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摘 要:文章阐明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具体论述了加强民族地方文献的搜集原则与搜集方法、科学管理措施,并提出了在开发与利用的同时,各馆还应加快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步伐,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专家队伍,建立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地方文献馆藏体系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4)02-0065-02

1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在960万km2国土上,民族自治区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64%,大部分是边疆地带。各民族都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在我国历代的政治、经济、边防和多元文化舞台上都扮演过重要角色。少数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大力开发利用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对繁荣我国边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增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民族地区经济都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重视民族地方文献搜集工作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各种载体的民族地方文献。通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全面、系统、详细地了解到我国各少数民族区域的历史沿革,不同时代的经济兴衰、自然风貌变迁、习俗文化演进,以及当今的天文地理、矿产资源、科学技术发展等状况。搜集、整理、加工、入藏民族地方文献是一项十分复杂、艰苦、细致的工作。其涉及面广、历史久远、分散,是一项民族地方文库建设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人继往开来,不断努力进取。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各馆的性质、任务、服务对象等实际情况,对民族地方文献确定搜集范围,制订并遵循搜集原则和搜集方法。
2.1 民族地方文献的搜集原则
2.1.1 地域性原则。合理确定其地域范围,既要搜集本地区地方文献,也要搜集与本地区相关的周边地区的地方文献。
2.1.2 系统性原则。对民族地方文献中的连续出版物、多卷书和丛书等,应尽量搜集齐全,确保文献的完整性和学科的系统性。
2.1.3 针对性原则。各馆应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服务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搜集各种载体民族地方文献,以便形成特色馆藏中的特色。
2.1.4 协调性原则。大力促进馆际协调分工合作,明确各馆搜集民族地方文献的侧重点,建立地区性民族地方文献信息网络,为实现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打下良好基础。
2.1.5 时效性原则。对一些时效性强的民族地方连续出版物或重点收藏的珍善本影印件都应及时采集及时加工入藏。凡发现漏订或缺藏,一经查明原因,均应采取措施及时补缺。
2.1.6 适效性原则。合理确定民族地方文献的收藏复本,避免相同内容不同载体的文献重复采集,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益,形成最佳馆藏结构体系。
2.2 民族地方文献的搜集方法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多数居住在塞外边疆地带,交通不便,对民族地方文献应广开搜集渠道,拓宽搜集途径,采取多种搜集方法。
2.2.1 征订。经常与各类公开出版发行机构保持联系,通过文献征订目录订购公开出版发行的民族地方文献。
2.2.2 零购。通过互联网络了解一些非邮发的内部交流地方刊物出版发行的动态;定期去书店、书市、书摊、书展会采集或函购。
2.2.3 交换。鉴于民族地方文献固有的特点,各馆都受人力、财力等因素的制约,全方位采集各种民族地方文献是很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少数民族地区各高校图书馆应加入本地区图协民族地方文献搜集协作网络,各馆对所搜集到的地方文献互通有无,进行无偿或有偿交换。
2.2.4 征集。少数民族地区常年活跃着一大批扎根于民间、潜心钻研民族地方文化艺术的专业人士。他们因工作需要,长年致力于挖掘搜集整理修订本民族地方文献,手中都掌握一定数量的地方文献精品,有的家里还形成小规模颇具特色的藏书楼。各高校馆应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积极主动与他们联系、接触,建立友谊,宣传征集民族地方文献的目的和用途,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对从个人手里无偿征集来的珍善本,各馆除了妥善保存外,还应及时给捐赠者签发收藏证书或给予表扬奖励。
2.2.5 析出复制。有许多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被收录在大型丛书、文集、报刊等文献中,凡能查检到的均应在遵守版权和著作权的前提下,通过复印、扫描摘抄、剪辑等手段进行复制搜集。
3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民族地方文献的科学管理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对民族地方文献的管理主要采用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两种形式。前者是根据文献版本类型的不同划归到不同科室管理,与非民族地方文献混合排架;后者是单独设置民族地方文献部室,将各种各样民族地方文献集中于地方文献特藏库或专门的全开架阅览室。实践证明,集中管理优于分散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既方便于读者的查找与使用,又便利于图书馆员对文献的查漏补缺,调查统计文献资源利用情况。集中管理主要由五个工作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应重视。
3.1 详细登录
刚采集到馆的民族地方文献,不管新旧,均应及时验收。指定专人,按文献的类型与载体形式分别进行财产登记造册。
3.2 科学分编
先按民族语言文字归类,再依地方文献学科内容属性分编,取著者号为书次号,集中同类型同著者的不同著作,便于管理与查检。
3.3标准著录
民族地方文献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标引著录,各馆都应创造条件,以CNMARC作为机读目录数据格式,为建立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打好基础。
3.4合理排架
民族地方文献应采用集中专藏、分类排架管理模式。设立民族地方文献专用库和阅览室,并划分成若干馆藏区,根据不同文种、不同载体类型、不同外表特征,购置不同样式的书架、柜橱,分门别类存放各种民族地方文献。
3.5 严格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订读者借阅规则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文献管理细则。二是专人负责,配备具有地方文献知识、熟悉馆藏,既懂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又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4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工作
文献信息数字化的关键是数字转化技术,尤其是对不同载体形式存贮的文献信息数字化,基于我国目前对文献信息数字化技术的能力和民族地方文献自身的特点,对民族地方文献信息数字化可分别采用两种数字转化方式。
4.1 第一种方式
对民族地方文献的主要载体形式--纸质文献可采用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KD3.0(标准版用户)系统,通过扫描将纸制文档变成图像存放到计算机里,并借助OCR识别系统,把图像还原成文字,然后再进行编辑、排版、标引等深加工,从而将大量的民族地方文献数字化。
4.2 第二种方式
由于民族地方文献形式和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为保持碑文、木刻、图片、手稿、族系家谱等版本原貌,应通过扫描,以图像存贮方式作为原版显示,并录入必要的检索标引字段,作为建库的知识点,从而达到高质高效地完成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数字化。虽然这种方式要占用较大的存贮空间,但保留住民族文献的原貌风格,能真实反映出地方文献的特色。
4.3 建立专题文献数据库
随着教育网、科研网、校园网等多种网络的开通,人们对民族地方文献信息的网上需求越来越多,开发建设民族地方文献信息数据库势在必行。所以,应选择特定专题,由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将散见于地方文献中有关资料信息汇集起来,建立专题文献信息数据库,供读者检索使用。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比制成卡片或印刷成册更能发挥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效益。至于对多媒体形式的民族地方文献,可暂时只建立目录数据库,适当揭示报道馆藏状况,待多媒体数字化转换技术成熟之后再予建库。
5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一支高素质民族地方文献专家队伍
要使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达到现代化水平,使其充分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同心同德、协作协调的民族地方文献专家队伍。就专职民族地方文献工作队伍而言,应由操作型、研究型、管理型三种专业人员组成。后两种人员应当是复合型人才,对民族地方文献各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都应有所了解,是"百科全书"式的通才。他们还得在民族文献学的某个领域、某一方面或对某一个学科有较深的造诣。只有由这样的专家组成的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队伍,才能生产出高品质、多档次、受欢迎的民族地方文献信息新产品。合格的民族地方文献专家除了应具备必需的科技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较强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培养人才要与时俱进,及时引进一批头脑灵、能耐大、本质好的青年人来从事民族地方文献工作,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民族地方文献专家队伍。


[参考文献]
[1] 李杰.我国的民族文献及其建设.图书馆,1992(5).
[2] 包金玲.加强民族地

《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688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信息技术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