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证券论文 >> 正文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实证分析




  用友的大股东王文京在本年度录得3321万红利的故事,引起市场一片哗然,其中的是非曲直,不是三两句话所能道尽的。但王文京既是大股东又是用友管理者的身份,让业界联想起在资本市场中潜涌着的管理层收购。或许对于管理层而言,其收购完成后如何运作企业,王文京的故事不无启迪。

 

  管理层收购(MBO)在国外称为Management Buy-Outs,从实质上来说,就是公司的管理者或者经理层利用杠杆收购的方式,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目的是谋求企业的下一步发展。

 

  在管理层收购的平台上,汤玉祥(郑州宇通客车股份公司董事长)、熊建明(深圳方大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享健(广州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三个上市公司老板各有动作,就在南方何享健完美演绎管理层收购风暴的同时,熊建明也迎来了产权转让协议的签署,而此时北方不事张扬的汤玉祥还在等待最后的审批。

 

  宇通客车:海面冰山

 

  2001年宇通客车(60066)年报成为了证券市场上一个亮点。宇通客车的年报显示,公司2001年实现净利润9843万元,比2000年增长25%,每股收益达到0.72元,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同时推出了每10股派现6元(含税)的分配预案(实际为4.8元)。

 

  宇通客车1993年改制,1997年上市,企业效益稳步上升,1998年、1999年、2000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6368元、0.621元、0.4634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6.24元、5.602元、5.003元,公司不仅效益良好而且业绩稳定。宇通客车年平均增长率都在50%以上,连续几年给予股东高额的分红回报,被业界称之为“宇通现象”。那么宇通客车的高回报从何而来?

 

  在诸多分析中,发生在2001年,不被业界关注的宇通客车管理层收购话题又重新提到桌面上,年报无疑撩起了笼罩在宇通客车上的MBO面纱。

 

  早在2001年6月21日,宇通客车公告上海宇通创业投资公司(简称上海宇通)拟受让宇通集团所持本公司国有股份的89.8%,即2110.3万股,从而控股宇通客车15.44%,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河南建业将受让宇通集团持有公司股份239.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5%,以上股权转让将按有关规定进行报批。报批期间郑州国资局将宇通集团股权(含宇通客车国家股2350万股)委托上海宇通代为管理。此前上海串通在2001年5月18日协议受让了宇通客车第二大股东郑州第一钢厂持有的宇通客车1190.052万股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8.7%),双方还签署了《股权委托管理协议》。按此计算,两项转让协议如果顺利实施,上海宇通公司将以持有24.14%的股权而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看似普通的股权转让,但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受让方——上海宇通公司,这个在2001年3月成立的公司,在其23名发起人中,21人为宇通客车的职工,他们共持有该公司90%以上的股份,而宇通的总经理汤玉祥同时也是上海宇通的法人代表。上海宇通的成立是否是为了此次收购,我们不得而知,但一个事实彰显:宇通客车的职工(管理层)将间接控股上市公司。

 

  从理论上说,宇通客车正渐进完成管理层收购。但核心问题是以上股权转让将按有关规定报批,在2001年的年报中我们看到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仍是郑州宇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报批之路的漫长,给宇通的MBO留下丁“中国特色”的想象空间。

 

  作为宇通客车的掌门人,48岁的汤玉祥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对管理层收购听带来的影响用了“只有一种感觉”的说法。据报道,汤玉祥有一句座右铭:“宁做过头事,不说过头话”。即先把事情做好再说。一直保持低调的汤玉祥在宇通客车一千就是20多年,从技术员做起,然后是技术副科长、设计科副科长,接着是到车间当主任,然后是副总,最后是总经理。激励汤玉祥管好企业的不是股权、大股东,而是“责任心,既然是在一把手的位置上,就要把事情做好”。

 

  对管理层收购的举动,汤解释,“十五大已经提出,国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退出竞争性领域。这件事是地方政府进行国有股减持的一个手笔。他们希望‘靓女先嫁’。而且国有股在我们公司占的股份不大,如果不卖掉也可能慢慢失去,所以他们干脆卖给我们管理层,作为我们也就顺势而做。”据传郑州国资局急于套现,已有退出意向,早在2000年底曾与三九集团下属公司谈过股权转让事宜,宇通管理层并不希望出现国资局将上市公司卖掉的被动情况。

