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诗人与一个时代
阅读的范围是广泛的,他熟悉并大量背诵过唐宋诗词。在北京五十六 中念初中时,他就已读过了很多外国著名诗人的诗作,像莎士比亚、拜伦、白朗宁夫人 、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等人的诗他都是极为了解的。他尤其喜欢的诗人是法国的波德 莱尔和西班牙的洛尔伽,对于波德莱尔的《恶之华》他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注:李恒久:《郭路生和他的早期诗》,载《黄河》1997年第1期。)一个人的阅读与他 在文学中的表现风格并没有直接或必然的因果联系,但至少可以说明阅读产生的文学积 淀在具体的作品中积淀下来的一种可能性。尤其对于文学积淀被迫截流的时代,自觉、 深入的阅读可能会在创作中产生更迅急的呈现方式。
新诗潮的一个小小传统
食指作为新诗潮形成过程中的先行者地位,不仅意味着他汲纳了中外诗歌传统和前辈 诗人的养分,而且也意味着其自身对同时代人与后来者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他 开启了一个时代对于诗美的感悟,重新把美和诗意带入诗歌,把“真情”和“自我”带 入诗歌,以自己的诗歌实践使中国当代诗歌流向远离了主流政治话语而另辟蹊径,为中 国当代新诗开辟了一脉;另一方面,在对诗歌的认识、诗歌写作实践、情感抚慰等方面 ,也就是从诗歌观念、创作实践和审美接受诸方面影响了他的同时代人和后来者。可以 说,食指是一代人的诗歌启蒙老师,也是新诗潮的一个小小的传统。
无论在文革中,还是在文革后,食指都像一个精神磁场一样吸引、启悟着无数青年, 尤其是他的同时代人。“郭路生的出现极大地震撼了诗友们。他对个人真实心态的表达 唤醒了我,使我第一次了解到可以用诗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注:齐 简:《到对岸去》,载《诗探索》1994年第4辑。)即以一首《相信未来》,食指就奠定 了他在一代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唤醒了一代人的诗歌意识和精神觉醒。“无论是在属于 黑土地的阿荣旗和东北军垦建设兵团,还是在属于黄土高坡的山西、陕西知青点,也无 论是在‘反革命’犯云集的北京第一监狱,还是在团河农场和茶淀劳改队,都有人向我 推荐或背诵《相信未来》这首诗。”(注:李恒久:《对<质疑<相信未来>>一文的质疑 》,载《黄河》2000年第3期。)食指诗歌中扑面而来的诗美和真情以及一种生活在逆境 中的信念对一代人的情感和思想的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如后来到白洋淀插队的何 京颉所说“我一直认为,郭路生是我青年时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最初的思想启蒙者。” (注:何京颉:《心中的郭路生》。)食指不仅在思想与情感上影响了他的阅读者与同代 人,而且从诗歌的创作角度来看,他也对同时代许多诗人有着启蒙作用。也许他的思想 不如他的后来者深刻,诗歌技巧也没有他的后来者圆熟,名气和荣誉也没有他的后来者 更令人瞩目,但是,作为一个先行者,他是新诗潮当之无愧的开路人。食指的诗歌对“ 白洋淀诗群”的影响很大。这一诗群的主将多多认为“在我看来,就郭路生早期抒情诗 的纯净程度上来看,至今尚无他人能与之相比。”(注:多多:《1970—1978:被埋葬 的中国诗人》,载《开拓》1988年第3期。)而宋海泉则说“郭路生的诗歌引起了上山下 乡知青的强烈共鸣,尤其是诗歌中表现的绝望感,人性的真实感情的流露,对未来的追 求。……它们迅速地在知青们中间传抄着,反复地朗诵、吟咏、品味着。”(注:宋海 泉:《白洋淀琐忆》,载《诗探索》1994年第4辑。)
食指对“朦胧诗”的主将北岛也有着很深的影响。北岛一直把食指看作是自己诗歌的 启蒙老师。1978年北岛油印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后,他没有忘记为自己的老师献上一份 敬意,在后来送给食指一本的扉页上,他恭恭敬敬地写了一句话:“送给郭路生:你是 我的启蒙老师。”而且据说,北岛后来在法国回答记者提问,回忆他为什么写诗,就是 因为读了郭路生的诗。(注:参见杨健:《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朝华出版社,1 993年版,第93页。)那么,食指究竟是怎样启蒙北岛的?在此,我
