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张力
nbsp;
(1)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7页。
(2)梵•康纳《张力与诗的结构》,载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9页。
(3)袁忠岳《诗人的积淀与层次》,《缪斯之恋》花城出版社1989年版第91-92页。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35页。
(5)鲁迅《两地书•三二》,《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 97页。
(6)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出版社1979年版第第104页。
(7)《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54页。
(8)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57页。
(9)薛放《无词的言语》学林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8页。
(10)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19页。
(11)钱锺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8页。
(12)《麈史》卷中,转引自陈庄、周裕锴《语言的张力──论宋诗话中的语言结构批评》,载《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年第1期。
(13)闻一多《英译李太白诗》,《闻一多全集》卷三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162页。
(14)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2页。
(15)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405页。
(16)《闻一多全集》卷一,三联书店1982版第205页。
(17)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972页。
(18)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399-401页。
(19)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563页。
(20)叶维廉《中国诗学》,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257页。
(21)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4页。
(22)《王蒙谈创作》,中国文艺联合出版社1983版第74页。
(23)赵增锴、刘彦钊《艺术辩证法枝谈》,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 页。
(24)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6页。
(25)转引自钱谷融、鲁枢元主编《文学心理学教程》,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年版第309页。
(26)史铁生《务虚笔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3月版第91页。
(27)科林伍德《艺术原理》,转自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2页。
(28)杨守森《艺术想象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93页。
(29)列•谢•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63-264页。
(30)里普斯《移情作用、内摹仿和器官感觉》,载《西方现代文论选》,上海译文
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31)赵毅衡《诗歌语言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载《诗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4期。
(32)谢冕《诗人的创造》,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06页。
(33)童庆炳、陶东风《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缺失──“新现实主义小说再评价》,《文学评论》1998年第4期。
(34)《别林斯基论文学》,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第121-122页。
(35)崔道怡等编《“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第127页。转引自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
《论文学张力(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6988.html
(1)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7页。
(2)梵•康纳《张力与诗的结构》,载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9页。
(3)袁忠岳《诗人的积淀与层次》,《缪斯之恋》花城出版社1989年版第91-92页。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35页。
(5)鲁迅《两地书•三二》,《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 97页。
(6)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出版社1979年版第第104页。
(7)《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54页。
(8)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57页。
(9)薛放《无词的言语》学林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8页。
(10)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19页。
(11)钱锺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8页。
(12)《麈史》卷中,转引自陈庄、周裕锴《语言的张力──论宋诗话中的语言结构批评》,载《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年第1期。
(13)闻一多《英译李太白诗》,《闻一多全集》卷三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162页。
(14)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2页。
(15)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405页。
(16)《闻一多全集》卷一,三联书店1982版第205页。
(17)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972页。
(18)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399-401页。
(19)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563页。
(20)叶维廉《中国诗学》,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257页。
(21)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4页。
(22)《王蒙谈创作》,中国文艺联合出版社1983版第74页。
(23)赵增锴、刘彦钊《艺术辩证法枝谈》,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 页。
(24)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6页。
(25)转引自钱谷融、鲁枢元主编《文学心理学教程》,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年版第309页。
(26)史铁生《务虚笔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3月版第91页。
(27)科林伍德《艺术原理》,转自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2页。
(28)杨守森《艺术想象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93页。
(29)列•谢•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63-264页。
(30)里普斯《移情作用、内摹仿和器官感觉》,载《西方现代文论选》,上海译文
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31)赵毅衡《诗歌语言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载《诗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4期。
(32)谢冕《诗人的创造》,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06页。
(33)童庆炳、陶东风《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缺失──“新现实主义小说再评价》,《文学评论》1998年第4期。
(34)《别林斯基论文学》,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第121-122页。
(35)崔道怡等编《“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第127页。转引自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
《论文学张力(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