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寂寞因明的真魅力
谈寂寞因明的真魅力
侯玉娟
(湖北工程学院 政法系,湖北 孝感 432000)
摘 要:因明在我国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主要源于其语言艰涩难懂,义理深奥,而且一直没有与时代内容相结合,所以其很多价值没有被认识到,所以少有人知晓,更别说研究;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因明自身的独特之处,因明虽然为三大逻辑体系之一,但是却有着西方逻辑和中国名辩都不具备的细致之处,比如同品、异品的划分、推理依据的必然关系以及因明独有的喻。
关键词:因明;寂寞;魅力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040-03
作为因明的初学者,对于因明的了解很不全面,对其体悟更是肤浅;笔者对因明的整体认识就是因明研究不乏实用性,但由于因明学太缺乏亲民性,所以没有多少人能有机会接触因明、认识因明、了解因明,于是因明就越发显得神秘和寂寞。
一、寂寞因明
关于因明的寂寞,似乎不是一两个因明学习者独有的体验。很多因明研究者都专门或顺便地提到了这个问题。台湾的因明学者水月大师曾专有文章《寂寞的因明》作过论述。但是他主要是针对他所创办的一刊物的发行出版情况以及因明学的资料来源、著作论文等情况进行的论述,读起来很让人心酸。后来他又出文章《因明不寂寞》以表他的欣慰和喜悦。因为较之以前,因明的资料和学术研究有所发展,虽然也不是很多,但还是给这位老人带来了希望和欣喜。读此文章后的第一体会就是因明确实太寂寞了,以至老人的欣慰和喜悦是这么的容易得到。青年专家姚南强老师在《略论新世纪的因明创新》中详细论述了因明学的“式微”,并分析了部分原因。
根据个人对因明的体验,我们对此也进行了思考,并得出几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因明学对于人类的现实意义,并没有被人们所认识,这是因明寂寞的最根本原因。尤其在当前这样一个重现实、重实用的社会里,被认为没用的事物就不会有激发人们研究的动力,必然会被冷落甚至抛弃;所以要抢救因明,发展因明,当务之急是广泛宣传因明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说到因明学研究的意义,大多数因明研习者往往会从形式逻辑的有用性这个侧面来论述。比如当有人向我提出“研究因明有什么用”的问题时,一般我会这样回答“你如果知道学逻辑的有用性,就知道了学习因明的有用性”。如果再进一步就会提到“因明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在中国已流传千年。在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渗透和交融,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亟待我们去发掘和继承;因明的研究是中国逻辑史和中国佛教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明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也是中国逻辑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因明,具备比较全面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阐述说明专业知识。因明中的过论、堕负论,就从正反两个方面很具体地指导人们如何在自己理解和理解别人甚至于说服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警惕那些自己和别人都可能忽视的又极容易出现的思维谬误和表达错误……”,诸如此类等等。当然我们不否认,如上所说,全部都是事实。(哲学理论论文 fanwen.oyaya.net)但是我们质疑,这样借助逻辑学的有用性来说明因明学的有用性,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因明学的独立性,掩盖因明学的独特性呢?
实际上,从某种意义讲,因明的有用性较之形式逻辑的有用性似乎更广泛些。一方面,形式逻辑不涉及思想内容,是纯形式化的演绎,只关心论式的规则通不通,合不合理而已;而因明在讲究论式“真”的同时,从不忽视“论旨”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因明中的论旨是哲学观念,因而它有立场和根据;而形式逻辑则无哲学观念,只是思维理性经验的抽象总结罢了。再者,因明学说既不落于亚里士多德的窠臼;又不依傍数理逻辑,不用数学的材料、手段和符号,纯粹以语言材料为筹码,发挥了极其高度的抽象力,创造了完密的形式体系”[1]。正如阿赫诺夫在《思想形式与形式逻辑规律》一文中指出“印度各学派中由于婆罗门教和佛教哲学学说的特点,以及印度当时哲学辩论的实践,虽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并未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分析方法。”[2]
第二,因明缺乏时代性,也是导致因明孤独寂寞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市场经济框架下人们的意识观念的变化,实用主义生产力观念的强化,人类社会文化向度的转变等等。这些对于因明这一比较古典、系统、深奥、细致、需要静心琢磨的学问来说,都会影响他的传播。但是究其根本原因还在因明的本身。
首先,因明学的语言表达形式缺乏时代性。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简洁明快是大家所追求的。人们在看书学习的时候,也普遍认为一目了然的体系,通俗易懂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因明学语言晦涩难懂,这是因明学研究中大家公认的。恰恰是晦涩的语言,给因明学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使人们对因明敬而远之的重要因素。欲了解因明,首先要能够走进因明。所以需要因明的研习者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明研究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因明研究的语言表达尽可能的简洁、通俗。所以,在尊重因明的主旨 《谈寂寞因明的真魅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6399.html
