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英文标题】Scanning of Studying Lu Xun Overseas in Recent Years
[中图分类号]I210.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97(2003)01-0003-04
鲁迅研究早已被国外学者称为“鲁迅的被接受”,而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现象。按 照鲁迅“政治先行,文艺后变”的观点对此加以考察,很容易发现国外鲁迅研究始终受 到国际风云变幻的推动与制约。在冷战时期,国内鲁迅研究中的泛政治化倾向,在国外 鲁迅研究中同样存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夏志清与捷克学者普实克之间关于中 国现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的那些著名的论争,就十分典型地反映了当时国外鲁迅研究 中完全对立的意识形态特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鲁迅研究中政治性解读和二元对立的 思维格局被打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人文精神不断充实着鲁迅研究的内容,从而导 致了鲁迅研究从思维方式到研究方法,从概念范畴到话语系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 外,由于缓和代替了冷战,对话代替了对抗,鲁迅研究中的泛政治化倾向因此消解。此 后国外的鲁迅研究,虽然没有像国内那样,出现对鲁迅本文的“重读”、“深读”、“ 细读”和对鲁迅的“重估”、“重构”、“重塑”,却也的的确确翻开了新的一页:世 界性文化比较研究,文本的文化解读,历史文化的史实辨正,以及阅读接受研究,构成 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鲁迅研究的主流。
文化比较
一位日本著名鲁迅研究学者在谈到对鲁迅研究施加重大影响的“思想史”时说:“战 后思想的主题是‘政治’,现在却是‘文化’”。在这一背景下,世界性的文化比较研 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外鲁迅研究中占有突出位置。
由鲁迅的思想特征所决定,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的关系,始终是中外研究者关注的课题 。可是,中国、日本、欧美的研究史状况却完全不同。由于进化论是纯粹的自然科学理 论,将它运用于人类社会领域,曾经受到恩格斯等大思想家的批判,加之社会达尔文主 义也确实导致了人类的灾难性影响,因此我国此前有关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的研究,一方 面重在剥离鲁迅接受进化论的负面成分,另一方面则突出鲁迅由于进化论的局限性而最 终扬弃的必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在西方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中,日本一度起到 了中转站的作用,日本有关进化论与鲁迅思想关系的研究,一般注重进化论向东方传播 的具体途径以及鲁迅接受内容的研究。由于欧洲在进化论的施加影响和接受影响中处于 肇端地位,进化论及其流变与影响的异同,常常是欧美学者所关注的,在以上背景下, 也是在中日学者渐渐失去了对进化论与鲁迅思想关系这一课题的热情的情况下,美国纽 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鲁迅与进化论》一书,重要性就非同一般。
《鲁迅与进化论》的作者詹姆斯·里夫·普塞,十分熟悉进化论及其流变,从达尔文 到赫胥黎再到斯宾塞,理论源流清楚明晰。其次,普塞在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施瓦茨 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等论著基础上,对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具有深入了 解。再次,普塞详细梳理过我国学者的有关论著,具有深厚的学术史积累。但是,对于 我国学者大部分观点,普塞持否定态度。因此,反驳与辩证我国学者有关进化论与鲁迅 思想关系的研究,便构成了《进化论与鲁迅》一书的主要内容。美国籍学者寇志明在评 论此书时说:“鲁迅本人并非该著作研究的中心,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鲁迅研究学 派的探讨才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所在。”
