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
熟悉世界近、现代史的人都知道,自19世纪中期以来,社会主义就已成为源流众多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但其主流却一直由共产党和社会党(包括社会民主党和工党)引领。时至今日,这种局面仍未出现实质性变化。因此,只有透彻分析、研究共产党和社会党的走向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才有可能基本把握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并准确预测其未来。
应当说,共产党和社会党都起源于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有着共同的工人运动的传统。虽然在19世纪中后期两者也曾发生过龃龉,但那时大家毕竟是一家人,还能够坐在一起交流思想,共商国是与世事。可是,恩格斯逝世以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对待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立场,两者发生了分裂。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和共产国际,仍然继续为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而斗争,争取同社会党的合作。这种努力,由于社会党右翼领导人的不合作态度和共产国际“左”倾策略路线的干扰,没有取得多大进展。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面对法西斯迅速崛起的严重威胁,双方又开始走近,还共同在一些国家组成了人民阵线,甚至在个别国家一度建立了人民阵线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各国共产党和社会党又都参加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抵抗运动,相互关系达到十分密切的程度。这种关系在战后初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欧洲国家都出现了共产党、社会党以及其他反法西斯民主政党联合执政的局面。不过,此时合作的基础并不牢靠,因为双方无论在思想理论和纲领政策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存在着较大分歧。所以后来“冷战”刚一露头,加之处理上的失误,刚刚热起来的共产党和社会党的关系便很快再度出现曲折。但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由于“冷战”局面的缓和,两者间的友好合作关系遂在许多西欧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然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虽然相互之间也有派系之分甚至激烈争斗,但对外却长期与发达国家的共产党和社会党有着较深隔阂,有时甚至处于严重敌对状态。纵观主要社会主义力量之间既往的分合聚散,可以发现:首先,思想理论、纲领政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与分歧乃是其深层诱因;其次,合聚则各方有利,分散则全皆受损,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力量之间实际上存有一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内在联系。
冷战时期各主要社会主义力量之间的分裂局面,一直维持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被中国的改革开放打破。那时,中国共产党先后主动真诚地与“欧洲共产主义”各政党和社会党国际中的主要成员党修好,并提出“过去的一切一风吹”、“向前看”、“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等积极正确主张。中国共产党的这些做法和主张,为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整合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历史契机。可惜,后来发生的东欧、苏联剧变却严重冲击了这一刚刚启动的历史进程。众所周知,东欧、苏联的剧变,不仅打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也使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15个骤降到5个;发达国家的共产党大多改换门庭,有的甚至偃旗息鼓,宣布解散;社会党执政的国家所剩无几,社会党在群众中的声誉和影响力也明显下降。自那以后,经过10多年含辛茹苦的理论、政策调整和人气、力量积聚,目前,世界社会主义不仅稳住了阵脚,而且开始了有力的复苏进程——中国在改革开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成就,20多年来,经济以年均9%的增幅持续高速成长,堪称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越南和老挞的“革新开放”成效显著,两国经济由此长期保持较高增长;朝鲜和古巴近来也都在基本经济制度和政策方面不同程度地采取了调整举措并相应获得积极成果。例如:古巴尝试着在农业和贸易领域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并开启与宿敌美国的贸易往来;朝鲜准备在农村小范围试验类似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不久又宣布在比邻中、韩的新义州、开城两地设置政策比中国经济特区更为优惠和开放的特区,还拿出著名风景胜地金冈山与韩国合作,意欲把它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原苏东地区的共产党和发达国家的共产党正在重整旗鼓,在困境中探索前进,其佼佼者摩尔多瓦共产党已于前不久再度上台执政。社会党则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在欧洲政坛全面崛起,一度在14个国家同时执政,被誉为“粉红色的欧洲”。现在社会党虽然在某些欧洲国家已大权旁落,但仍然在英、德、瑞、奥、芬等国继续执政。应当看到,这种可喜的演化是共产党和社会党相互影响、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哪一方单独促成的。同时,也应看到,无论对共产党,还是对社会党来说,这种演化显然都不是向传统社会主义理念和实践的复归,而是在努力开创新局面和新未来。现在,当人们静下心来细致梳理这一演化的时候,却突然间发现:近百年来,在思想理论、纲领政策乃至意识形态方面,共产党和社会党竟会在世纪交替时期,第一次悄无声息地聚积起如此之多的相同点和相近点。例如:
经济上——都主张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份公平竞争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多种分配形式的有机组合以及更加开放的投资与贸易政策。
$False$ 《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