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诗论》“情趣”说研究(上)
美学思想的‘最初来源’。不过就美学来看。这些著作中唯有《文艺心理学》一部是真正具有理论价值的,变态心理学方面的书不属于美学,朱先生写它多半是为写《文艺心理学》做准备的;《诗论》的目的在于‘替关于诗的事实寻出理由’,充其量是《文艺心理学》的具体运用;……” 阎国忠这种看法从美学理论的角度突出《文艺心理学》的重要性,与朱光潜与自己著作的看法是不同的。在《朱光潜教授谈美学》一文中,当记者问到“意大利沙巴蒂尼教授认为《文艺心理学》是你的代表作,你是怎么看的”时,朱光潜说:“我自己认为比较有点独到见解的还是《诗论》。《文艺心理学》主要是介绍当时外国流行的一些学派。” 很显然,阎国忠看重的是《文艺心理学》对西方美学理论的系统引进,而朱光潜更注重理论的民族性和创新性。即使单从西学的角度来说,单纯地评介与对西方美学的吸收化用相比也是处于较低的层次。关于治学的高下,陈寅恪在给冯友兰写的《中国哲学史》所做的审查报告中曾做过如下总结:“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已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 朱光潜象许多国学大师一样,不把学习西方作为最终目的,而是把它用来推进本民族的理论发展。《诗论》正是这样一部从西学评介转向中国诗学理论建设的代表著作。所以我认为《诗论》比《文艺心理学》更有价值,也更重要。
三、《诗论》在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地位
虽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但诗学却一向不够发达。看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少,但是真正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的人就寥寥无几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光潜的《诗论》在变诗话为诗学、推进中国诗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在百年新诗发展史中,它被研究者认为是“中国现代第一部全面系统的诗学理论著作” ,劳承万甚至把它比作崔颢写的《黄鹤楼》:“在中国诗学论坛上,有了朱光潜的《诗论》,正如崔颢写了七律《黄鹤楼》一样,即使是李白来此,也只能大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至今在中国诗坛上,也没有任何一本诗学理论可以与《诗论》相匹比者。” 同时,我注意到与朱光潜研究者这种对《诗论》的极度推崇形成一种对照的是诗学史学者对《诗论》的看法。於可训在《当代诗学》中说:“朱光潜的《诗论》的研究对象虽然主要是中国古代诗歌,但出发点却是现代的新诗运动,希望通过总结古代诗歌历史和与现代西方诗歌进行比较,为新诗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朱光潜的《诗论》也可以说是40年代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这种看法也承认《诗论》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局限在特定的时期做冷静的判断。其实扩展到整个新诗发展史上来看,《诗论》的重要性一点也不减弱,在为数不多的同类著作中,它的确是高高在上的。新时期以研究新诗著称的吕进那本《中国现代诗学》 自称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六个突破,其实也不过是综合前人之说,该书的理论性不强,太多的例子让人觉得是一本作品评析,其含量与深度与《诗论》相比均相去甚远。但是朱光潜的《诗论》是不是就象劳承万所说的“不管是在艺术形而上学方面,还是在艺术生理学方面,都是中国现代诗学中难以逾越的高峰”呢?这样说恐怕也有些过甚其词,中国现代诗学体系建构尚未成型,如果后来的学者都成了望楼兴叹的“李白”,那么,现代诗学体系的建成就渺茫无期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朱光潜的《诗论》在中国现代诗学中的地位相当于古代文论中的《文心雕龙》,但总体而言,它似乎并没有超越《文心雕龙》。该书以其对诗歌领域内材料掌握的广博性和理论阐述的系统性而成为中国新诗史上首屈一指的理论著作。尤其可贵的是朱光潜的《诗论》写作不仅是为了突破诗学在中国不发达的现状,更重要的是他秉承着推进新诗发展的初衷,以其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热切的责任心为新诗找出路,为新诗找出路是朱光潜《诗论》一书的基本精神。正因为这样,它虽然写成于新诗运动的早期,却能为新诗未来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有益参照。
第二节 《诗论》的版本及其未完成性
一、《诗论》的初稿与版本
《诗论》到底写于何时?朱光潜对此有不同的说法。在《诗论》抗战版序中,作者说:“写成了《文艺心理学》之后,我就想对于平素用功较多的一种艺术——诗——作一个理论的检讨。在欧洲时就草成了纲要。”在1980年所写的《作者自传》中,作者说在英法留学的八年中,“一直是我心中主题的《诗论》,也写出了初稿。”前者说他在欧时这里他只是草成了纲要,后者则说是初稿。朱光潜是一九三三年秋回国的,朱自清在一九三三年十月三日的日记中说“朱孟实已到平”,五天后二朱就见了面。但是朱自清读《诗论》的时间远在朱光潜回国之前。1933年1月13日的朱自清日记有“阅孟实《诗学》,甚佳”的记载,翌日又有“读《诗学》毕,大佳,大佳”的赞语。 这说明早在朱光潜回国前,他的《诗论》已初具规模并在朋友圈子里传看,只不过当时不叫《诗论》,而是叫《诗学》。徐中舒用《诗论》初稿向胡适介绍朱光潜时朱光潜本人尚未回国。这些情况说明《诗论》在作者留欧时即已初具规模,而不只是纲要,否则朱光潜不会用此书作为资历的证件,朱自清也不会有“大佳”的称道。
