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哲学理论论文 >> 正文

《剩余价值学说史》中的资本逻辑


《剩余价值学说史》中的资本逻辑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的前提性批判
  
  作者/户晓坤
  
  【摘要】通过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揭示出,资本主义现存社会关系是在历史运动中,通过人们的感性交往活动被创生、并且不断改变着的。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剩余价值的秘密,马克思进而指出,资本是私有财产运动的感性表现,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生成是历史的;作为抽象劳动的积累,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断的自我增殖和扩张。进入21世纪,普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晚期资本主义、消费社会莅临了,马克思的生产决定论不能自圆其说。因此,澄清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进行批判的要义,对于重新阐释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是非常必要的。马克思在《剩余价值学说史》这一要著中,通过对“物质生产”这一经济学范畴之规定的前提性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物质生产是被生产性所规定的,其存在的前提是资本作为一种抽象的社会权力统治具体活劳动,劳动力和劳动条件发生分离,而国民经济学家逻辑的、抽象的表达了现实中真实发生的关系,把具有社会一历史规定的现实变成了永恒的自然规律。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了,整个资本主义现存关系是如何落人生产强制的“支架”中,资本主义生产强制、需求强制和消费强制又是如何内在勾连的。
  
  【关键词】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资本;政治经济学批判
  
  中图分类号:BO-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660(2012)03-0030-07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如果仅仅停留在政治经济的制度层面,那么马克思和空想社会主义、和普鲁东等人没有任何区别,那么历史唯物主义的颠覆力量就不是根本的和彻底的。然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直接触动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根基。洛维特概括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两个向度:“马克思把对劳动的分析集中在作为现实生存关系的表达的经济学问题上,同时又批判地把它奠基在黑格尔哲学的普遍的劳动概念中。由此就产生了一种双重的批判,对古典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和对黑格尔的批判。”①马克思对黑格尔形而上学的清算和对资本主义现实生存状况的批判是在同一原则高度上进行的。洛维特认为,在早期思想的原始材料《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已经找到了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同黑格尔哲学的共生基础和原初关系。在完成这一奠基性工作后,马克思用了将近四十年的时间来撰写《资本论》及其手稿,在现代形而上学批判的原则高度上,对资本主义的实证科学——国民经济学的概念、范畴和观念,进行了更为细致和彻底的清洗。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进行了创立一门新的“实证的历史科学”的卓越尝试,“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②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概念、范畴和观念的前提性反思和批判,使资本主义各种现存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逻辑必然性的遮蔽下自行暴露出来。马克思对资本批判的原则高度在于,它不是以一种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批判,不是以一种社会规定对另一种社会规定的批判,不是工人阶级对资本家阶级的批判,而是要超越人之存在的某一特定社会历史规定性,向着未来真正共产主义生成,即“在被积极扬弃的私有财产的前提下,人如何生产人——他自己和别人;直接体现它的个性的对象如何是他自己为别人的存在,同时使这个别人的存在,而且也是这个别人为他的存在”①。
  
  标榜自由、平等的资本主义文明建立在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原则之上,被视为人类社会最好、最自然的永恒存在状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关系之规定性进行了去范畴、去概念的清洗还原,揭示出资本主义现存社会关系不是逻辑先在的,而是在历史运动中通过人们的感性交往活动被创生、并且不断改变着的。资本是私有财产运动的感性表现,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生成是历史的;作为抽象劳动的积累,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断的自我增殖和扩张。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资本积累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资本主义早期,主要表现为大机器工业生产活动中的产业资本积累,马克思主要通过分析产业资本来批判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有人指认马克思是生产决定论者,笔者认为,只能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处于上升阶段的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所展露出的特点,决定了他必须、也只能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的秘密,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秘密,通过研究早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国民经济学,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来还原资本主义社会中通过人们感性交往活动所发生的各种真实关系。
  