 

  正如宇通客车员工所说的,“自己有能力把这个企业管好”。管理层收购后,带给管理层的“就是决策可以更果断,做事更加顺手,不会再有扯皮的事。其他什么感觉都没有。说句老实话,每年名义上有这么多钱,其实又不能动。而且借了别人这么多钱,最起码要挣够利息才行,因此压力其实是很大的”。在压力下,宇通客车在企业的管理方面、运作方面、技术方面都走在了其他厂家的前面,成为了行业的龙头,保持厂较高的增长率。

 

  管理层收购给宇通客车带来的是活力,是公司未来的发展动力。

 

  深方大:十年一剑

 

  就在宇通客车管理层收购的同时,南方的深方大(000055)的管理层收购也在紧锣密鼓地运作。2001年6月10日,深圳方大发布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深圳方大经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将持有的7500万股方大集团法人股转让给邦林公司,占总股本的25.30%,邦林成为方大的第一大股东。同时方大经发公司又将剩余的3211.2万股法人股转让予时利和公司,占总股本的10.84%,时利和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让业界关注的邦林公司和时利和公司分别成立于2001年6月7日和6月12日,邦林公司的法人代表是方大集团董事长熊建明,控股85%。而时利和公司的法人代表是方大集团副总裁王胜国。

 

  这是一个典型的管理层收购,几乎和宇通公司如出一辙。

 

  正是因为这次收购,在2002年年初全球并购中心评选出“2001年度中国十大并购人物”,深圳方大董事长熊建明名列其中。一个总额不过4亿元的管理层收购法入股案,让人们如此注目,其中的深意正是深方大成功运作了管理层收购。熊建明坦言:“如果中间哪个具体环节做不通,都走不下去。”

 

  熊建明,44岁,在深圳开创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先河。1991年熊建明揣

着借来的8000元钱,开始了艰苦的创业。10年后,方大集团拥有资产总额达到16亿元。在商场上拼搏了10年,熊建明走过麦城,但是步步为营的经营战略使企业走上了与国际接轨的坦途。1996年方大B股上市,A股也相继上市。对于方大,熊建明有自己特殊的情感:“她早已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这就如同一个人拥有了第二个生命一样。你原来的那个也许有残缺,不完美,但是通过你的努力却有可能使另一个变得更美好。简单地说,方大就像是一朵小花,是我种植厂她,看这她一点点长大的。既然走到今天,我就绝不能让她在我手上枯萎下去。”

 

  熊建明早就意识到企业发展的动力,是将企业的员工利益和企业发展绑在一起,早在1997年熊建明就做了期权设计,甚至将三个方案都设计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搁置了。当时方大公司的一位海外董事提及到管理层收购,但那时熊建明对管理层收购还是不甚了解。

 

  何况方大刚刚上市,股票正处于高成长期。至2000年年底,熊建明认为时机成熟,于是他正式向大股东提出管理层收购的建议。

 

  深方大的MBO方案完全是由深方大核心管理层自己设计、操作、运行的,没有借助任何中介。深方大管理层收购的成功或许给了更多上市公司以启迪。

 

  粤美的:完美风暴

 

  与前二者相比,美的的名声在家电行业可谓声名显赫。2001年,美的荣获第三届“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卜市公司50强”综合排名第二十二位,比去年上升了9位;2002年第一期《财富》杂志中文版评出的2000年度“中国卜市公司100强”,美的名列第二十六名;美的品牌价值上升到101.36亿元,排名跃升到全国第八位。

 

  2000年,美的与北窖镇政府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MBO,政府平稳退出,管理层成为第一大股东。

 

  早在1998年4月,顺德市北窖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一个由北窖镇政府投资并授权管理部分镇属公有资产的法人机构。同年投资发展公司受让厂镇发展总公司——“美的”第一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实证分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601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证券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