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的现代观念
的缺点,如不讲求词义与“知识义”的关系
,笔记式考据中愈益脱离文献系统的偏向等等。
那么,我们所理解的训诂学中的三个部门——“词义生成学”、“微观文献疏证学”与“古代文献词义考
证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前二者为基础理论学科,后者为应用学科。
综上所述,我们对训诂学提出新的理解,是在借鉴中国两千年训诂学史与当代训诂学观念及成果的基础上
形成的,两千年的训诂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验证新观念的场所;“分工派”的理论研究引导我们更接近了真象;
“综合派”的倡导唤起了我们对训诂学本质理解上的复归之心。如果我们对训诂学的新理解能站住脚的话,那
也是站在前辈巨人臂膀上的登高一望,而不是“代沟”,更不是“断层”。
注释
①《国粹学报》第二年24—25期。
②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③齐佩róng?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④王力:《新训诂学》,见《龙虫并雕斋文集》第一册。
⑤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
⑥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⑦殷孟伦:《“训诂学”的回顾与前瞻》,见《子云乡人类稿》,齐鲁书社,1985年。
⑧许嘉璐:《关于训诂学方法的思考》,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3期。
⑨赵振铎:《训诂学史略》,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
⑩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见《李太白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责任编辑 魏哓虹)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言右加永
?②原字打去丁加忽
?③原字王右加容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6208.html
,笔记式考据中愈益脱离文献系统的偏向等等。
那么,我们所理解的训诂学中的三个部门——“词义生成学”、“微观文献疏证学”与“古代文献词义考
证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前二者为基础理论学科,后者为应用学科。
综上所述,我们对训诂学提出新的理解,是在借鉴中国两千年训诂学史与当代训诂学观念及成果的基础上
形成的,两千年的训诂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验证新观念的场所;“分工派”的理论研究引导我们更接近了真象;
“综合派”的倡导唤起了我们对训诂学本质理解上的复归之心。如果我们对训诂学的新理解能站住脚的话,那
也是站在前辈巨人臂膀上的登高一望,而不是“代沟”,更不是“断层”。
注释
①《国粹学报》第二年24—25期。
②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③齐佩róng?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④王力:《新训诂学》,见《龙虫并雕斋文集》第一册。
⑤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
⑥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⑦殷孟伦:《“训诂学”的回顾与前瞻》,见《子云乡人类稿》,齐鲁书社,1985年。
⑧许嘉璐:《关于训诂学方法的思考》,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3期。
⑨赵振铎:《训诂学史略》,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
⑩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见《李太白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责任编辑 魏哓虹)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言右加永
?②原字打去丁加忽
?③原字王右加容
《训诂学的现代观念(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