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农学论文 >> 正文

“产业化”、“产业链”与我国农业发展思路的变化


“大市场”联结起来,是20世纪90年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民走向了市场,了解了市场需求,农民能够合理的安排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不再是盲目的,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增强,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逐渐趋向合理。“农业产业化”经营正是要把农民带向市场,让农民了解市场、认识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并且通过各种方式让农民成立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以及与农业加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契约关系,保证和增加农民收入。但是随着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村、农民与市场联结的更加紧密,市场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缺乏足够分析和辨别能力的农民往往在众多市场信息中迷失方向,重新回到盲目生产窠臼中,出现新的“卖难”,从而由走向市场转为退出市场。加上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的竞争加剧,资金力量和技术力量薄弱的专业化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经营状况举步维艰,农民加入的各种产业化组织变得非常脆弱,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中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和农业企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农民能否站稳市场,能否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一。“农业产业链”更加强调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以某一具有明显或潜在优势的产品或企业为纽带,形成农户与企业的联盟关系。更加突出产品或企业的优势,让农民与企业之间的联结更加紧密,只要产品或企业的优势不动摇,农民在市场中地位就会不动摇,就不会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农民由走向市场向站稳市场的转变,这种转变要求不仅要把农民带进市场,更要让农民学会在市场中竞争、合作。
(三)由侧重于帮扶农业向侧重于改造农业转变
农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具有弱势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下降,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却相当重要。我国农业的发展落后于工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这与农业的基础地位不符合。并且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在长期工农产品的交易过程存在严重的价格“剪刀差”,让农业发展资金过度的流向工业和其他产业,进一步地削弱了农业发展后劲和潜力。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要求国家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企业积极帮助和扶持农业,让各种生产要素在农业和其他产业间自由流动,让农业成为与现代工业并重的高效率、高产值和高效益的现代化产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帮助农民成立各种专业化组织和合作社,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民建立契约关系.规定农业企业(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对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给予农业产业化组织极大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并且要求以工哺农。有力的扶持措施和支农惠农优惠政策让农业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但是简单的帮扶政策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简单的帮扶政策使农业和其他产业地位不平等,形成农业发展的“惰性”。农业、农村和农民等“三农”问题仍然是困扰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农业产业链”思想强调产业链条中各个不同产业间的平等性,强调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重视产业链条的整体效率,希望通过优势企业和产品引进现代生产要素来改造农业,这比单纯地强调通过帮扶政策促进农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通过政策因素来调节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流动更有效果。由于农业天然的弱势性,有倾斜性的帮助和扶持农业是必要的,这在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证实,但是一味地让农业被动地接受帮助对农业发展本身是不利的,需要从各个方面引进现代生产要素来改造农业。因此让农业主动地参与其他产业的竞争和合作有利于引进现代生产要素,从而更好为农业发展服务。
(四)由侧重于农产品数量向侧重于农产品质量和特色农产品发展转变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长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总产量持续增长,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日益加强,我国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因此国民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已由吃饱求生存向吃好求健康转变,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严、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初期的“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政府和产业化组织过多地强调农产品数量,全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的“专业村”、“专业乡”、“专业县”,希望通过大范围的农产品生产来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形成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这种在没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和产品优势状况下形成所谓的专业化生产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无法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诚然,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是推动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又是形成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的核心要素。但是忽视质量和特色的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是没有竞争力的。因此“农业产业链”则更加注重围绕产品质量和特色产品以及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或企业链条。“农业产业链”侧重于从某一条优势、主导产业链出发,形成由众多产业链形成的产业网状结构,避免盲目的数量扩张,寻求特色突出和质量改进。农业发展由单纯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是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三、结论和建议
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的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上个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正经历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经历着从“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变,经历着从“帮扶农业”向“改造农业”的转变,经历着从“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的转变。
“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都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两种理论的变化和发展是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上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的探讨和比较并不能说明哪种理论更有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说明在我国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是如何转变观念和深化改革的。农业发展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思路、转变思想、深化改革。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继续深化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等农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的研究。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能指导实践。“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等农业改革和发展理论是来源农业发展的实际,同时又能很好地促进农业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等

《“产业化”、“产业链”与我国农业发展思路的变化(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604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农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