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方文献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当代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显得至关重要,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尤其是地方文献资源越来越得到充分的利用,地方文献在地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为本地区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进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领导决策离不开国情、地情。“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文献中的地方史志,就具有这种“资政”的功能。不仅如此,史志蕴藏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尤其是志书,记述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面貌与历史发展趋势,领导者可从这些发展变化中找出规律,借鉴历史,吸取教训,避免决策时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如据《湘潭市志·水利篇》记载,湘潭市处在湘江及其支流涟水、涓水中下游,境内洪灾主要是春夏之交持续降雨或暴雨所造成。公元764—1949年,湘潭、湘乡两县发生大洪灾41年次;民国15年(1926),湘江湘潭段洪水水位最高达41.46米,湘潭、湘乡洪水淹城,主要街道尽成泽国;1950—1985年,市区湘江洪水位超过40米的有9年次,给湘潭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消除洪灾危害,近年来,湘潭市政府通过对本市洪灾历史的考证和现状调查,得出市内城区防洪的主要问题是湘江石嘴墙至湘潭大桥段的自然洪障,于是提出并实施了修建防洪大堤的方案。大堤修好后,每逢洪灾降临,市区再也没有出现积水危害的现象。又如1989年湘潭市作商业网点建设规划,《湘潭市商业志》提供了从清代至今的湘潭商业各个历史阶段的网点演变状况、城乡服务网点类型及网点设置形式等资料。这是当时唯一系统全面的全市商业网点分布史依据,对市政府领导作出近期和远期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显得特别重要。由此可见,志书这类地方文献所提供的借鉴作用能帮助地方当政者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避免全局决策上的短期行为、部门决策上的独断专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地方文献为决策者提供资政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二、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信息
地方文献,特别是有关矿藏、物产、畜牧业、农业、冶金工业、气候、水利、人口等有关经济发展资料的原始记录和官方统计资料,翔实可靠。人们可以通过了解地方文献所提供的有关经济发展的信息,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研究,从而制订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各种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1.利用地方文献,开发地方特产,发展地方经济
各地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和经济、政治、文化等历史沿革的不同,决定了各地经济发展的途径不同。有的地区以发展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为主打开销路,有的地区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有的则以发展传统产品跻身于国内外市场。地方文献为地方的经济发展途径提供了信息和依据。例如,江苏常熟县有个鳗鱼桥,根据《江苏常熟县志》记载,是因长江的鳗鱼按季节到桥下繁殖而得名。县委以此为契机,决定组织到该桥下打捞鳗鱼苗并培育出大量鳗鱼,不仅调剂了群众生活,而且出口日本,换回了不少外汇,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又如,湘潭龙牌酱油是湘潭特产,二百多年前即以其“品质精纯”享有盛名。然而,直至解放后仍极少外销出省。除与某些地方有口味差异的客观因素外,主要是宣传推介措施不力,连龙牌酱油在美国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获奖的消息也几乎未曾传出城关,长期不能扩大产销。前几年,有关单位通过《湘潭市商业志》挖掘了这一销不出省的历史渊源,在宣传上大作文章,大力推介龙牌酱油的悠久历史和特色,并且考证名人与酱油结成的趣闻进行广泛宣传,在获得国家金、银奖后,不失时机大做广告,扩大影响,使产品打开了销路,目前已行销国内十余省。再如,湘潭是“中国湘莲之乡”,湘潭人民有着栽培莲的丰富经验和采撷、加工莲的熟练技术,莲子生产素负盛名。据地方文献记载,湘潭所产的莲品质优良,圆壮硕长,去掉外壳,三颗即有寸长,故称“寸三莲”,自战国起就列为朝廷贡品,被称为“贡莲”。由中国共产党湘潭市委党史办、湘潭市民俗文化学会编写的《中华莲文化》一书搜集、整理了有关莲的食疗、药疗与美容方近千例,为湘潭市莲经济的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2.利用地方文献,发展地方旅游经济
