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的文化价值及其收藏
一、地方文献的文化价值
本文关于文化的概念是立于文化的宏观层面理解,即文化从其存在状态讲,可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物质层面的文化,是一种立体状态的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这种类型的文化就是人的劳动的物化产品,这些物化产品是特定文化立体表现形态,如风格明显的建筑、雕塑、庙宇、民舍、器物等;其次是纯精神层面的文化,是理性思维、感性情绪及思维工具语言结合的产物,其精神的内涵居主导地位,如人们的伦理取向,价值判断准则,约定俗成的社会活动的规范,有强烈契约色彩的法律法规,行为意识、心理特征、审美内涵等等;再次是物质与精神文化相结合,专门用于记忆、传播文化等文字文化。三种类型亦或状态的文化,他们既有区分又有联系,没有绝对的界限,是一种交叉含混的状态。文献就是全面研究反映文化现象及内涵的文化产品。而地方文献就是反映某一地域、某一阶层或某一部门团体文化现象与文化内涵的文献集成。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地方文献的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其传承文化的功能与价值。人类发明便于群体进行识辨与记忆的文字符号,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各种文化成果能够得到全面持久的存贮与传播。这种存贮与传播的方式随着人类整体技术水平的不断延伸,其水平亦不断提高,对人类文化保存范围愈广,保存质量愈高。地方文献在保存地域文化方面有着成体系、全面化的鲜明特征,有着其他文献族群难以替代的作用。地方文献保存传承地域文化的作用程度与时间发展呈同步。地方文献工作开展得愈久,研究力度越大,其作用与价值也就愈大。
其次,是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地域研究亦可称之为区域研究,包括现状研究与历史研究,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都离不开地方文献的支持。
第三,推动地域建设,实现文化的创新与进步。20世纪以来,地方文献、学术及实践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对地方文献的作用及价值学术界多有阐释,但不能不看到由于多年来受诸多不利因素的干扰,关于地方文献研究及工作价值的探讨跟风、浮躁倾向非常严重,把某一方面的作用提升到一个不恰当的位置,而不及其余。使地方文献的研究与建设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失。今后的地方文献及其工作实践应该紧紧围绕地方建设的诸领域需要,为地方文化创新及进步提供百科全书式的地方资料。
二、地方文献的类型及其收集
地方文献的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涉及所有学科。鉴别是否为地方文献的唯一依据就是文献本身是否包含有地方文化的特征。关于地方文献收录标准,不同学者亦有不同认识,有人认为确定地方文献的标准宜严,如果不包含地方文化内容及地域特色就不属地方文献。而有些学者则认为,有些文献尽管缺乏地方内容或地方文化的特色,但与地方文化密切相关。也有学者认为关于地方文献的确立标准不应偏执一隅,而应视各地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地方文化发展水平高,文献资源十分丰富,大面积收录,会使地方文献收集工作负担过重,反而影响地方文献的研究与收集;有些地方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地方文献资源贫乏,收集标准过严,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加不利。
地方文献的分类标准众多,多数人主张地方文献包括史料类古典文献与现实类的当代文献。两种文献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随时间的推移及地方文献工作的不断发展演进,其关系处于一种交互变化的状态。今日的史料类古典文献是昔日的当代文献,今日的现实类当代文献是未来的史料类古典文献。历史的经验证明,即时性的现实类当代地方文献收集的力度愈大,其后的地方文献的体系就愈强,其作用与价值也就愈大。古典类地方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也日益减少而使收集难度加大。各文献收藏机构必须抱着抢救的态度花大力气去收藏。
史料类古典地方文献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类正史中的与地方文化相关的内容,省、州、府、县及团体、行业诸类志书;地方官方及私方出版发行的各类文献;各种研究地方的非公开出版发行的资料、档案类文献;地方人士在外地出版的各类与本地文化有关的文献。
现实类当代地方文献的内容则更加庞杂,一是史料类古典文献翻新再生产的新品种,这类文献应有选择地拾遗补阙,财力雄厚的文献机构也应尽力加大这类文献的收集力度,亦可起到保护原始文献的作用。二是在当代产生的各种地方文献,这些文献全面地反映了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艺术、文学、教育诸领域的发展情况,是未来研究今日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近些年来,绝大多数的文献机构十分重视纸质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而对新兴的电视传媒及网络传媒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电视传媒,其信息含量大,社会影响力已有超越传统的趋势。
有鉴于此,各文献机构除继续做好传统地方文献的研究与收集工作之外,要尽快开展各种新兴类型的地方文献及信息资料的研究与收集工作,以保持地方文献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新型地方文献的研究与收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继承、借鉴传统地方文献研究与收集、利用成果及成熟经验,探讨新兴电子传媒地方文献的学术内容、学术价值,收集、保管方法,使新兴电子地方文献的研究与收集走向规范、科学的道路。
其次是文献信息收集部门,要树立强烈的职业敏感性和责任性,对社会和后代子孙负责。立法、执法等部门尽量建立各种电子传媒中有关地方文献法律法规,使该项工作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文献信息部门要大声疾呼,尽快行动起来,形成强大舆论浪潮,以推动电子传媒类地方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
第三,调动信息产品生产部门与信息产品收集单位双方的积极性,使信息产品生产部门愿意向信息产品保管部门提供产品;信息收集、保管单位无偿向信息生产部门提供各类文献信息。使电子传媒地方信息资源的生产、收集、保管、使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链,实现有动力的持续发展,为地方文化的发展进步提供充足的文献保障。
〔出处〕 社科纵横2003(5)
《地方文献的文化价值及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