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金三角”地方文献工作初探
地方文献是记录与地方知识和信息有关的一切资料,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物以及地方出版物等,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数量稀少的特点。地方文献是了解与研究地方人文地理、政治经济、风土人情以及社会发展等重要信息资源。西部大开发,各行各业呈现勃勃生机,促使地方文献资源日益丰富。地处广西沿海、沿边主要城市的北海、钦州、防城(以下简称钦、海、防)号称北部湾畔的“金三角”(以下简称“金三角”),以优越的地理位置而闻名于世。为促进“金三角”地方经济建设,当地图书馆有责任收藏、保存地方文献,同时向社会提供这些地方文献资源。
1 “金三角”地区收集、开发地方文献的重要性
广西是全国五个自治区中唯一拥有海岸线的省(区)。广西沿海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与广东湛江、越南环绕在中国的北部湾畔。中国西部五省经济落后,关键是交通困难,但云、贵、川、桂有丰富资源与特产,由于出海通道的“瓶颈”制约,难以运出,中央作出把广西北部湾沿海做为便捷的出海口的重要举措。这样北海—钦州—防城港金三角,作为大西南的出海口战略地位就尤显突出。为避免三个港口的无序竞争,广西政府已对三个港口进行功能划分,北海主要致力于旅游和贸易的发展,而防城港则重点发展货物中转运输,钦州将以临海工业城建设为目标。广西“金三角”三市正为港口建设、海洋经济开发、边境贸易、旅游广开门路求合作,广筹资金上项目,广聚人才兴事业,广求计策谋发展,广结朋友结善缘,广集信息寻商机。为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位于广西“金三角”的社会各界对地方文献有强烈的需求。
主要表现在: (1)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在选择研究项目过程中,更多地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现状和文化历史背景,抉择最具地方特色的科研项目。如,位于广西“金三角”地区唯一一所普通高等院校钦州师专,该校地理系的科研课题是“基于环境方面的伦理学”、“环北部湾经济特色旅游开发”;政经系正研究的项目是“论证北海合浦为中国海外交通史上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所址位于海南的洋浦北部湾研究所,以“环北部湾开发态势与经济合作”为研究课题。所有这些表现出对地方文献的强烈需求。(2)决策机关在制定规划,政策措施和决策时,往往受本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及其他地区与之相关因素的影响需要与决策有关的专题信息资料、专题研究报告和反映本地区真实情况的有关统计数据,事实信息及有关参考方案,有时还需要外地区相关领域的新观点、新动向、新思潮等。如,南防、钦北、黎钦铁路;南钦、钦北、钦防等高速公路,北海市区道路建设、北海机场建设项目的上马与完工离不开当地政府颁布的“盘整土地,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暂行办法”等资料、数据为依据,表现出对地方文献的强烈需求。(3)在市场条件下,企业为求生存求发展,争取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主动,必须依靠各地区大量的政策、法规、金融、市场等信息来进行企业决策和引导企业行为。如,钦州港起步工业园建设,将煤气发电、有色金属加工、原油加工、海产品加工以及海产品的深加工作为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钦州在很大程度上将重点发展外向型工业,希望加入WTO后在更加开放的国际市场中寻找资金投入港口建设,同时鼓励生产企业到钦州建厂开发。引进的外商需要以当地的政策、法规、市场等信息进行企业决策,因此表现出对有关地方文献的强烈需求。(4)“金三角”进行特色旅游宣传、开发时,往往需要以当地历史文化内涵做依托,表现出对地方文献的强烈需求。
“金三角”图书馆应利用西部大开发之机,狠抓当地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针对性、质量性和系统性。作为特色馆藏同时进行整理,开发,及时准确把握地方文献需求的特点和对象,在文献收藏、信息研究和信息服务中把握并突出地方特色。取之社会,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提高“金三角”地区文化、经贸、旅游等方面的知名度,促进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促进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2 “金三角”地区收集、开发地方文献可行性分析
“金三角”地区有丰富的地方文献。主要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反映钦州人文、历史方面的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文献资料;有各地党史办提供的“金三角”地区的党史、组织史、地方史资料;有发表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因特网上反映山上钦州如,浦北的大红八角、灵山的荔枝、钦州香蕉、龙眼、芒果生态农业的生产销售情况资料;水上钦州如犀牛脚、龙门的对虾、螃蟹等海上养殖资料;“金三角”的滨海高速公路建设,钦州临海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资料;有反映“金三角”沿海红树林砍伐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资料;有介绍广西沿海“天下第一滩”———北海银滩、“南国蓬莱”钦州七十二泾、三娘湾、麻蓝岛等旅游景点文献资料;有灵山大芦村民俗游,沿边的防城、东兴、越南边境游等特色旅游文献资料;有橡胶、石油加工业、运输业等边境贸易活动资料及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招商引资资料等。
