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哲学理论论文 >> 正文

《剩余价值学说史》中的资本逻辑


值退场了,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只是剩下形式规定。商品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可以表现为过去的、物质化的劳动,或者以一个物品的形式、或者以劳动力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绝对不会表现为活劳动本身。这样的死劳动作为资本日复一日的积累起来,它只具有物质的外形,却看不到活生生的人类劳动,以经济学的方式来理解商品,理解人类劳动,商品无论如何都不能表现为活劳动,并已经脱离了产生它的现实基础。必然产生的迷雾就是,一种社会关系表现在一个物品的形式上,最终完成了对于现实关系的抽象。虽然斯密没有把再生产劳动力本身的劳动看作生产劳动,但事实上,劳动力自身的生产、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再生产,也已经落入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的规定性中。
  
  生产性物质劳动的后果——现实生存关系被置入生产强制的“支架”
  
  资本主义文明的总体原则支配着现代人类的生存方式,资本作为抽象死劳动的积累统治着活劳动。资本主义物质生产以价值增值为目的,排除了非生产性劳动,形成了自动淘汰过滤的选择机制,以价值增殖为目的的生产使资本主义社会获得了自我运作的内在动力,就像一个和人的生存毫无关联的自组织系统,越来越脱离人的控制,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支架”的作用,它支撑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转。
  
  “海德格尔用支架一词称呼诸强制的共同强制。支架是集中,是所有安排方式的共同性,这些安排方式将人塞入尺度之中,当前人就是在这个尺度中生一存。”④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性质决定了这种生产的本质必然是强制的,生产强制本质上是进步强制,同时“又与一种对不断更新的需求强制联系在一起。对不断更新的需求的强制具有这样一种性质,一切强制性地方生方新着的东西,同样也直接地已经变老变旧,并被‘有一个更加新的东西’挤掉并如此继续下去”①。从生产强制到需求强制,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我们看到,以资本为原则的社会存在方式,其发展日益离开现实生活的坚实土地,而屈从于进步的、增殖的、强制的逻辑。凡是不符合这一强制逻辑的,都被打上不合理性、不合法制的印记,抛出社会生活之外。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秘密,揭示了资本权力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的秘密,即使在被称作消费社会的今天,生产性仍然规定着当代人类之生存。当今之生产、当今之消费,乃至当今之思想,都与资本生产性的“支架”内在地勾连在一起。人和物就被安置和摆放在这一结构之中,“这个时代的人,把自己理解为一切现实的生产者并照之行动的人”。②物质生活之生产作为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的现实的感性交往活动,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感性活动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社会关系,却被抽象化为一切人的社会形式,规定、支配人的现实活动。
  
  在批判国民经济学家时,马克思就已经揭示出资本主义物质生产之规定性。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消费也同样具有生产性的规定,个人对使用价值的耗费这一现实生活中的消费活动也被置人资本增殖的框架,只有能够生产交换价值并带来资本增殖的,才是可能存在的,只有生产规定性下的消费才是符合资本主义进步精神的。晚期资本主义呈现出消费社会的特质,如果追溯根本,所谓的消费,实质上也是一种消费强制,如同生产强制,消费品作为交换价值的物质载体,是资本实现价值增殖的所采取的当代形式。
  
  生产之规定性不但塑造了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活动、消费活动,最后也塑造了这个时代的人。人们把自己置入现代生产性意识形态的“支架”中,作为生产者之规定性而存在的现代人,首先把自己理解为一切现实的生产者,并照之行动,生产者的存在成了人的天命。人们不会弃绝这种强制的规定性,因为人们不会弃绝进步。落入现代意识形态中的人,就是按照生产性、劳动原理来生存的人,他如此这般地理解自己,也如此这般地理解别人,这是对人的强制的存在论规定。然而,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当今之状况“却让‘强制’概念本身在其存在论性质方面得不到规定”。③也就是说,在“强制”的规定性下,强制、或者“支架”本身却没有被去弊和得以澄清。而这又是非常紧要的,因为这正是现代人生存之基本条件和背景,如果这一存在前提没有得到澄明,那么我们只能在现代生产性的意识形态之下,而无法认清自身之生存状况,那么存在之于人,人之于人,都通过生产性才被规定,生产性正是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精神原则下之大写的主体性。
  
  然而在资本主义经历了两百年的发展后,在21世纪的当今,生产之规定性同样被海德格尔等哲学家道说出来。我们还能说马克思过时了么?我们只能说,由于寓于现代意识形态之中,使我们对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视而不见,只以生产性的意识形态去理解马克思,使马克思的思想局限于近代哲学的视域。而早在资本主义发展之初,马克思就已揭示并指出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的根本性质,这一点却被遮蔽了。我们把马克思理解为生产决定论者、劳动价值论者,然而马克思真正要道出的,却是现代生产性的意识形态、以及人的生产规定性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是如何生成的,即“自然的”如何成为了“社会的”;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如何具有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之规定性;资本作为抽象死劳动的积累,又是如何支配具体的活劳动。
  
 

《《剩余价值学说史》中的资本逻辑(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673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哲学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