普塞的《进化论与鲁迅》所以重要,基于两个原因:一、该书将19世纪后期西方哲学 著作,同此后与此有关的中文论著,进行了十分详尽的比较。这恰恰是我国的有关论著 最缺乏的。二、普塞对我国有关进化论与鲁迅思想关系论著的颠覆,的确有他的合理性 。这取决于研究者的思想前提正确与否。十分可惜的是,普塞为了反驳的效果竟不惜伤 及自己论著的科学性,对此寇志明指出,“普塞犯了与他指责的共产主义史学家所犯的 同样错误”。这恐怕是思维惯性所致。可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消除冷战思维,应该 是东西方学者共同的任务。
2001年德国彼特·朗格出版公司出版的《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同样是世界性 文化比较研究著作,作者张钊贻。同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一样,尼采与鲁迅研究也是 中外学者始终关注的课题,而且难度更大。《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一书,书名 就较为费解。所谓“温和的尼采”是针对“严厉的尼采”而言的。原因是纳粹德国的扩 张理论不仅与尼采有着密切的关联,“严厉的尼采”形象当时也被恶意地过分强调。有 鉴于此,克莱思·布林顿于1941年以“温和的尼采”这一说法加以校正。张钊贻借用了 这一说法。《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一书共分五章:一、尼采到东方的旅程;二 、奴隶价值的重估;三、尼采的反政治性和精神激进主义;四、尼采的永恒的“民族性 ”改革;五、鲁迅文学创作中的尼采影响。在鲁迅研究的历史上,该书不仅是最新的成 果,而且在全面和深入方面处于执牛耳的地位。
在课题的拓展和研究进展上,《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至少有两个方面作出了 新贡献:第一是在鲁迅对尼采美学的中心主题的吸收方面;第二是在鲁迅与尼采哲学的 政治因素方面。尼采美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研究,在王国维研究中产生过很好的成果, 鲁迅研究则相对薄弱。《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一书,投入了大量篇幅全面论述 了这一问题,对此,瑞士学者冯铁评价说:“应该说是一种全面的重新估价”。而鲁迅 与尼采哲学的政治因素,历来都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王富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 题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尼采是在中国社会上名声最臭的一个思想家,……另一方面 ,这个名字又和我们民族最响亮的一个名字鲁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要说明这样一 个极端矛盾的现象,将会涉及许多重要的根本问题”。张钊贻对这一问题的论述非常全 面,例如,他通过论述浪漫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个人主义、精英主义、激进主义和 偶像破坏,进而在尼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行关系,并且认为鲁迅对共 产主义思想的迷恋同样来自尼采的影响。
文本解读
在新的国际形势的思想背景下,国外的鲁迅研究中有关文本解读的变化,远没有国内 巨大,在“重读”和“细读”方面,国外学者更偏重于后者。
1993年日本岩波书店出版了丸尾长喜《鲁迅:“人”与“鬼”的纠葛》一书,两年后 秦弓翻译的中文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在日本获得很高的评价,著名学者伊 藤虎丸在2001年发表的文章中评价说:“1989年后,只有丸尾的这本书能够代表我国的 鲁迅研究。”不过,对于此书,同是日本学者,着眼点却各有不同。伊藤虎丸看重的是 鲁迅研究进程从政治向文化的过渡,而该书恰恰是有关鲁迅在乡土文化层面上的研究成 果。丸尾长喜自己更强调此书在文本解读上的特征。在他看来,把鲁迅文本中“关键词 汇和意象的前
丸尾长喜注重解读由来已久。早在1957年他就发表了《“难见真的人考!”——<狂人 日记>第十二节末尾的解读札记》,他的观点曾引起丸山升等著名学者的关注,并且在 翻译鲁迅作品时加以采纳。20世纪30年代对这一研究过程丸尾长喜曾回顾说:“我的研 究的主要关键词汇原来有两个,一个是‘耻辱’,一个是‘鬼’。换句话说,‘耻辱’ 和‘鬼’是我鲁迅研究的‘两根主干’。”《鲁迅:“人”与“鬼”的纠葛》一书,副 题是《鲁迅小说论析》,这无疑指明了此书的最终落脚点,但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始自解 读,终于论析。如果将该书分解,不难发现,该书还隐含着从鲁迅生活的思想文化背景 ,到他的精神产品的创造,再直逼他的精神世界的结构和系统。丸尾长喜对鲁迅作品的 解读不仅仅出新,也因此具有了一般的解读所 《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6749.html
