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新闻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新闻通史》。理论课程括新闻学概论、马列新闻论著选读、传播学、舆论学、新闻信息论等五门,其中前面四门课程的教学在80年代,也使用中国人民大学或复旦大学编著的教材。90年代以来,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的部分教师对这些课程进行了改革,在此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教材,如吴高福教授的《新文学原理》、李卓钧副教授的《新闻理论纲要》、秦志希副教授的《舆论学教程》时。新闻信息论是武汉大学新闻的,所用教样为李元授教授的专著《新闻信息概论》,该书出版后,在国内学术界赢得了较高的评价。
在新闻专业类课程中,分量最大,门数最属的是新闻实务课。新闻实务课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作品评析与阅读、电视摄像编辑制作、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专业实习等内容。它们是实务课程的主干,在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前面8门课程的教学由教师在校内进行,采取课堂讲授与学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系统地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另方面则注重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采访课的教学,除老师讲授外,选举办模拟记者招待会,组织学生就当前的重大问题或新闻人物进行实习采访;新闻写作课非常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结合名家新闻作品的分析,总结经验得失,同时布置并批改大量作业、评点范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新闻编辑与评论的教学,则结合着读报评报、评析标题、版面、消息、言论、结合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去报社短期实习;至于广播和电视节目的编辑制作课,则大部分课时是在实验室演播厅进行的,一面授课,一面演练。在系统讲授告一段落后,再组织学生自摄自导节目,其优秀者送中央省市电视台、电台播放。此举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兴趣,而且还加深了他们对于实务课程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专业实习是所有专业课程中唯一在校外进行的必修课,有12个学分。在新闻专业本科学生四年8个学期教学计划中,一般安排在3年级的下学期。此时,学生已基本上学完了本专业主要的必修课程,为在新闻媒体进行较长时间的长业实习打下了基础。实习时间过去是3—4个月,现在准备安排整整一个学期。由实习单位指定资深子记者编辑以一带一的方式进行。专业实习完结后,学生就大体上具备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必备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了。
为了配合新闻实务课程的教学,武汉大学新闻学院还非常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所谓第二课堂,是指在学生的专业课、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时间之外,组织学生开展与专业有关的各项活动。如新闻系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与长江日报社联系开展定期的评报活动,给报社提出合理建议,其大部分评报文章都在长江日报内部业务刊物上发表,受到了报社的好评;去年末,新闻系还组织部分学生与《新闻信息报》联合评选1995年度世界十大新闻、中国十大新闻和武汉十大新闻。此次评选采取问卷调查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其结果由《新闻信息报》用两个整版全部发表,在武汉新闻界引起了变动。通过第二课堂,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从而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另方面,它还能使新闻教学与新闻实践、新闻院系与新闻媒体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第一课堂的教学难以做到的。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大学新闻专业教育的最后环节,也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及其基本素质的综合检验。按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的教学计划、毕业文安排在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学期,用四个月的时间,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完成。其基本程序是这样的,首先由系教学委员会确定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参见附录),学生可以在老师提供的各种性质不同的论文选题(如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传播学、舆论学、新闻理论、新闻评论、新闻写作等方面)中自由选择。学生选定题目后;再由系教学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指导老师名单。由此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规定老师必须指导写作的全过程,从资料的收集整理、论文提纲的拟定、初稿定稿的修改,应该全权负责。论文完成后,再由系教学委员会组织论文答辩,并由论文答辩小组老师共同评定论文成绩。由于要求严格、指导仔细,另方面学生本身对毕业论文的意义亦有深刻的认识,所以作为成品的毕业论文的质量都还不错,其中有不少文章在毕业前后就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
五、教学成果与就业途径
在“加强基础、注重实践、服务四化、面向疏来”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武汉大学新闻学院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努力改进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注重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的锻炼和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于未来新闻工作的适应能力。从在校学生综合表现 《改革新闻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第6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6651.html
在新闻专业类课程中,分量最大,门数最属的是新闻实务课。新闻实务课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作品评析与阅读、电视摄像编辑制作、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专业实习等内容。它们是实务课程的主干,在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前面8门课程的教学由教师在校内进行,采取课堂讲授与学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系统地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另方面则注重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采访课的教学,除老师讲授外,选举办模拟记者招待会,组织学生就当前的重大问题或新闻人物进行实习采访;新闻写作课非常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结合名家新闻作品的分析,总结经验得失,同时布置并批改大量作业、评点范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新闻编辑与评论的教学,则结合着读报评报、评析标题、版面、消息、言论、结合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去报社短期实习;至于广播和电视节目的编辑制作课,则大部分课时是在实验室演播厅进行的,一面授课,一面演练。在系统讲授告一段落后,再组织学生自摄自导节目,其优秀者送中央省市电视台、电台播放。此举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兴趣,而且还加深了他们对于实务课程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专业实习是所有专业课程中唯一在校外进行的必修课,有12个学分。在新闻专业本科学生四年8个学期教学计划中,一般安排在3年级的下学期。此时,学生已基本上学完了本专业主要的必修课程,为在新闻媒体进行较长时间的长业实习打下了基础。实习时间过去是3—4个月,现在准备安排整整一个学期。由实习单位指定资深子记者编辑以一带一的方式进行。专业实习完结后,学生就大体上具备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必备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了。
为了配合新闻实务课程的教学,武汉大学新闻学院还非常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所谓第二课堂,是指在学生的专业课、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时间之外,组织学生开展与专业有关的各项活动。如新闻系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与长江日报社联系开展定期的评报活动,给报社提出合理建议,其大部分评报文章都在长江日报内部业务刊物上发表,受到了报社的好评;去年末,新闻系还组织部分学生与《新闻信息报》联合评选1995年度世界十大新闻、中国十大新闻和武汉十大新闻。此次评选采取问卷调查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其结果由《新闻信息报》用两个整版全部发表,在武汉新闻界引起了变动。通过第二课堂,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从而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另方面,它还能使新闻教学与新闻实践、新闻院系与新闻媒体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第一课堂的教学难以做到的。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大学新闻专业教育的最后环节,也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及其基本素质的综合检验。按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的教学计划、毕业文安排在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学期,用四个月的时间,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完成。其基本程序是这样的,首先由系教学委员会确定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参见附录),学生可以在老师提供的各种性质不同的论文选题(如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传播学、舆论学、新闻理论、新闻评论、新闻写作等方面)中自由选择。学生选定题目后;再由系教学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指导老师名单。由此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规定老师必须指导写作的全过程,从资料的收集整理、论文提纲的拟定、初稿定稿的修改,应该全权负责。论文完成后,再由系教学委员会组织论文答辩,并由论文答辩小组老师共同评定论文成绩。由于要求严格、指导仔细,另方面学生本身对毕业论文的意义亦有深刻的认识,所以作为成品的毕业论文的质量都还不错,其中有不少文章在毕业前后就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
五、教学成果与就业途径
在“加强基础、注重实践、服务四化、面向疏来”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武汉大学新闻学院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努力改进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注重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的锻炼和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于未来新闻工作的适应能力。从在校学生综合表现 《改革新闻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