好的名誉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
坏的名誉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
食指这句是借“名誉”一词表现了那个时代的荒谬哲学,可以说是对“血统论”的精 简总结,而同时又超越了时代而具有普遍性的哲理。在这句诗歌的“放射性”的影响中 ,北岛在几年之后也写下了他的名句: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从这两句诗歌的比照中,可以看出,它们句式与情绪极为相近,表达的都是对世事的 洞察以及来自日常性人生经验的哲理总结,并且都含着某种讽喻的感情色彩。但这并不 是文学的仿造,而是一种层层深化的“语义繁殖”。当然,这还远不是一种纯粹的语义 转化或者说语义繁殖,从深层的意义上看,而更是一种心路与精神的蜕变。食指的《命 运》像是一个不幸孤魂的哀鸣,而北岛的《回答》则像是献给时代的冷酷供词。食指的 《相信未来》代表了一代人像孩子般执著地“相信未来”,而北岛则代表了另一类走出 信仰的人,他要告诉世界的是“我不相信”。这不同的两句诗,代表的是不同的精神走 向,或者说是精神的反向逆转。当食指渴望为太阳献身而终至在1974年精神崩溃时,北 岛在这一年写下了小说《波动》和诗歌《太阳城札记》,不仅没有献身的冲动,而且对 与献身联系的“一切”表示了怀疑。北岛经由食指的“诗歌启蒙”走向了更成熟的道路 。可以说,食指的精神实质是“相信未来”,而北岛的精神实质是“我不相信”。
从食指到北岛,从“相信未来”到“我不相信”,一代人完成了他们精神历程的痛苦 转变,或者说是时代把一代人从文化大革命的热血青年到时代的叛逆者,从“相信的一 代”改造成了“怀疑的一代”,它包含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这是从“是 ”到“否”的精神蜕变,是对现实世界从信任到怀疑的精神转向。但并不是说,一代人 就是突兀地一下子就达到了“我不相信”的精神高度,而是指出一代人的精神起点是站 在“相信未来”之上的。当然不仅是北岛,新诗潮的许多诗人(甚至不仅限于诗人,还 有小说作家等)都接受过食指的诗歌养分。阿城曾说“60年代末我喜欢他的诗,那时候 ,他的诗广为传抄。”(注:阿城《昨天今天或今天昨天》,载《今天》1991年第3期。 )另据与阿城一起插队的知青回忆:“背诵、朗读郭路生的诗已成为我们大家共同的享 受。”(注:李恒久:《郭路生和他的早期诗》,载《黄河》1997年第1期。)还有一些 在新时期走上文学艺术道路的人也曾接受过食指的影响。
文革结束后,食指进入创作的新阶段,写有《疯狗》(1978年)、《热爱生命》(1979年 )、《愤怒》(1980年)、《向青春告别》(1989年)、《在精神病院》(1991年)、《想到 死亡》(1996年)等大量诗作。但他的诗歌观念和诗歌技巧与过去大致相近,依然执著于 “窗式美”的营造。不过,随着青春已逝,暮年来临以及身体与环境状况的恶劣,他诗 中的感情增加了许多沉郁和苍凉,孤独感和死亡意识也渗透在字里行间,相信未来的诗 人也开始对自己、对时代的反思,诗情也在“从热到冷”转变,偶尔还有一点对世事的 讥诮。比如《人生舞台之一》(1989年)写下了对个人命运的沉思,心境寂然寥落,有一 种世事无常的感叹:“该谢幕了,几下稀疏的掌声/像以往无人喝彩的叫好”。在时代 以超乎想象的加速度前进的今天,食指发出的仅仅只是他个人自己哀伤而悲沉的声音, 新的时代常常会把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席卷而去,诗人为记忆负重,而记忆留 给诗人的只是一个“谢幕人”的角色。
作为新诗潮的先行者,食指承担了一个时代所赋予一个诗人的全部命运,也必然承担 了时代所加在他诗歌、人生中的幸与不幸。食指终究是属于“六八年”时代的诗人,他 用碎片般的人生与标本般的诗歌为一个时代留下了活的、诗性的历史档案,由此可以窥 见当代诗歌的某种景观。清醒与疯狂、信仰与背叛、理想情怀与现实苦闷交织成他的诗 歌纹路和生命纹路,这些纹路的浇铸者就是他所生活的时代,恰恰是这种清晰可辨的纹 路才使他不仅成为一个诗人存在的标本,而且成为一个时代存在的见证。食指的诗是一 个人的,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履历。