  进入21世纪,普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晚期资本主义、消费社会莅临了,马克思的生产决定论不能自圆其说。而这种观点首先就没有认清马克思为书写《资本论》这部洋洋巨著所作的艰苦卓绝之工作的意义,也没有触及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所揭示出的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更没有达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所为我们开启的那个境遇。就此而言,在消费理论大行其道的今天,澄清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物质生产之要义,对于重新阐释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马克思对物质生产这一经济学范畴之规定性的存在论基础批判,揭示出整个资本主义现存关系是如何落人到生产强制的“支架”中,资本主义生产强制、需求强制和消费强制又是如何内在勾连的。
  
  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物质生产——国民经济学家所作的范畴规定
  
  国民经济学是以研究资本主义物质生产为要务的,必然把劳动力价值增殖作为分析基础,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学批判也起始于剖析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揭示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尤其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表现出强大的、蓬勃向上的创造性扩张趋势。重农学派把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适时地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正说明了货币的流通并不能够带来价值的增加,资本积累是在农业生产领域实现的。
  
  在马克思看来,由于重农主义在资产阶级的视域内分析资本,“把剩余价值的起源的研究,从流通的领域转移到直接生产的领域,并由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分析打下基础”②,才使他们有资格成为近代经济学的创始人。马克思同时指出了重农主义者这一重大进步的根本错误,即把“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看成是生产的永久的自然形式”③。也就是说,重农主义者没有把生产要素与社会条件分离,这一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的前提放到现实的社会历史进程中考察,因而把社会的、历史的看成是自然的、永恒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正是要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那一维。
  
  在马克思看来,不同于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下的人类生产劳动,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的根本特点,在于剩余价值的产生。国民经济学家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就在于此,“只有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的”①,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了更加要害的地方,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的一个确定的社会存在方式,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是一个经济学的范畴规定,而不是创生社会交往关系的感性活动本身。
  
  马克思在1847年《哲学的贫困》一书中写道:“经济学家门向我们解释了生产怎样在上述关系下进行,但是没有说明这些关系是怎样产生的,也就是说,没有说明产生这些关系的历史运动。”②正如马克思批判普鲁东颠倒了现实关系和经济范畴,国民经济学家所说的资本主义物质生产也是被经济学范畴规定的,而且只有在现实关系存在的时候,这些关系范畴的抽象才是真的,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生产,而马克思指出,这些社会关系也一样是被生成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即谋生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③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必须首先把这些政治经济学范畴还原为现实的、历史的感性实践活动,即生存论意义上的作为人类一切社会存在的历史活动——原初意义上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来追溯现实关系的发生。不能对现实的社会关系进行抽象,并用抽象的经济学范畴去说明、把握现实关系。
  
  现实个人通过感性交往活动创生了、并改变着自己的生产关系。经济学家们却倒置了这一关系,按照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观念和范畴,建立了经济学的逻辑大厦,然后将现实的关系活动置入这一框架、规定之中。“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④当我们来探讨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的时候,我们首先不能如同把英国人的帽子变成观念的普鲁东一样,去接受抽象化后的经济范畴,并去追溯神秘观念自我运动的起源,而应该去掉资本主义物质生产之上的社会规定性,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运动过程中,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是在怎样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剩余价值的产生以及资本积累是如何可能的,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生产的根本性质是什么。
  
  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的基本前提——资本作为抽象社会权利、劳动力与劳动条件分离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学说史》的开篇就说到:“一切经济学者,都在这点上范了错误:他们不把剩余价值纯粹的当作剩余价值来考察,而是在利润和地租那各种特殊形式上进行考察。”⑤在马克思看来,地租、利润等不过是剩余价值的具体的、物化的表现形式,剩余价值是一个纯粹的形式。它已经脱离了具体的物质载体,完全是一个社会形式规定。
  
  国民经济学家对这一点的认识经历

《《剩余价值学说史》中的资本逻辑》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673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哲学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