【英文标题】Scanning of Studying Lu Xun Overseas in Recent Years
[中图分类号]I210.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97(2003)01-0003-04
鲁迅研究早已被国外学者称为“鲁迅的被接受”,而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现象。按 照鲁迅“政治先行,文艺后变”的观点对此加以考察,很容易发现国外鲁迅研究始终受 到国际风云变幻的推动与制约。在冷战时期,国内鲁迅研究中的泛政治化倾向,在国外 鲁迅研究中同样存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夏志清与捷克学者普实克之间关于中 国现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的那些著名的论争,就十分典型地反映了当时国外鲁迅研究 中完全对立的意识形态特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鲁迅研究中政治性解读和二元对立的 思维格局被打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人文精神不断充实着鲁迅研究的内容,从而导 致了鲁迅研究从思维方式到研究方法,从概念范畴到话语系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 外,由于缓和代替了冷战,对话代替了对抗,鲁迅研究中的泛政治化倾向因此消解。此 后国外的鲁迅研究,虽然没有像国内那样,出现对鲁迅本文的“重读”、“深读”、“ 细读”和对鲁迅的“重估”、“重构”、“重塑”,却也的的确确翻开了新的一页:世 界性文化比较研究,文本的文化解读,历史文化的史实辨正,以及阅读接受研究,构成 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鲁迅研究的主流。
文化比较
一位日本著名鲁迅研究学者在谈到对鲁迅研究施加重大影响的“思想史”时说:“战 后思想的主题是‘政治’,现在却是‘文化’”。在这一背景下,世界性的文化比较研 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外鲁迅研究中占有突出位置。
由鲁迅的思想特征所决定,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的关系,始终是中外研究者关注的课题 。可是,中国、日本、欧美的研究史状况却完全不同。由于进化论是纯粹的自然科学理 论,将它运用于人类社会领域,曾经受到恩格斯等大思想家的批判,加之社会达尔文主 义也确实导致了人类的灾难性影响,因此我国此前有关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的研究,一方 面重在剥离鲁迅接受进化论的负面成分,另一方面则突出鲁迅由于进化论的局限性而最 终扬弃的必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在西方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中,日本一度起到 了中转站的作用,日本有关进化论与鲁迅思想关系的研究,一般注重进化论向东方传播 的具体途径以及鲁迅接受内容的研究。由于欧洲在进化论的施加影响和接受影响中处于 肇端地位,进化论及其流变与影响的异同,常常是欧美学者所关注的,在以上背景下, 也是在中日学者渐渐失去了对进化论与鲁迅思想关系这一课题的热情的情况下,美国纽 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鲁迅与进化论》一书,重要性就非同一般。
《鲁迅与进化论》的作者詹姆斯·里夫·普塞,十分熟悉进化论及其流变,从达尔文 到赫胥黎再到斯宾塞,理论源流清楚明晰。其次,普塞在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施瓦茨 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等论著基础上,对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具有深入了 解。再次,普塞详细梳理过我国学者的有关论著,具有深厚的学术史积累。但是,对于 我国学者大部分观点,普塞持否定态度。因此,反驳与辩证我国学者有关进化论与鲁迅 思想关系的研究,便构成了《进化论与鲁迅》一书的主要内容。美国籍学者寇志明在评 论此书时说:“鲁迅本人并非该著作研究的中心,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鲁迅研究学 派的探讨才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所在。”
普塞的《进化论与鲁迅》所以重要,基于两个原因:一、该书将19世纪后期西方哲学 著作,同此后与此有关的中文论著,进行了十分详尽的比较。这恰恰是我国的有关论著 最缺乏的。二、普塞对我国有关进化论与鲁迅思想关系论著的颠覆,的确有他的合理性 。这取决于研究者的思想前提正确与否。十分可惜的是,普塞为了反驳的效果竟不惜伤 及自己论著的科学性,对此寇志明指出,“普塞犯了与他指责的共产主义史学家所犯的 同样错误”。这恐怕是思维惯性所致。可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消除冷战思维,应该 是东西方学者共同的任务。