导师龙泉明的评语:
李润霞的博士论文《从 《一个诗人与一个时代(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6435.html
新诗潮的一个小小传统
食指作为新诗潮形成过程中的先行者地位,不仅意味着他汲纳了中外诗歌传统和前辈 诗人的养分,而且也意味着其自身对同时代人与后来者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他 开启了一个时代对于诗美的感悟,重新把美和诗意带入诗歌,把“真情”和“自我”带 入诗歌,以自己的诗歌实践使中国当代诗歌流向远离了主流政治话语而另辟蹊径,为中 国当代新诗开辟了一脉;另一方面,在对诗歌的认识、诗歌写作实践、情感抚慰等方面 ,也就是从诗歌观念、创作实践和审美接受诸方面影响了他的同时代人和后来者。可以 说,食指是一代人的诗歌启蒙老师,也是新诗潮的一个小小的传统。
无论在文革中,还是在文革后,食指都像一个精神磁场一样吸引、启悟着无数青年, 尤其是他的同时代人。“郭路生的出现极大地震撼了诗友们。他对个人真实心态的表达 唤醒了我,使我第一次了解到可以用诗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注:齐 简:《到对岸去》,载《诗探索》1994年第4辑。)即以一首《相信未来》,食指就奠定 了他在一代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唤醒了一代人的诗歌意识和精神觉醒。“无论是在属于 黑土地的阿荣旗和东北军垦建设兵团,还是在属于黄土高坡的山西、陕西知青点,也无 论是在‘反革命’犯云集的北京第一监狱,还是在团河农场和茶淀劳改队,都有人向我 推荐或背诵《相信未来》这首诗。”(注:李恒久:《对<质疑<相信未来>>一文的质疑 》,载《黄河》2000年第3期。)食指诗歌中扑面而来的诗美和真情以及一种生活在逆境 中的信念对一代人的情感和思想的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如后来到白洋淀插队的何 京颉所说“我一直认为,郭路生是我青年时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最初的思想启蒙者。” (注:何京颉:《心中的郭路生》。)食指不仅在思想与情感上影响了他的阅读者与同代 人,而且从诗歌的创作角度来看,他也对同时代许多诗人有着启蒙作用。也许他的思想 不如他的后来者深刻,诗歌技巧也没有他的后来者圆熟,名气和荣誉也没有他的后来者 更令人瞩目,但是,作为一个先行者,他是新诗潮当之无愧的开路人。食指的诗歌对“ 白洋淀诗群”的影响很大。这一诗群的主将多多认为“在我看来,就郭路生早期抒情诗 的纯净程度上来看,至今尚无他人能与之相比。”(注:多多:《1970—1978:被埋葬 的中国诗人》,载《开拓》1988年第3期。)而宋海泉则说“郭路生的诗歌引起了上山下 乡知青的强烈共鸣,尤其是诗歌中表现的绝望感,人性的真实感情的流露,对未来的追 求。……它们迅速地在知青们中间传抄着,反复地朗诵、吟咏、品味着。”(注:宋海 泉:《白洋淀琐忆》,载《诗探索》1994年第4辑。)
食指对“朦胧诗”的主将北岛也有着很深的影响。北岛一直把食指看作是自己诗歌的 启蒙老师。1978年北岛油印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后,他没有忘记为自己的老师献上一份 敬意,在后来送给食指一本的扉页上,他恭恭敬敬地写了一句话:“送给郭路生:你是 我的启蒙老师。”而且据说,北岛后来在法国回答记者提问,回忆他为什么写诗,就是 因为读了郭路生的诗。(注:参见杨健:《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朝华出版社,1 993年版,第93页。)那么,食指究竟是怎样启蒙北岛的?在此,我
们仅从诗歌本身寻找 一些“蛛丝马迹”。在北岛流传最广的诗句中,留下了食指诗歌启迪的印痕。食指的《 命运》,开篇第一句就是:
好的名誉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
