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江泽民文选》首先要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改革开放思想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做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想。江泽民同志结合新的实践,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思想,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而且全面阐述了在新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基本方略、方法步骤和重点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在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改革开放思想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尤为深刻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我们党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改革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1992年6月,江泽民同志根据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同年10月,在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使得多年来争论不清的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二)深刻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同志首先强调,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明确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2 同时,江泽民同志又多次指出,“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3 二者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应当由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要进一步放开放活,激发经济活力。”4 另一方面,要克服市场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国家必须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指导和调控。”5“微观经济越放开,市场化的进程越快,要求宏观调控越有力和灵活有效。”6 这种经济体制,既可以提高效率、激发活力,又能够体现公平、注重协调,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全面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针对现行经济体制存在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种种问题,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机制,等等。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江泽民同志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他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作出的重要决策。我们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人民民主,健全国家法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领导制度和干部制度,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7 还指出,“必须改变脱离社会实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通过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尽快建立教育与经济、科技密切结合的新机制。”8 江泽民同志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科学概括,进一步指明了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四)适时提出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域和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的新要求。适应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情况,江泽民同志强调,要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指出,要“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加速广东、福建、海南、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和开发”。9 特别强调要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他积极倡导“加快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开放步伐”,“有步骤地开放银行、保险、电信、贸易等服务领域”。10 经过坚持原则前提下的积极努力,2001年12月,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成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从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需要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践证明,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江泽民同志适时提出了要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的新要求。他强调,“要着眼于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贯彻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11 要“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12 同时,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13 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论断,对我们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明确提出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江泽民同志根据我国新时期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想,提出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举措。强调指出,“‘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14 江泽民同志形象地说:“‘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15“这是一个大战略,既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16 实践证明,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长远发展。
(六)正确把握推进改革开放的方法步骤。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江泽民同志强调,“在深化改革中,要坚持按照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两句话去做,胆子要大,步子要稳。”17 “既要做持久的努力,又要有紧迫感;既要坚定方向,又要从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积极推进”。18 还指出,“必须抓紧制定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19 ,“在具体实施时,要十分注意配套、协调,有的需要经过试验”20 。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指出,“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21 在著名的“十二大关系”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开放,使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相适应,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导。
改革开放理论的不断升华,推动了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化。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78—2005年,我国GDP从3624亿元增长到18.23万亿元,年均增速9.6%,目前,我国GDP位列世界前五位;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6亿美元增加到14219亿美元,年均增长约17%,目前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位;谷类、肉类、棉花、钢铁、电视机等许多工农业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255元,年均分别提高6.9%和7%。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阶段,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的改革开放思想,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改革开放思想,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当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改革攻坚的过程中,因为利益调整的层次较深、力度较大、涉及面广,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实际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具体分析。有的是认识不到位、措施不配套造成的;有的是经验不足、具体设计不周密造成的;有的是操作过程不规范造成的;还有的是发展和改革在一定阶段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总体上看,这些都不是改革方向出了问题。恰恰相反,这些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是改革不到位、措施不完善造成的,必须依靠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既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又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合作共赢的机遇。在当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 《学习《江泽民文选》首先要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改革开放思想》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719.html
(一)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我们党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改革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1992年6月,江泽民同志根据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同年10月,在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使得多年来争论不清的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二)深刻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同志首先强调,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明确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2 同时,江泽民同志又多次指出,“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3 二者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应当由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要进一步放开放活,激发经济活力。”4 另一方面,要克服市场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国家必须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指导和调控。”5“微观经济越放开,市场化的进程越快,要求宏观调控越有力和灵活有效。”6 这种经济体制,既可以提高效率、激发活力,又能够体现公平、注重协调,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全面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针对现行经济体制存在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种种问题,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机制,等等。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江泽民同志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他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作出的重要决策。我们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人民民主,健全国家法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领导制度和干部制度,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7 还指出,“必须改变脱离社会实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通过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尽快建立教育与经济、科技密切结合的新机制。”8 江泽民同志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科学概括,进一步指明了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四)适时提出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域和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的新要求。适应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情况,江泽民同志强调,要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指出,要“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加速广东、福建、海南、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和开发”。9 特别强调要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他积极倡导“加快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开放步伐”,“有步骤地开放银行、保险、电信、贸易等服务领域”。10 经过坚持原则前提下的积极努力,2001年12月,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成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从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需要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践证明,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江泽民同志适时提出了要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的新要求。他强调,“要着眼于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贯彻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11 要“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12 同时,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13 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论断,对我们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明确提出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江泽民同志根据我国新时期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想,提出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举措。强调指出,“‘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14 江泽民同志形象地说:“‘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15“这是一个大战略,既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16 实践证明,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长远发展。
(六)正确把握推进改革开放的方法步骤。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江泽民同志强调,“在深化改革中,要坚持按照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两句话去做,胆子要大,步子要稳。”17 “既要做持久的努力,又要有紧迫感;既要坚定方向,又要从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积极推进”。18 还指出,“必须抓紧制定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19 ,“在具体实施时,要十分注意配套、协调,有的需要经过试验”20 。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指出,“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21 在著名的“十二大关系”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开放,使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相适应,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导。
改革开放理论的不断升华,推动了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化。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78—2005年,我国GDP从3624亿元增长到18.23万亿元,年均增速9.6%,目前,我国GDP位列世界前五位;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6亿美元增加到14219亿美元,年均增长约17%,目前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位;谷类、肉类、棉花、钢铁、电视机等许多工农业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255元,年均分别提高6.9%和7%。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阶段,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的改革开放思想,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改革开放思想,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当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改革攻坚的过程中,因为利益调整的层次较深、力度较大、涉及面广,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实际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具体分析。有的是认识不到位、措施不配套造成的;有的是经验不足、具体设计不周密造成的;有的是操作过程不规范造成的;还有的是发展和改革在一定阶段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总体上看,这些都不是改革方向出了问题。恰恰相反,这些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是改革不到位、措施不完善造成的,必须依靠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既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又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合作共赢的机遇。在当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 《学习《江泽民文选》首先要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改革开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