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论云南地方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数据库构建


三、构建地方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数据库的现实意义

构建地方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数据库的现实意义有: 

(一)有利于保护和保存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字文献载体除彝族的比较多样化外,其余均主要为纸质。彝文古籍除有竹木质载体外,还有骨质、皮书、布帛书、金石质、石质及纸质。骨质一般用之即弃,很少有保留和流传;皮书易腐布帛书价值昂贵;金石质的在云南仅发现一枚“昭通蛙钮铜印”;石质彝文古籍较著名的有《罗婺贤代铭》(公元1533年)、《普沙摩崖碑》(清咸丰年间)。纸质彝文仍是彝文古籍的主体,大量的彝文古籍主要是靠纸质传承下来的。傣文古籍主要记录在贝叶、绵纸和皮纸上;东巴文古籍书写的纸张是东巴们用当地生长的构树或兰毒草等植物制作的厚硬绵纸;藏文古籍的载体也是纸质;回族古籍多为绵纸、麻纸、草纸和石质的碑刻铭题……。显而易见,纸作为一种文献的重要载体,有它一定的局限性:易腐,不易携带,不易保存,这些制约了它的传世不朽。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用机器存贮的方法将民族文化这块瑰宝存贮于易传输、易检索、易复制、保存永久,一次输入、多次输出的现代化管理系统中,是有利于民族文字文献的传承与保护的。

(二)有利于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形成特色服务,为研究者提供文献资源保障。地方民族文字文献数据库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中国地方民族学、民族文化等学科研究之需要,利用现代化手段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研究动态、最新成果,把握研究方向,引导这些学科研究走上为民族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正确轨道。云南璀璨的民族文化资源,是民族学等学科研究的丰厚沃土。在云南,民族学研究源远流长,民族学的研究机构已有30多个,且人才辈出,硕果累累:1986年,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中的民族史专业被批准为云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1997年被正式列为“211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民族史”和“云南地方民族文化”两学科也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作为云南地方的优势、优长学科就应在多方面给予重视和支持。建立云南地方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数据库,就是为了更好地支持优长学科研究以提供文献保障。

目前,为适应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全国民族高校都设立了民族文献资料室,建立了一批民族文献信息中心,如西藏民院的藏学研究中心、贵州民院的全国傩文化研究资源中心、新疆大学的维吾尔及哈萨克学文献信息中心,等等。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筹建了“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数据库”,软件建设已全部完成,现已投入正常使用[6];云南大学宋光淑老师1999-2002年主持完成了提要型《纳西东巴文化研究数据库》后又主持建设了《西南少数民族数据库》;云南省科研图书馆自1995年以来已建有《馆藏少数民族专题书目数据库》及还将拟建成《云南少数民族画库》。这些成果,把作为云南民族文化载体的云南民族文字文献,经过规范化、数字化处理,使之变成易检索、易复制、不受时空限制的机读式文献,并使之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四、云南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数据库构建方略

  (一)全局规划,整体建设,统一实施。云南是民族大省,各民族大聚集、小杂居的局面随处可见,何况又是跨地区、跨系统的民族资源整合,所以,避免各地区的书目数据库过频、过滥、低质量、低水平重复建库,出现“小而全”的局面,有必要由地方民委推荐拥有较强文献实力、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型地方图书馆组成统筹规划机构,负责数据的标准制定方案设计、技术实施、全面协调等工作,使各承建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单位根据自身的文献特色,有目的、有方向、依标准地将民族文字文献数字化。

(二)需要突出民族特性,设计不同的库型深层次加工的文献更能引起用户对信息资源的依赖,所以要有重点地进行全文、数值、事实、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检索结果要直接、客观详尽、快捷,要能达到即检即得的实用目的,以适合最终用户使用,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学术研究,这一点对民族地方文献的利用尤为重要。为此,选择建立全文型数据库,就是选择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建设。

选择建立全文型数据库的同时,也要突出民族文字文献的特性,做一些专题型数据库是必要的或依民族文字种类建库,如彝文数据库、傣文数据库、东巴象形文数据库等;或根据学科主题做专题数据库,如《政治与法律数据库》、《自然科学数据库》、《哲学与宗教数据库》等若干个子数据库。也可建立以研究云南地方少数民族文字文献为主的专题数据库。目的都不外乎是多角度、多渠道建库方便用户利用,使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得到更深层次的开发,以服务于社会。

(一)正确的文献标引和规范的著录是数据质量的可靠保障。高质量的数据库必须做到科学规范化的文献标引,必须依据国家标准进行标引:一是依《中国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标引;二是依《汉语主题词表演》进行主题标引,并规定数据库的标引深度、主题词与关键词的选取范围等。著录是对文献外部特征的描述,著录的完备、准确程度与文字录入的正确率等直接关乎到检索的结果,因此,著录也应选择《中国文献著录总则》、《普通图书著录规则》等作为标准。再者,采用CNMARC格式或DC格式(元数据)作为数字化建库的标准,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使云南地方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数据库从一建库开始就走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保证文献资源达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云南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数据库的构建,是随着计算机、通讯、多媒体、高密度存储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水平成为各国、各地区信息水平的标志为发展机遇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是云南各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从一个地区拥有如此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源来说,也是世界上举世无双,将其数字化必将促进地方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步伐,在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中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华林.论云南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开发利用[J].民族研究,1997,(1).

[2]宋绮.关于构建云南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2,(2).

[3]包和平.王学艳.国外对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收藏与研究概述[J].情报杂志,2002,(6).

[4]包和平.我国民族文字文献工作的现代化[J].图书与情报,2000,(3).

[5]江嘎.民族文字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J].中国民族,2001,(5).

[6]陈锡周.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数据库[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1).

(陈雁婕 云南大学图书馆)

(闵红云 云南大学研究生部)

(袁 帆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出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2卷第1期



《论云南地方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数据库构建(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87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信息技术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