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新闻传媒学论文 >> 正文

改革新闻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56.3%
   选修 指定选修 学分 28 24
   比例 17.7% 14.5%
   任意选修 学分 43 27 35 70
   比例 27.2% 17.1% 21.2% 43.8%
   合计 学分 43 55 59 70
   比例 27.2% 34.8% 35.8% 43.7%
   比例,系指该类课程学分数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自1986年至1996年间所进行的四次调整修订,虽在总学分的要求上有些起伏,但是不同种类课程学分及其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的变动趋势是相当明显的。首先,专业必修课在总学分中占的份额逐年下降,由1986年的83分降至1996年的50分;如果把专业必修课与公共必修课加在一起都作为必修课计算,则必修课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在1986年为72.8%,1988年为65.2%,1994年为64.2%,1996年修订时再降为56.3%,其次定选修课在总学分中所占的份额由下降转趋消失,如果把指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合并作为选修课处理,则选修课学分及其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在1986年为43分,1988年为55分,1994年为59分,1996年为70分,其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亦由1986年的27.2%,1988年的34.8%升至1994年的35.8%和1996年的43.7%这种变动趋势,一方面表明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对于选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作用和地位的高度重视,另方面,又基本上适应了目前事业发展,对于新闻人才新的需要。
   四、教学与实践
   课程体系是规范新闻该学的基本框架,是设计制定出完备的课程体系之后,当务之急就是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由于新闻教育具有强烈的实用性特征,而现行的课程体系又特别地突出了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所以教学与实践在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基本上是相辅相成,不可须臾分离。

   
改革新闻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第5页)  
   如前所述,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武汉大学新闻专业的课程内容大体上分为四类,即公共基础课程,新闻专业课程、文学基础课程、非新闻类的相关学科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程,由学校集中开设7门,包括政治理论、外语、计算机应用、军训等内容,除军事、计算机课程外,基本上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非新闻类的相关学科课程包括法律、经济、历史、公关、广告、文化诸学科,主要由其它院系开设,其教学形式与公共基础课大同小异。文学基础课由新闻学院自行开设,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础写作等内容。此类的讲授,与中文系颇不相同。根据新闻专业的教学计划、文学基础类课程必须面向新闻专业,向新闻专业靠拢,如在文学作品、语言的分析上、从新闻专业的角度着眼,同时在内容的取舍安排、讲授形式的选择上,力求符合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可以说是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实务教学的重要特征。
   新闻专业性课程,就其内容性质又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即新闻史、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其中新闻史包括中国新闻史和外国新闻史方面。此类课程的教学在80年代,基本上沿用国内兄弟新闻院系惯用的模式,中国新闻史从古代邸报讲到1949年,使用中国人民大学方汉奇教授编著的《中国新闻事业简史》;外国新闻史,则讲授几个主要国家或主要地区新闻事业发展演变历史,中国一般被排斥在外国新闻史的体系之外,教材仍然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进入90年代后,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的一些教师力图克服新闻史教学存在的中外分离,古今脱节的弊端,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在中国新闻史方面,实现了古今贯通,从古代邸报一直讲到20世纪90年代;外国新闻史则被改造成世界新闻史,在讲述世界主要地区、主要国家、新闻事业发展演变历史的同时,也确定了中国世界新闻通史体系中的位置。作为这场改革的成果,推出了两本新编教样,即刘加林副教授的《中国新闻通史》、张昆副教授的《简明世界

《改革新闻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665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新闻传媒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