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与传播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性别传播”研究这一传播学“边缘”学科的历史兴起、研究领域及其对传统学科的挑战。它70年代兴起于西方,有三个最主要的研究领域——女性传播者、传播内容、女性受众。需要强调的是“性别”一词特指社会性别(gender),而非生物性别(sex)。性别研究进入传播学研究的时间虽不长,却因其独特性和批判性而占据了一席之地。?
[关键词]性别 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传播学的兴起是在二战结束后;从60年代起,女性主义运动在西方风起云涌,对“社会性别”的研究逐渐成为女性研究的重点;传播学与性别研究的结合出现在70年代末,从那时起到现在只有二十多年。因为它历史短,加上整个女性主义话语在80年代的中国处于“知名度很高而能见度很低的位置(冯媛,1998)”,“性别与传播”这一课题并没有在中国传播学界引起太大的注意,或者说,它处于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边缘”位置。
“在60年代以后,女性在大众传播中的角色和形象才被认为是重要的问题。……女性挑战业已存在的媒介,寻求更积极的媒介图景和更平等的工作条件”(John A.Lent,1991)。70年代以前,当时的新闻业务刊物和学术刊物并没有把“性别与传播”当成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题目。19世纪曾经出现过关于女性与新闻的书,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也零星出现过诸如女性消息来源与广播之类的论文,但这些文章不仅数量少、内容不系统,而且,即使一些文章涉及到了性别因素,也往往强调男性而忽略女性,从研究中剔除性别差异因素的影响,比如《青少年报纸头版研究:11份日报如何表现《他们》(黑体字是本文作者所加)这样的论文题目随处可见。?
女性运动走向高潮的六、七十年代,众多学术刊物并未受到社会运动的影响而对女性与大众传播的关系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这一点从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题目就可以看出。1977年之前,《传播季刊》每年只有一两篇有关女性的论文;1977那一年总共出现了8篇相关论文,同年,在该刊物的年度索引中才有了“少数群体(miniorities)”这一分类,女性、黑人、亚裔等等都归入此类别。其他大众传播期刊也忽略了这个题目。《报纸》(Gazette)在1967至1981年之间没有一篇有关女性的论文;《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从1961年(创刊)至1971年十年间只有10篇文章是关于女性与新闻的研究,1971至1977年间共有7篇。?
1978年被一些学者认为是美国“性别与传播”研究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美国传播学女研究者盖尔·塔奇曼与他人主编出版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论文集,该文集是多位学者研究成果的汇编。该书为美国女性传播研究奠定了基础,它的出版标志着“性别与传播”研究浮出水面,正式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在此之前的关于女性与新闻的研究只能算做研究的早期阶段。这本书建议研究女性与传播应该探讨:1.女性在媒介中如何被描绘:2.在这些媒介中工作的女性。
经过二十多年扎扎实实的研究,“性别与传播”研究在西方已经相当成熟,它是从性别(gender)角度及性别观点出发研究传播中的现象及其本质的学科,包括所有大众媒介,如广播、电视、电影、杂志、报纸、录像、图书、网络、以及广告、公共关系、有线电视等等。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女性学和传播学;有三个最主要的研究领域——女性传播者(从业人员)、传播内容(女性形象问题)和女性受众。虽然“性别”(sex)包括女性和男性,但是“性别与传播”研究主要关心女性,因为在目前传播现实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是女性而非男性,女性视角更能体现该研究的批判性和独特性。?
1.对媒介制作的研究?
对媒介制作的女性主义研究主要关注各种新闻媒体里女记者的工作。但是在全世界媒介工业普遍地由男性统治,在西方社会里尤其由白人男性统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一份报告比较了加拿大、厄瓜多尔、埃及、印度和尼日利亚五国的情况后,得出结论:“在每一个国家中,女性在男性的媒体世界里都是绝对少数”(Unesco,1987)。?