回国任教后,在北大和武大讲授的过程中,朱光潜对它不断修改,朱光潜说:“我每次演讲,都把原稿大加修改一番。”后来,陈通伯等人要出一套文艺丛书,朱光潜这才拿出来把它发表了,这就是《诗论》的第一版即“抗战版”,1943年由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除序外,全书共十章:第一章《诗的起源》,第二章《诗与谐隐》,第三章《诗的境界——情趣和意象》,第四章《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第五章《诗与散文》,第六章《诗与乐——节奏》,第七章《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第八章《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第九章《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第十章《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附录《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1948年3月,正中书局出版了《诗论》的 《朱光潜《诗论》“情趣”说研究(上)(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7175.html
三、《诗论》在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地位
虽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但诗学却一向不够发达。看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少,但是真正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的人就寥寥无几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光潜的《诗论》在变诗话为诗学、推进中国诗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在百年新诗发展史中,它被研究者认为是“中国现代第一部全面系统的诗学理论著作” ,劳承万甚至把它比作崔颢写的《黄鹤楼》:“在中国诗学论坛上,有了朱光潜的《诗论》,正如崔颢写了七律《黄鹤楼》一样,即使是李白来此,也只能大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至今在中国诗坛上,也没有任何一本诗学理论可以与《诗论》相匹比者。” 同时,我注意到与朱光潜研究者这种对《诗论》的极度推崇形成一种对照的是诗学史学者对《诗论》的看法。於可训在《当代诗学》中说:“朱光潜的《诗论》的研究对象虽然主要是中国古代诗歌,但出发点却是现代的新诗运动,希望通过总结古代诗歌历史和与现代西方诗歌进行比较,为新诗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朱光潜的《诗论》也可以说是40年代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这种看法也承认《诗论》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局限在特定的时期做冷静的判断。其实扩展到整个新诗发展史上来看,《诗论》的重要性一点也不减弱,在为数不多的同类著作中,它的确是高高在上的。新时期以研究新诗著称的吕进那本《中国现代诗学》 自称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六个突破,其实也不过是综合前人之说,该书的理论性不强,太多的例子让人觉得是一本作品评析,其含量与深度与《诗论》相比均相去甚远。但是朱光潜的《诗论》是不是就象劳承万所说的“不管是在艺术形而上学方面,还是在艺术生理学方面,都是中国现代诗学中难以逾越的高峰”呢?这样说恐怕也有些过甚其词,中国现代诗学体系建构尚未成型,如果后来的学者都成了望楼兴叹的“李白”,那么,现代诗学体系的建成就渺茫无期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朱光潜的《诗论》在中国现代诗学中的地位相当于古代文论中的《文心雕龙》,但总体而言,它似乎并没有超越《文心雕龙》。该书以其对诗歌领域内材料掌握的广博性和理论阐述的系统性而成为中国新诗史上首屈一指的理论著作。尤其可贵的是朱光潜的《诗论》写作不仅是为了突破诗学在中国不发达的现状,更重要的是他秉承着推进新诗发展的初衷,以其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热切的责任心为新诗找出路,为新诗找出路是朱光潜《诗论》一书的基本精神。正因为这样,它虽然写成于新诗运动的早期,却能为新诗未来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有益参照。
第二节 《诗论》的版本及其未完成性
一、《诗论》的初稿与版本
《诗论》到底写于何时?朱光潜对此有不同的说法。在《诗论》抗战版序中,作者说:“写成了《文艺心理学》之后,我就想对于平素用功较多的一种艺术——诗——作一个理论的检讨。在欧洲时就草成了纲要。”在1980年所写的《作者自传》中,作者说在英法留学的八年中,“一直是我心中主题的《诗论》,也写出了初稿。”前者说他在欧时这里他只是草成了纲要,后者则说是初稿。朱光潜是一九三三年秋回国的,朱自清在一九三三年十月三日的日记中说“朱孟实已到平”,五天后二朱就见了面。但是朱自清读《诗论》的时间远在朱光潜回国之前。1933年1月13日的朱自清日记有“阅孟实《诗学》,甚佳”的记载,翌日又有“读《诗学》毕,大佳,大佳”的赞语。 这说明早在朱光潜回国前,他的《诗论》已初具规模并在朋友圈子里传看,只不过当时不叫《诗论》,而是叫《诗学》。徐中舒用《诗论》初稿向胡适介绍朱光潜时朱光潜本人尚未回国。这些情况说明《诗论》在作者留欧时即已初具规模,而不只是纲要,否则朱光潜不会用此书作为资历的证件,朱自清也不会有“大佳”的称道。
回国任教后,在北大和武大讲授的过程中,朱光潜对它不断修改,朱光潜说:“我每次演讲,都把原稿大加修改一番。”后来,陈通伯等人要出一套文艺丛书,朱光潜这才拿出来把它发表了,这就是《诗论》的第一版即“抗战版”,1943年由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除序外,全书共十章:第一章《诗的起源》,第二章《诗与谐隐》,第三章《诗的境界——情趣和意象》,第四章《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第五章《诗与散文》,第六章《诗与乐——节奏》,第七章《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第八章《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第九章《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第十章《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附录《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1948年3月,正中书局出版了《诗论》的 《朱光潜《诗论》“情趣”说研究(上)(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