侯玉娟
(湖北工程学院 政法系,湖北 孝感 432000)
摘 要:因明在我国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主要源于其语言艰涩难懂,义理深奥,而且一直没有与时代内容相结合,所以其很多价值没有被认识到,所以少有人知晓,更别说研究;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因明自身的独特之处,因明虽然为三大逻辑体系之一,但是却有着西方逻辑和中国名辩都不具备的细致之处,比如同品、异品的划分、推理依据的必然关系以及因明独有的喻。
关键词:因明;寂寞;魅力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040-03
作为因明的初学者,对于因明的了解很不全面,对其体悟更是肤浅;笔者对因明的整体认识就是因明研究不乏实用性,但由于因明学太缺乏亲民性,所以没有多少人能有机会接触因明、认识因明、了解因明,于是因明就越发显得神秘和寂寞。
一、寂寞因明
关于因明的寂寞,似乎不是一两个因明学习者独有的体验。很多因明研究者都专门或顺便地提到了这个问题。台湾的因明学者水月大师曾专有文章《寂寞的因明》作过论述。但是他主要是针对他所创办的一刊物的发行出版情况以及因明学的资料来源、著作论文等情况进行的论述,读起来很让人心酸。后来他又出文章《因明不寂寞》以表他的欣慰和喜悦。因为较之以前,因明的资料和学术研究有所发展,虽然也不是很多,但还是给这位老人带来了希望和欣喜。读此文章后的第一体会就是因明确实太寂寞了,以至老人的欣慰和喜悦是这么的容易得到。青年专家姚南强老师在《略论新世纪的因明创新》中详细论述了因明学的“式微”,并分析了部分原因。
根据个人对因明的体验,我们对此也进行了思考,并得出几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因明学对于人类的现实意义,并没有被人们所认识,这是因明寂寞的最根本原因。尤其在当前这样一个重现实、重实用的社会里,被认为没用的事物就不会有激发人们研究的动力,必然会被冷落甚至抛弃;所以要抢救因明,发展因明,当务之急是广泛宣传因明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说到因明学研究的意义,大多数因明研习者往往会从形式逻辑的有用性这个侧面来论述。比如当有人向我提出“研究因明有什么用”的问题时,一般我会这样回答“你如果知道学逻辑的有用性,就知道了学习因明的有用性”。如果再进一步就会提到“因明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在中国已流传千年。在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渗透和交融,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亟待我们去发掘和继承;因明的研究是中国逻辑史和中国佛教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明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也是中国逻辑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因明,具备比较全面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阐述说明专业知识。因明中的过论、堕负论,就从正反两个方面很具体地指导人们如何在自己理解和理解别人甚至于说服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警惕那些自己和别人都可能忽视的又极容易出现的思维谬误和表达错误……”,诸如此类等等。当然我们不否认,如上所说,全部都是事实。(哲学理论论文 fanwen.oyaya.net)但是我们质疑,这样借助逻辑学的有用性来说明因明学的有用性,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因明学的独立性,掩盖因明学的独特性呢?
实际上,从某种意义讲,因明的有用性较之形式逻辑的有用性似乎更广泛些。一方面,形式逻辑不涉及思想内容,是纯形式化的演绎,只关心论式的规则通不通,合不合理而已;而因明在讲究论式“真”的同时,从不忽视“论旨”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因明中的论旨是哲学观念,因而它有立场和根据;而形式逻辑则无哲学观念,只是思维理性经验的抽象总结罢了。再者,因明学说既不落于亚里士多德的窠臼;又不依傍数理逻辑,不用数学的材料、手段和符号,纯粹以语言材料为筹码,发挥了极其高度的抽象力,创造了完密的形式体系”[1]。正如阿赫诺夫在《思想形式与形式逻辑规律》一文中指出“印度各学派中由于婆罗门教和佛教哲学学说的特点,以及印度当时哲学辩论的实践,虽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并未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分析方法。”[2]
第二,因明缺乏时代性,也是导致因明孤独寂寞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市场经济框架下人们的意识观念的变化,实用主义生产力观念的强化,人类社会文化向度的转变等等。这些对于因明这一比较古典、系统、深奥、细致、需要静心琢磨的学问来说,都会影响他的传播。但是究其根本原因还在因明的本身。
首先,因明学的语言表达形式缺乏时代性。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简洁明快是大家所追求的。人们在看书学习的时候,也普遍认为一目了然的体系,通俗易懂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因明学语言晦涩难懂,这是因明学研究中大家公认的。恰恰是晦涩的语言,给因明学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使人们对因明敬而远之的重要因素。欲了解因明,首先要能够走进因明。所以需要因明的研习者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明研究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因明研究的语言表达尽可能的简洁、通俗。所以,在尊重因明的主旨 《谈寂寞因明的真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