2001年德国彼特·朗格出版公司出版的《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同样是世界性 文化比较研究著作,作者张钊贻。同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一样,尼采与鲁迅研究也是 中外学者始终关注的课题,而且难度更大。《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一书,书名 就较为费解。所谓“温和的尼采”是针对“严厉的尼采”而言的。原因是纳粹德国的扩 张理论不仅与尼采有着密切的关联,“严厉的尼采”形象当时也被恶意地过分强调。有 鉴于此,克莱思·布林顿于1941年以“温和的尼采”这一说法加以校正。张钊贻借用了 这一说法。《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一书共分五章:一、尼采到东方的旅程;二 、奴隶价值的重估;三、尼采的反政治性和精神激进主义;四、尼采的永恒的“民族性 ”改革;五、鲁迅文学创作中的尼采影响。在鲁迅研究的历史上,该书不仅是最新的成 果,而且在全面和深入方面处于执牛耳的地位。
在课题的拓展和研究进展上,《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至少有两个方面作出了 新贡献:第一是在鲁迅对尼采美学的中心主题的吸收方面;第二是在鲁迅与尼采哲学的 政治因素方面。尼采美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研究,在王国维研究中产生过很好的成果, 鲁迅研究则相对薄弱。《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一书,投入了大量篇幅全面论述 了这一问题,对此,瑞士学者冯铁评价说:“应该说是一种全面的重新估价”。而鲁迅 与尼采哲学的政治因素,历来都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王富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 题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尼采是在中国社会上名声最臭的一个思想家,……另一方面 ,这个名字又和我们民族最响亮的一个名字鲁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要说明这样一 个极端矛盾的现象,将会涉及许多重要的根本问题”。张钊贻对这一问题的论述非常全 面,例如,他通过论述浪漫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个人主义、精英主义、激进主义和 偶像破坏,进而在尼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行关系,并且认为鲁迅对共 产主义思想的迷恋同样来自尼采的影响。
文本解读
在新的国际形势的思想背景下,国外的鲁迅研究中有关文本解读的变化,远没有国内 巨大,在“重读”和“细读”方面,国外学者更偏重于后者。
1993年日本岩波书店出版了丸尾长喜《鲁迅:“人”与“鬼”的纠葛》一书,两年后 秦弓翻译的中文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在日本获得很高的评价,著名学者伊 藤虎丸在2001年发表的文章中评价说:“1989年后,只有丸尾的这本书能够代表我国的 鲁迅研究。”不过,对于此书,同是日本学者,着眼点却各有不同。伊藤虎丸看重的是 鲁迅研究进程从政治向文化的过渡,而该书恰恰是有关鲁迅在乡土文化层面上的研究成 果。丸尾长喜自己更强调此书在文本解读上的特征。在他看来,把鲁迅文本中“关键词 汇和意象的前
后段落抽取出来”,并加以系统化,由此归纳出鲁迅的“单位意象、单位 观念”,进而把握鲁迅的思想内涵,是此书最重要的方法特征。以上两种着眼点,正是 对此书在宏观上的主线与微观上文本解读两个重要方面的概括。
丸尾长喜注重解读由来已久。早在1957年他就发表了《“难见真的人考!”——<狂人 日记>第十二节末尾的解读札记》,他的观点曾引起丸山升等著名学者的关注,并且在 翻译鲁迅作品时加以采纳。20世纪30年代对这一研究过程丸尾长喜曾回顾说:“我的研 究的主要关键词汇原来有两个,一个是‘耻辱’,一个是‘鬼’。换句话说,‘耻辱’ 和‘鬼’是我鲁迅研究的‘两根主干’。”《鲁迅:“人”与“鬼”的纠葛》一书,副 题是《鲁迅小说论析》,这无疑指明了此书的最终落脚点,但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始自解 读,终于论析。如果将该书分解,不难发现,该书还隐含着从鲁迅生活的思想文化背景 ,到他的精神产品的创造,再直逼他的精神世界的结构和系统。丸尾长喜对鲁迅作品的 解读不仅仅出新,也因此具有了一般的解读所 《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