近年来,西方国家里,女性进入新闻院校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多(我国也出现了这一趋势),有人称之为“性别转向”,公共关系和广告界内的女性如此之多,以至于出现“粉领”或“紫领”这样的称呼。这股趋势说明女性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媒介制作的某些领域,但是女性从业人数的增加并不能表明媒介工业内的性别歧视就会自然减少,受组织、结构、社会及专业等因素制约,媒介组织内的性别 《性别与传播》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7161.html
[关键词]性别 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传播学的兴起是在二战结束后;从60年代起,女性主义运动在西方风起云涌,对“社会性别”的研究逐渐成为女性研究的重点;传播学与性别研究的结合出现在70年代末,从那时起到现在只有二十多年。因为它历史短,加上整个女性主义话语在80年代的中国处于“知名度很高而能见度很低的位置(冯媛,1998)”,“性别与传播”这一课题并没有在中国传播学界引起太大的注意,或者说,它处于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边缘”位置。
“在60年代以后,女性在大众传播中的角色和形象才被认为是重要的问题。……女性挑战业已存在的媒介,寻求更积极的媒介图景和更平等的工作条件”(John A.Lent,1991)。70年代以前,当时的新闻业务刊物和学术刊物并没有把“性别与传播”当成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题目。19世纪曾经出现过关于女性与新闻的书,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也零星出现过诸如女性消息来源与广播之类的论文,但这些文章不仅数量少、内容不系统,而且,即使一些文章涉及到了性别因素,也往往强调男性而忽略女性,从研究中剔除性别差异因素的影响,比如《青少年报纸头版研究:11份日报如何表现《他们》(黑体字是本文作者所加)这样的论文题目随处可见。?
女性运动走向高潮的六、七十年代,众多学术刊物并未受到社会运动的影响而对女性与大众传播的关系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这一点从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题目就可以看出。1977年之前,《传播季刊》每年只有一两篇有关女性的论文;1977那一年总共出现了8篇相关论文,同年,在该刊物的年度索引中才有了“少数群体(miniorities)”这一分类,女性、黑人、亚裔等等都归入此类别。其他大众传播期刊也忽略了这个题目。《报纸》(Gazette)在1967至1981年之间没有一篇有关女性的论文;《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从1961年(创刊)至1971年十年间只有10篇文章是关于女性与新闻的研究,1971至1977年间共有7篇。?
1978年被一些学者认为是美国“性别与传播”研究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美国传播学女研究者盖尔·塔奇曼与他人主编出版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论文集,该文集是多位学者研究成果的汇编。该书为美国女性传播研究奠定了基础,它的出版标志着“性别与传播”研究浮出水面,正式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在此之前的关于女性与新闻的研究只能算做研究的早期阶段。这本书建议研究女性与传播应该探讨:1.女性在媒介中如何被描绘:2.在这些媒介中工作的女性。
经过二十多年扎扎实实的研究,“性别与传播”研究在西方已经相当成熟,它是从性别(gender)角度及性别观点出发研究传播中的现象及其本质的学科,包括所有大众媒介,如广播、电视、电影、杂志、报纸、录像、图书、网络、以及广告、公共关系、有线电视等等。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女性学和传播学;有三个最主要的研究领域——女性传播者(从业人员)、传播内容(女性形象问题)和女性受众。虽然“性别”(sex)包括女性和男性,但是“性别与传播”研究主要关心女性,因为在目前传播现实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是女性而非男性,女性视角更能体现该研究的批判性和独特性。?
1.对媒介制作的研究?
对媒介制作的女性主义研究主要关注各种新闻媒体里女记者的工作。但是在全世界媒介工业普遍地由男性统治,在西方社会里尤其由白人男性统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一份报告比较了加拿大、厄瓜多尔、埃及、印度和尼日利亚五国的情况后,得出结论:“在每一个国家中,女性在男性的媒体世界里都是绝对少数”(Unesco,1987)。?
近年来,西方国家里,女性进入新闻院校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多(我国也出现了这一趋势),有人称之为“性别转向”,公共关系和广告界内的女性如此之多,以至于出现“粉领”或“紫领”这样的称呼。这股趋势说明女性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媒介制作的某些领域,但是女性从业人数的增加并不能表明媒介工业内的性别歧视就会自然减少,受组织、结构、社会及专业等因素制约,媒介组织内的性别 《性别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