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的批评”:试论作家批评
也不可能更沉潜地进行纯学理的探讨或史的研究(注:陈平原在《史家的位置》(《读书》1992年第2期)中认为,“职业的批评”具有丰富的学识、良好的学术训练和公正的评判能力,因而文学史等学术性研究成为其主要领地。),或者其他与职业批评比较而存在的缺憾。我们呼吁对作家批评的正视,并非倡导它与职业批评的彼此取代或一分高下,而是希望两种类型携手共释文本,使文本的内涵得以最丰富的释放,如蒂博代所描绘的二者理想关系:大师批评在职业批评连续工作六个工作日后的第七天,交给读者美丽的节日服装,并把使自己青春永驻的食物——创造的热情与职业批评家们共享[1](p90)。
收稿日期:2002-12-29
【参考文献】
[1] 蒂博代.六说文学批评[M].北京:三联书店,1989.
[2] 威勒克.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的主要趋势[A].冯黎明等编.当代西方文艺批评主潮[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3]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第1卷[M].上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 朱光潜.西方美掌史(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5] 布鲁克斯.赤体婴儿和雄伟的外衣[A].冯黎明等编.当代西方文艺批评主潮[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6]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M].北京:三联书店,1991.
[7] 王安忆.心灵的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8] 艾略特.密尔顿[A].艾略特诗学文集[C].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9] 让·伊夫·塔迪埃.20世纪的文学批评[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10] 安·杰斐逊: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A].转引自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11]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作者自白[A],朱光潜美学论文集:第1卷[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982.
[12] 王蒙.把文艺评论的文体解放一下[A].王蒙选集:第4卷[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
[13] 沈从文.新废邮存底[A].沈从文文集:第11卷[C].广州、香港: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5.
[14] 凡·根特.论《呼啸山庄》[A].当代西方文艺批评主潮[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15] 钱理群.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四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6] 雨果.莎士比亚的天才[A].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17] 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A].鲁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8] 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
[19] 张天翼研究资料[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20] 伍尔芙.论戴·赫·劳伦斯[A].论小说与小说家[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1] 兰塞姆.批评公司[A].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22] 王夫之.姜斋诗话[A].清诗话[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3] 参见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2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毒下加县的繁体
《“第七天的批评”:试论作家批评(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6474.html
收稿日期:2002-12-29
【参考文献】
[1] 蒂博代.六说文学批评[M].北京:三联书店,1989.
[2] 威勒克.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的主要趋势[A].冯黎明等编.当代西方文艺批评主潮[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3]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第1卷[M].上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 朱光潜.西方美掌史(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5] 布鲁克斯.赤体婴儿和雄伟的外衣[A].冯黎明等编.当代西方文艺批评主潮[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6]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M].北京:三联书店,1991.
[7] 王安忆.心灵的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8] 艾略特.密尔顿[A].艾略特诗学文集[C].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9] 让·伊夫·塔迪埃.20世纪的文学批评[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10] 安·杰斐逊: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A].转引自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11]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作者自白[A],朱光潜美学论文集:第1卷[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982.
[12] 王蒙.把文艺评论的文体解放一下[A].王蒙选集:第4卷[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
[13] 沈从文.新废邮存底[A].沈从文文集:第11卷[C].广州、香港: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5.
[14] 凡·根特.论《呼啸山庄》[A].当代西方文艺批评主潮[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15] 钱理群.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四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6] 雨果.莎士比亚的天才[A].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17] 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A].鲁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8] 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
[19] 张天翼研究资料[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20] 伍尔芙.论戴·赫·劳伦斯[A].论小说与小说家[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1] 兰塞姆.批评公司[A].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22] 王夫之.姜斋诗话[A].清诗话[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3] 参见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2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毒下加县的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