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地方旅游业正在悄然兴起。各地根据地方文献的记载,可开发修复历史文物遗迹、风景名胜等旅游景点,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据湘潭地方文献记载,湘潭早在商代就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传说“韶山”系舜帝南巡至此奏“韶”乐而得名;屹立在长、株、潭三市交界的昭山,是周昭王南巡至此的遗址;同时,自唐代湘潭设县以来,有很多诗人如杜甫、刘禹锡、褚遂良、杜荀鹤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湘潭市图书馆与市地名办联合编辑了《湘潭历代风物诗词集》,此中收录了他们许多优美的诗篇。另外,湘潭境内还有著名的仙女山、塔子山、牛形山和“天下隐山”,以及闻名遐迩的“关圣殿”、“陶侃墓”、“文庙”、“云门寺”、“鲁班殿”等名山、纪念地与名胜古迹,它们都有自己的历史与传说。通过对这些地方文献的挖掘,可以制订具有湘潭特色的旅游发展计划,将对湘潭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为发展科技文化、学术研究服务
随着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学术研究的课题繁多,不同的研究课题,所需要的资料有所不同。公共图书馆可将有关地方文献按不同的研究课题进行收集,按课题编制专题目录、索引,以便于利用。以著名的艺术大师齐白石为例,齐白石不仅是湘潭市乃至中国的文化名人,而且是世界文化名人。对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湘潭市图书馆作为艺术大师故乡的公共图书馆,对有关齐白石专题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并编制了《齐白石研究资料简编》、《齐白石研究资料专题要目》、《馆藏地方文献书目索引》等二次文献,为编写《齐白石研究大全》、《齐白石全集》两部著作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同时,为使两部书的资料更加全面、可靠,有关人员分别去全国各地的有关单位查找资料,复印补充了数十万字该馆缺藏的本专题资料,亦使这两部著作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尤其是该馆原馆长舒俊杰同志参与编写、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齐白石全集》,享誉海内外,曾获得1997年度国家图书金奖。
四、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宝贵的乡土教材
地方文献所记载的爱国英烈和革命传统山川胜迹和灿烂文化以及先进思想等等观念和史实,是生动活泼的乡土教材。恩格斯说:“爱国主义是以爱家乡为基础的”。这些具体、实在、发生在自己家乡的史实,易于激发人们的爱乡、爱国之情。湘潭作者铁马的《暴风雨》描述的是解放前易俗河米市斗争的故事,被中国共产党湘潭市委宣传部定为湘潭市爱国主义的乡土教材。又如韶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韶山的土地上留有他早期革命活动的光辉足迹,他家的六位亲人先后投身于中国革命,他亲手缔造的韶山党支部中的“五杰”,在他的培育和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谱写出人生的壮丽篇章。还有象林蔚、彭公达、贺尔康、孙仁等许许多多革命烈士,为了革命和人民的利益,不屈不饶地斗争,前仆后继,死而后已。这些在《韶山市志·人物篇》均有记载。老一代革命家的高尚品德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教育人们爱乡爱国,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方文献不仅记载了一个地区灿烂的文明史,而且记载了一个地区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历史。前世不忘,后世之师。通过学习和研究地方史料,能够激起人们的民族精神。如《湘潭市志·军事篇》、《国耻家仇勿忘了》、《湘潭日报》、《湖南方志》等有关地方文献都曾记载日寇在湘潭市境的暴行和市境军民的抗争的史实。人们通过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法西斯的憎恨,增强了人们愤发图强、振兴湘潭、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199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湘潭市开展了由《湘潭日报》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知识大赛”,湘潭市图书馆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书刊图片展览”,市图书馆与市劳教所联合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展览和征文活动。许许多多的读者、作者纷纷来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社会效益很大。地方文献在教育今人.
调查家谱,目的是为了抢救家谱文献资源,更是为了研究、开发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为当地编制各类史志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当地经济、文化、历史研究提供原始资料,为弘扬民族文化,方便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吸引更多海外华侨投资家乡建设,投资国内经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深远。家谱文献研究开发的内容包括:
1.编制全省家谱文献目录
设立省级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对本省家谱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搜集整理,并编制全省家谱文献知见目录。
2.开展家谱咨询服务
随着祖国经济繁荣昌盛、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福建、浙江、江苏三省有大量海外华侨、台湾同胞回国祭祖寻根,回国投资办企业,他们在国外很能干,唯独身世未明,乡籍不清,他们最大的心愿是找回自己的祖根,成为一个明明白白的中国人,他们最渴望到图书馆找到家谱文献。省级图书馆有责任配合祖国经济建设需要,热情为他们开展家谱咨询检索服务,吸引他们回国投资建设,尤其是西部地区更需他们来开发建设。
《谈地方文献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