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正文

整体缺失:新诗研究的最大遮蔽


引子:50年报告“清单”代表什么
  吕进先生在《文学评论》2002年5期发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新诗研究》一文,对50 年新诗研究做了一次看似详备的“总结”。他把半个世纪划分为三个时段:政治论时期 、观念更新时期和文体建设时期,以及两个成果相对丰硕的领域:诗人个案研究和新诗 文体研究。
  时段划分和成果推举及其命名,有其个人依据和充分的个人自由度,这是不言自明的 。不过在五部分陈述中,吕先生恰恰缺失了一个重要内容:即对20世纪后20年——新诗 研究中最活跃部分的整体遗失。
  第一时段政治论时期,只用了800来字,可见吕先生自己也不满意前28年:成果寥寥, 没什么谈头;新诗研究最重要的景观与成果,自然在后20年了。吕先生介绍了传统派、 崛起派、上园派三个批评群落,提供30多人名单,以及个案研究13部论著、文体研究12 部论著。在这皇皇“名单”里,哪怕粗心的读者,也能一眼看出,个案研究专著之内容 范围,90%以上便在1949年划上句号,而文体研究论著,几乎也不涉及20世纪最后20年 。这样倾斜的清单,是否真实代表50年来新诗研究主要的和重要的成果?实在令人生疑 。况且这份报告,早先作为“韩国汉城中文中语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演讲,在开幕 式上隆重推出。一大群汉学家们以此为蓝本,深信不疑,殊不知,它在海内外造成的影 响,是严重误读了中国的新诗研究。
      50年新诗研究:对另一支队伍的“冻结”
  吕先生的确用心良苦,精心做了准备,但只要是业内人士,不难发现,这份“年终” 报告的最大“特色”,是省却了新诗研究中的另外一大部分人,我主要指的是——另一 支从事后20年先锋诗歌研究的中青年队伍。
  这批人年龄在40到55岁之间,早在80年代初,就活跃在新诗—现代诗研究前沿,且一 直往纵深处挺进。20年来,他们总共发表几百篇论文,出版几十部论著,在众多盲区、 险区做着艰难的勘测作业,为后来所谓的新诗史、当代史、先锋史、流变史做了大量前 期的“清扫梳理”工作。
  尽管他们难免表现出某些激进、偏颇、片面,但与先锋小说研究者一样,是中国当代 文学研究重要的一翼。奇怪的是,先锋小说的研究者(全国百把人吧)从北京中心的陈晓 明们到边缘的谢有顺们,都得到认可。惟独难度并不低于先锋小说和其他文类研究的先 锋诗研究者,在这份“权威”报告中,出现了“整体缺席”?!
  打个比方,如果说,对新诗的研究(或曰百年汉诗研究),犹如对一个人生长过程的研 究,现在的情况是,在“他”的哺乳期、婴儿期,集结的力量有些过剩(有关郭沫若的 论文有几千了)。研究视角完全可以细致到诸如婴儿期吃的是雀巢奶粉,还是克宁奶粉 ,维生素A用多了,还是胡萝卜素少了。在“他”的童年期,也完全可以细致到:穿布 鞋上学是出于什么心理,嗜爱的辣椒对嗓子有什么影响(有关闻一多的专著有几十部了) 。这就是说,在“他”还不太成熟的时候,早已出现、而且将继续出现一部部重复多于 拓展的幼儿史、童年史、少年史(各种各样的新诗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论述 又有多少部了),可是“他”的青年期——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现在进行时段”,大 量先锋形态、针对性研究,却得不到应有的正视。应该知道,研究“他”早期的奶粉、 维生素、肌肉骨骼、体重身高、营养配方,主要目标之一,是要为“他”现在进行时和 将来进行时提供有效参照,促成一个人的成型。拒斥现在进行时段研究,无力与现在进 行时段对话,哪怕再“正确”的理论又有什么用呢?
  而真正困扰我们且又十分重要的,正是当下这种生成性研究,它涉及比幼儿期来得多 的纠缠与迷乱,比如“他”的初恋,“他”的自我,“他”的开放性气质,“他”的青 春期躁动,“他”的喜怒无常、变化多端,一直呈现谜样的难辨。20年来,此类难度不 小的“辨析”工作,一直由这一支生力军进行着。
  笔者偏居东南一隅,平时孤陋寡闻,仅就手头阅读到的这批人的部分论著,不假思索 便可开列出与吕进先生完全不同的清单。
  唐晓渡:《唐晓渡诗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40万字,集作者20年诗 论精粹,侧重诗学精神思想的深度挖掘)。陈超:《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河北人民 出版社1989年版(90万字,大陆最早的细读式文本批评);《生命诗学论稿》,河北教育 出版社1994年版(致力于生命与语言的互动探讨)。程光炜:《朦胧诗实验诗艺术论》, 长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国内最早的语义学批评之一);《程光炜诗歌时评》,河南大 学出版社(对90年代诗歌现场发言)。沈奇:《拒绝与再造》,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进行时体验与当下文化结合,有独特切入点);《台湾诗人论》,台湾尔雅出版社1996 年版(引入两岸比较与整合理念的新一轮台湾诗研究)。