“金三角”地区基本已建立起多层次、多结构的图书馆服务系统,如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防城县、钦州师专图书馆等。这些图书馆有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专业人员。如: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有计算机、光学技术、现代通讯方面的人才。这些图书馆作为收集、加工、整理图书文献信息、为读者提供服务的专门职能机构,目前,逐步实现了现代化计算机管理,成为当地图书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中心。为此,“金三角”各馆只要充分认识地方文献工作重要性,做好图书馆各种专业人才的组织与调遣,加强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工作,就可以在“金三角”地区的开发建设中大显身手。
3 “金三角”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
3.1 准备阶段
3.1.1 成立地方文献资料室“金三角”虽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地处广西沿海、沿边,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许多行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图书馆在大开发中应当树立自身形象,开展专题服务、特色服务、包括政府机构决策机关定题信息收集、社区经济文化建设,上岗知识培训资料及新的服务项目信息收集。为此,图书馆成立地方文献资料室是必要的。“金三角”图书馆应根据本地现有条件,经过一段时间运作,规模由小变大,逐步建成当地地方文献资料中心,服务于地方建设。
3.1.2 配备高素质的专业人员
图书馆地方文献服务工作要有新发展、新成就,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于干部队伍的建设。首先图书馆要培养一支有知识、能吃苦、肯钻研的高素质专业队伍,这支队伍的组合既有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又要有计算机专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综合使用,有利于地方文献开发和咨询工作。其次,无论什么样的专业人员都必须加强继续教育,进行知识补充,如拓宽历史文献知识,补充地域文化知识,强化咨询服务和更新信息技术知识等,才能保证地方文献信息服务工作高水平地持续发展。
3.2 收集方式
为使地方文献的收藏形成特色,“金三角”馆应主动出击。千方百计收集发表在境内、境外媒体上零散资料,藏于其它资料中的地方文献信息有选择收集。征集对象应从单一印刷型载体发展到影印、电子、光盘等多种载体文献。
3.2.1 与文史委、党史办等政策部门联系收集
为及时搜集地方政府出版的地方文献,图书馆员应经常、不定时地与当地文史委、党史办等政府部门联系,出入当地政府大门。如我馆采访员在文史委收集到《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的故事》、《冯敏昌书信集》、《钦州文史》等,在市志办购到《钦州年鉴》、《钦州市志》,在党史办购到《北部湾风情》、《中国共产党广西钦州组织史料》、《中国共产党钦州、北海、防城港地方史大事记》、在民委收集到《钦州民族志》等,并补充以往不配套的《钦州文史》、地方志、年鉴等。 3.2.2 关注新闻媒体及地方政府发布会、研讨会
由于人力、物力投入不足,一些图书馆仅靠赠送和交换形式坐等地方文献上门或注重搞捐赠仪式,久而久之,便形成地方文献搜集信息闭塞,搜集渠道不畅等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应积极关注并争取参加当地政府举行的各种研讨会、发布会,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动态、静态信息。如,通过当地报纸,电视新闻了解到钦州浦北县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农业化发展过程。不但构建起了北部山区以发展八角、玉桂经济林为主、南部乡镇以发展反季节蔬菜为主等十大农业支柱产业,而且也打造了黑叶王、妃子笑、鸡嘴荔等十大农业品牌产业。为参与搞活农产品流通,图书馆可协助当地农民建立浦北农业支柱品牌信息网络,广泛征集相关信息。
3.2.3 深入民间有针对性收集,并主动与作者联系收集
与东部相比,西部经济、地域、文化条件滞后,位于“金三角”内部的图书馆地方文献普遍存在收藏品种少,类型单一,缺藏比例偏高,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分散性、雷同性等缺点,同时由于针对性不足,可利用价值低,满足不了当地用户需求,难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图书馆员要不怕辛苦,经常下乡,深入民间,针对性收集散落在民间地方文献,尽可能充实本馆缺藏的地方文献资料,以满足读者查阅需要。
地方史料的作者强调“三亲”,即亲见、亲闻、亲历,史料内容往往记录的是地方历史上鲜为人知的事件和
《广西“金三角”地方文献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