坏的名誉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
食指这句是借“名誉”一词表现了那个时代的荒谬哲学,可以说是对“血统论”的精 简总结,而同时又超越了时代而具有普遍性的哲理。在这句诗歌的“放射性”的影响中 ,北岛在几年之后也写下了他的名句: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从这两句诗歌的比照中,可以看出,它们句式与情绪极为相近,表达的都是对世事的 洞察以及来自日常性人生经验的哲理总结,并且都含着某种讽喻的感情色彩。但这并不 是文学的仿造,而是一种层层深化的“语义繁殖”。当然,这还远不是一种纯粹的语义 转化或者说语义繁殖,从深层的意义上看,而更是一种心路与精神的蜕变。食指的《命 运》像是一个不幸孤魂的哀鸣,而北岛的《回答》则像是献给时代的冷酷供词。食指的 《相信未来》代表了一代人像孩子般执著地“相信未来”,而北岛则代表了另一类走出 信仰的人,他要告诉世界的是“我不相信”。这不同的两句诗,代表的是不同的精神走 向,或者说是精神的反向逆转。当食指渴望为太阳献身而终至在1974年精神崩溃时,北 岛在这一年写下了小说《波动》和诗歌《太阳城札记》,不仅没有献身的冲动,而且对 与献身联系的“一切”表示了怀疑。北岛经由食指的“诗歌启蒙”走向了更成熟的道路 。可以说,食指的精神实质是“相信未来”,而北岛的精神实质是“我不相信”。
从食指到北岛,从“相信未来”到“我不相信”,一代人完成了他们精神历程的痛苦 转变,或者说是时代把一代人从文化大革命的热血青年到时代的叛逆者,从“相信的一 代”改造成了“怀疑的一代”,它包含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这是从“是 ”到“否”的精神蜕变,是对现实世界从信任到怀疑的精神转向。但并不是说,一代人 就是突兀地一下子就达到了“我不相信”的精神高度,而是指出一代人的精神起点是站 在“相信未来”之上的。当然不仅是北岛,新诗潮的许多诗人(甚至不仅限于诗人,还 有小说作家等)都接受过食指的诗歌养分。阿城曾说“60年代末我喜欢他的诗,那时候 ,他的诗广为传抄。”(注:阿城《昨天今天或今天昨天》,载《今天》1991年第3期。 )另据与阿城一起插队的知青回忆:“背诵、朗读郭路生的诗已成为我们大家共同的享 受。”(注:李恒久:《郭路生和他的早期诗》,载《黄河》1997年第1期。)还有一些 在新时期走上文学艺术道路的人也曾接受过食指的影响。
文革结束后,食指进入创作的新阶段,写有《疯狗》(1978年)、《热爱生命》(1979年 )、《愤怒》(1980年)、《向青春告别》(1989年)、《在精神病院》(1991年)、《想到 死亡》(1996年)等大量诗作。但他的诗歌观念和诗歌技巧与过去大致相近,依然执著于 “窗式美”的营造。不过,随着青春已逝,暮年来临以及身体与环境状况的恶劣,他诗 中的感情增加了许多沉郁和苍凉,孤独感和死亡意识也渗透在字里行间,相信未来的诗 人也开始对自己、对时代的反思,诗情也在“从热到冷”转变,偶尔还有一点对世事的 讥诮。比如《人生舞台之一》(1989年)写下了对个人命运的沉思,心境寂然寥落,有一 种世事无常的感叹:“该谢幕了,几下稀疏的掌声/像以往无人喝彩的叫好”。在时代 以超乎想象的加速度前进的今天,食指发出的仅仅只是他个人自己哀伤而悲沉的声音, 新的时代常常会把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席卷而去,诗人为记忆负重,而记忆留 给诗人的只是一个“谢幕人”的角色。
作为新诗潮的先行者,食指承担了一个时代所赋予一个诗人的全部命运,也必然承担 了时代所加在他诗歌、人生中的幸与不幸。食指终究是属于“六八年”时代的诗人,他 用碎片般的人生与标本般的诗歌为一个时代留下了活的、诗性的历史档案,由此可以窥 见当代诗歌的某种景观。清醒与疯狂、信仰与背叛、理想情怀与现实苦闷交织成他的诗 歌纹路和生命纹路,这些纹路的浇铸者就是他所生活的时代,恰恰是这种清晰可辨的纹 路才使他不仅成为一个诗人存在的标本,而且成为一个时代存在的见证。食指的诗是一 个人的,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履历。
导师龙泉明的评语:
李润霞的博士论文《从 《一个诗人与一个时代(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