徐敬亚:《崛起的诗群》,同济 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80年代10年论集,新诗潮最前卫的理论代言)。周伦佑:《反价值 时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0年文论,第三代最重要的解构理论)。王光明:《 艰难的指向》,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20世纪大陆现代诗进程的宏观描述,侧重百 年汉诗研究)。章亚昕:《生命的陀螺》,明天出版社1992年版(一部被忽略,却尝试古 诗论与现代融合的感悟式“诗思维”);《现代诗美流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耿占春:《隐喻》,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进入,是所有关于诗隐 喻阐述中最为深刻的)。吴晓:《诗美与传达》,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国内较早的意象 思维研究)。李震:《中国当代西部诗潮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国内第二部西 部诗论);《母语诗学纲要》,三秦出版社2000年版(汉语诗学建构,一个有活力的开端 )。燎原:《西部大荒中的庆典》,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国内第一部西部诗论); 《扑向太阳的豹子——海子评传》,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版(国内第一部研究海子专著) 。陈旭光:《诗学:理论与批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西方文论的吸收与当下 诗界焦点的回应);《中西诗学的汇通——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2年版。陈仲义《诗的哗变》,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大陆第一部研究第三代诗专 著);《中国朦胧诗人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大陆最先研究朦胧诗专著);《 从投射到拼贴——台湾诗歌艺术60种》,漓江出版社1997年版;《扇形的展开——中国 现代诗学谫论》,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人们印象深刻的还有:多次被援引的《季节轮换——新生代诗潮》(李振声,学林出版 社1996年版);《文学接受与文化过滤——中国新诗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吸收》(金丝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诗:激情与策略——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诗歌》(刘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俞兆平的《诗美的解悟》;张远山的《汉语的奇迹 》;以及活跃于“双栖”战线的张清华;仿效《流放者归来》的三卷本《旁观者》作者 钟鸣;在线的张闳、张柠、刘翔(杭州)、孙基林、毕光明和专做新诗版本学、新诗“年 表”被称为中国新诗“司库”的刘福春,等等(注:借此机会,

我还要说,新诗研究中 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大量诗人的直接参与,这是其他文类研究少有的。同以往一样 ,新诗的理论建设,许多命题、方法、设想、建构,一开始就是由诗人直接提出来的。 诗人的许多诗论、随笔、经验,有时看似缺乏系统却异常尖新深刻,它们往往成为诗学 某一命题、术语、范畴的先导。比如诗人任洪渊的《汉语文化诗学导论》(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8年版)对汉语智慧与诗性文化的独到见解,诗人欧阳江河的《站在虚构这 边》(三联书店2001年版)对诗本体的深入,诗人于坚《棕皮手记》(东方出版社1997年 版)的某些穿越,诗人成明进的《感性诗学》(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对“意味诗” 的全面掘进,以及诗人藏棣、西川、王家新、黄灿然、杨小滨、西渡等的文论都很有见 地。诗学建设,诗人言说是最直接有效的资源,忽略这

《整体缺失:新诗研究的最大遮蔽》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651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文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