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绍兴地方文献的丰硕成果
结论。
《鲁迅研究绍兴地方文献的丰硕成果(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6689.html
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是鲁迅在研究和整理古籍中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原因。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说:“自民二以后,我常常见鲁迅伏案校书,单是一部《嵇康集》,不知校过多少遍,参照诸本,不厌精详,所以成为校勘最善之书。”这是因为辑校古籍,是一件十分繁琐艰难的工作,需要踏实的态度,极大耐心,坚强毅力,清醒头脑,高超鉴别能力,广博的知识和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以《嵇康集》为例,据记载,此书前后共校了十遍,时间从1913年10月到1931年11月,断断续续,单是抄本就写了三遍,一律用墨笔小楷,工整秀丽,约十余万字。其认真和耐心令人钦佩。鲁迅在辑佚古籍时往往会碰到难以预料的困难,然而由于其坚毅执著的精神,使辑校任务得以完成。例如在《小说旧闻钞·再版序言》中,鲁迅回忆当时辑佚的情景:“时方困瘁,无力买书,则假之中央图书馆,通俗图书馆,教育部图书室等,废寝辍食,锐意穷搜,时或得之,瞿然则喜,故凡所采掇,虽无异书,然以得之之难也,颇亦珍惜。”《会稽郡故书杂集》一书,是鲁迅任绍兴府中学堂生物教员和学监时,在繁忙的教育之余,见缝插针,硬挤时间辑校而成。书之刻印,得由自己筹集资金。其他古籍,如张的《云谷杂记》、虞喜的《志林》、《广林》及《范子计然》、任奕的《任子》、魏朗的《魏子》等,均未印行,这是令人遗憾的事。《鲁迅全集》虽出过许多版本,然而,真正的全集,至今尚未看到。
鲁迅只活了56岁,而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竟如此丰厚——包括他对绍兴地方文献的研究成果,这是因为他“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许广平《〈鲁迅全集〉编校后记》)先生的学术成就使人钦佩,先生的治学精神更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出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2(2)
《鲁迅研究绍兴地方文献的丰硕成果(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