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德国的现状及展望
学
习三个月左右后“上岗”。学费十分昂贵。也有人自费到北京、上海、武汉、广州
等中医学院培训学习,属“正规军”。不少新移民或是华侨则先到国内院校学习针
灸。由此可见:在德国的针灸从业者来源较杂,培训各异,水平也参差不齐。
5 针灸在德国的发展前景
针灸从6世纪开始向国外传播,最早是在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到14世纪,
欧洲人通过马可·波罗的记载首次了解针灸疗法。针灸走进欧洲是在17世纪。法国
的PP Harviell、荷兰的Williamten Rhyne及德国的Engelbert Kampfer都是早期的
传播者。PP Harviell(耶稣会传教士)于1681年最早在法国撰文介绍针灸。1735年
教士Duherder在巴黎刊印《中华帝国志》(其中设专卷介绍中医),1820年法国医生
开始在医院里讲授针灸学,1821年英国医生John Churchill发表针刺治疗风湿性关
节炎的报告,1823年第一期《柳叶刀》杂志谈及针灸。在这100多年里,针灸在欧
洲历史上第一次呈现出一种速度缓慢的流行,范围涉及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
,但这个时期针灸还没产生太大的影响。19世纪中叶后,由于理论认识问题和实践
上的一些错误操作,针灸遭到批判,随即出现衰退。大约过了100年,针灸又开始
在欧洲复苏。1943年巴黎成立了欧洲第一个针灸协会,它发挥了核心作用。几年后
,德国医生Gerhart Bachmann开始传授他从法国学来的针灸知识,并于1951年和施
密特(Heribert Schmidt)创办了《德国针灸学会》,后改名为《德国针灸医师学
会》,第二年发行了《德国针灸杂志》。1971年,中美建交,伴随着尼克松总统访
华,随行记者雷斯通(James Reston) 在《纽约时报》上报道了他在中国对针刺
镇痛的亲身体验之后,针刺医学专用很快传入德国并迅速普及开来,莱比锡大学外科中
心、慕尼黑大学心脏中心、慕尼黑马克西来兰大学外科医院和杜塞尔多夫大学及海
德堡大学门诊部等医疗部门的学者,都纷纷尝试进行针刺医学专用并取得一定成功。19
74年,施诺伦贝格尔(C Schnorrenberger)建立了“德国中医研究所”,这是在
德国建立的第一个中医研究机构。1978年,德国汉学家曼弗瑞德·珀科特(Manfr
ed Porkert)创办了“中医学会”。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医针灸的发展起到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该组织于上世纪70年代向世界各国推荐针灸疗法,80年代初在中
国设立传统医学合作中心,80年代和90年代制定了标准的针灸穴位命名方案和推广
针灸临床研究规范。德国已将针灸疗法纳入部分医疗保险体系。比如笔者在德期间
加入的指环保险公司(Ring Versicherung)就可以为针灸治疗付费。德国的一些
大学也将针灸学作为医学本科教育的一部分。 90年代以来,针灸在德国一些上层
机构和主流医学中迅速渗透,据Michael Tryba教授统计,在前联邦德国地区,每年
约有4~5万名医生使用针灸,其中超过20%是在个人开业的诊所。1997年联邦技术
和科研议会(Bundesministeriumf Forschungund Technologie)拨款资助4项针灸研
究。对针灸有效性进行大规模验证,虽然尚无定论,但目前阶段对针灸的评价是积极
的。一些大型科研医疗机构也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比如汉堡大学医学院附院正
积极筹建针灸中心。成立专业的针灸科。这都可以看到针灸在德国有前所未有的机
遇。
但另一方面, 德国的主流医学为现代医学(Schulmedizin),和德国其他保守替
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zin)一样, 针灸自在德国存在的那一天起,也一直受到主
流医学的怀疑和抵制。加上如前所述, 德国的针灸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所以机遇
和挑战并存, 德国的针灸同仁也认识了这一点, Gabriel Stux博士指出,80、90年
代德国针灸培训的课程标准为140学时,为提高培训水平,适应针灸向纵深发展的趋
势,培训的课程标准将提高到350学时。对于国内的针灸医师来说,提高德语水平,把
握文化,心理差异。是提高针灸疗效的重要一环。
《针灸在德国的现状及展望(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895.html
《针灸在德国的现状及展望(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