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正文

跨世纪精神丰碑:新时期报告文学论(节选)


爱。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收到了由表及里、小中见大、文约意丰的“放 大”效果。
  细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人物性格的聚焦,主题话语的凸显。它将琐碎驳杂的生活事相 浓缩于具体的“胶片”上,映射出万象纷呈的大千世界,于有限的语符之中蕴含尽可能 丰厚的意味,可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此所谓新时期报告文学以点带面的细 节美。
  以钱钢《唐山大地震》为例。作品中众多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似一个个影视分镜头 ,构成并推动着作品的情节链条和思想波澜。护士丰承渤值夜班时被砸入废墟。一天一 夜后,人们打穿数层楼板,从凿开的小洞中发现她还活着,但身体被嵌死在楼板和铁床 架之间。救护人员无法挪动那块楼板,又因缺乏输血条件而无法截肢,她只得在众目睽 睽之下活活等死。当她最后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好友张淑敏问道:“小丰,你还需要 做什么?”她想说话,但发不出声音。小张懂得她的心思,以指代梳,含泪整理好她的 头发。尔后,这位年仅20岁的姑娘便永远地离去了。这种美被毁灭、生命被扼杀的悲剧 细节,以其强烈的现场感与过程性给人以强烈的心灵振动。作者感叹:“这位姑娘在生 前未能自由自在地尽兴地打扮自己,然而辞别人世时毕竟是美丽的”;“像丰承渤那样 的人,虽未免一死,却在灾难的废墟上留下了人类精神对死神的胜利的记录”。可以认 为,丰承渤的特殊“告别”,既是美好人性的一次超常闪光,也是对动乱年月人性扭曲 的冷峻反思——因为活着的时候人们非议她“爱美”,如爱用香皂洗脸,爱在额前做个 “刘海儿”之类。她最终以美的形象离去,无疑是美好人性对丑恶势力的顽强抗争,同 时表明,美是毁灭不了的。
  新时期报告文学脍炙人口的细节比比皆是。如孟晓云等《还是那双眼睛》中王震将军 从马上摔下继续躺在原地看书的细节;陈忠实等《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回忆》中几 位农村老太到城隍庙为李立科求神问卜的细节;《中国的“小皇帝”》中那位爸爸深夜 躺在床下以防儿子摔下的细节等等,均生动传神,过目难忘。
  二、情与景会的诗意美和声色互惠的语态美
  随着新时期报告文学生活判断力和审美把握力的普遍增强,其诗化特征及声色语态也 日趋清朗。这再次标示出当代报告文学文学性的增长。
  权衡某一作品的诗化程度,标准固然多样,但关键看其是否在形象生成和文本结构中 营造出情景互融、心物相往、天人合一的诗境。因景生情,缘物抒怀,境中达意,此乃 立境之前提。无景不合境,寡情难成意。情景两全,虚实相生,妙合无垠,方得“一情 独往,万象俱开”。可见,诗意美是报告文学美学品格的高级形态。别林斯基说过:“ 给予无实体的概念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观念不过是海水的 浪花,而诗意形象则是从海水的浪花中产生出来的爱与美的女神。”[9]新时期报告文 学的诗意女神丰姿俊俏,袅袅百态。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型。
  [婉约型]以《人生环行道》为代表。雷超最终按照母亲的意愿离开了肖丽,重新回到 玉环身边过起以往的平静日子。这时,作者将我们带入一种哀婉的情境之中:
  我来到松花江畔,秋天了,江水是那样平阔,缓缓东流。有几只小舢舨在江心艰难地 向上游划,走得那样慢,从岸上望去,就像纹丝不动,僵滞在那儿。萧萧的秋风掠过沿 岸的垂柳,枝条虽还柔韧,柳叶儿却已瑟缩地低垂和飘零了。江畔的草坪已呈墨绿色, 微黄的草尖在野风的粗野呼吸下驯服地摇曳着,并以它的胆怯的xī@①sū@②声向高 悬的秋阳致礼。
  字字景语,句句情深。以平缓的江水隐喻节奏沉闷的生活,以艰难游动的舢舨象征追 求者有限的抗争,以低垂而飘零的柳叶暗示主人公抑郁的心绪和悲哀的结局,以驯服的 草尖类比雷超的人格萎缩与最终妥协。如此,作家复杂的情感状态就被形象而含蓄地表 达了出来。此所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清雅型]以《大雁情》为表率。当作者随秦官属来到蟒岭时,但见——
  海拔1800米的蟒岭在望。古城公社谢底大队快到了。这里杉皮小屋和砖瓦房错落有致 。进村了,远远听见像鸟叫般的童声:“秦姨——”
  蓝天、白云、树丛、小径、石级,金银花含苞,红芍药怒放,一个小女孩,像一只淡 粉色的蝴蝶,从山顶飞下来,飞下来,一头扎在了老秦怀里:
  “秦姨,我做梦都梦见你哩。快家去,快家去。”小女孩又像一头小鹿,深情地蹭啊 、顶啊、拉啊地把老秦拽进家。
  写景抒情贯通,叙述描写结合,由远而近,由声及人,由色彩到言动,以推镜头方式 描画出女孩迎“秦姨”的动人情景,创造出诗画般的意境,并在诗意化的渲染中勾勒出 山乡人民的朴实、善良以及对老秦的深情厚谊,间接驳斥了所谓骄傲、脱离群众的偏见 ,颂扬了知识分子的宽阔胸襟和奉献精神。蓝天、白云、树丛、小径、石级、金银花、 红芍药,色彩缤纷,温馨清雅,深得田园牧歌情趣。正是在这种明丽的背景之中,身着 淡粉色衣服的女孩蝴蝶般飞下,亲切自然地“扎”进老秦怀里,蹭着、顶着、拽着,更 是静中写动,动中含情,诗意盎然。

