”[144],因为“这种一定的现实性决定着单个个体的‘思维’的地位和作用。单个个体只能‘思考’已经提出或者可能提出的‘问题’”[145],或者说“正是理论实践条件的这一体系赋予思维着的主体(个体)在认识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146],从这里可以看出,主体并没有获得思维的自足,反而阿尔都塞更强调主体要受理论实践条件的制约,在这个意义上,主体(个体)并非透明自足的,并且,这种非透明性,是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的观点有关的,“历史物质主义不能设想共产主义社会可以没有意识形态,不论这种意识形态是伦理、艺术或者‘世界的表象’”[147]。
    
&

《(推荐)试论阿尔都塞“理论实践”的意义——关于阿尔都塞的“研究笔记”(上)(第9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84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政治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