  [雄放型]以《当年他们多年轻》中“学兵队”员送别彭雪枫的场面为典范。年轻的队 员们哽咽着送别“彭主任”上前线——
  送一程又一程,转过了一道山梁,歌声还跟在身后……彭雪枫挥了挥手臂,接过警卫 员手中一件缴获的日本黄呢军大衣穿上,翻身跃上马背,双腿用力一夹,策马向远处奔 去。敞开的大衣襟向后飘飞起来,像一副展开的鹰翅……
  “看,我们的恰巴耶夫!”一位女学员赞叹道。
  此刻,太阳刚刚从东面的山峰上升起来,满天是锦缎也似的朝霞。骑手不再回头瞻顾 ,俯身在马背上直向前奔,迎着阳光他越去越远,仿佛要一直冲进那冉冉上升的血红色 巨球里面去。
  在激越歌声的烘托中,在满天朝霞和初升太阳的映衬下,彭雪枫立马赴战的飒爽英姿 如活动雕像般耸立。绚烂的色调,浓烈的意象,燃烧的诗情,美好的希冀,使作品的艺 术境界尤为雄放,给人以豪迈、幽远、崇高而深邃的审美感受与革命英雄主义召唤。
  此期报告文学的诗意传达风姿流韵,千红万紫,远不止于上述三种。这表明,报告文 学的审美特质正由粗放型向精约化方向迈进。
  报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无论其形象如何生动,细节怎样精美,诗化特征何等鲜明, 都必然体现为一定的文本语态。语态美因此成为新时期报告文学符号学意义上的中介形 态。
  新时期报告文学在语言的音响性、色彩感方面颇多追求,表现出很强的造型功能,堪 称“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正气歌》、《路的呼喊》、《毕竟东流去》、 《万家忧乐》、《唐山大地震》、《中国农民大趋势》、《马家军调查》等作品,说理 则力透纸背,言情则泣鬼感神,有着超越其他文本语态的巨大艺术冲击力。
  除广义的声色语态外,新时期的报告文学特别注重言说符号的内在灵性,从而使文本 语态的视听效果更为热烈生动。请看黄钢在《巴黎,让我们仔细看看你!》中以电影特 写手法“塑造”的人道女神像:
  我看她是以那坚定安祥的神态,挺立在弹痕累累的公社社员墙前——她似乎是在迎面 扑来的枪林弹雨之中,视死如归地张开了她的两臂,一直到今天,火热的生命在她身上 并没有终止;当我接触到她那已经风化了的雕石上有粉末在脱落时,好像仍然听到了公 社战士们心脏的跳动!
  由色入声,由神态到情态,将今天和历史、现实与理想、和平与战斗、生活与诗思立 体地凸现出来,使人犹忆呼啸而过的枪林弹雨,仿佛听到了公社战士心脏的跳动,感悟 了他们行动的意义及其与当今生活的潜在联系。
  类似的语态呈现,已经成为新时期报告文学作家的内在追求。穆青等在《为了周总理 的嘱托》中,以主人公的话语立场和准确的语感,多方面展示了吴吉昌得知总理去世的 消息时内心的极度悲痛及其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实现总理遗愿的坚定决心。噩耗传来, 无异于晴天霹雳,“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他踉踉跄跄地往家赶,“沿途的村庄、道 路、田野在他的泪眼中被蒙上了一层白纱,模糊着,颤动着”;当他失魂落魄地推开自 家的门,“那些悬挂在檐下、窗前、墙头、树上的一株株棉花,在他眼前一下都变成了 痛悼总理逝世的白花”,他禁不住倒在炕上失声痛哭起来。这里,有动态——颤动、痛 哭;有色彩——白纱、白花;有神态——踉踉跄跄、失魂落魄。泪眼的模糊颤动,棉花 

《跨世纪精神丰碑:新时期报告文学论(节选)(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670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文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