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正文

谈古今汉语偏义复词的不同特点


nbsp;                        (王冰:《内经素向经序》)
    13、余刻此图,并非独出己见,评论古人之短长。  (《脏腑记叙》)
    14、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5、所以遣兵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史记·项羽本纪》)
    16、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杜甫:《石壕吏》)
    17、所向天空阔,真堪托死生。  (《杜甫:《房兵曹胡马行》)
    18、呜呼!死生,昼夜事也。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9、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  (《韩非子·初见秦
》)
    20、爪牙不足以供耆(嗜)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  (《汉书·刑法志》)
    例12“得失”偏在“得”义,意思是“收获”“失”无义,陪衬语素在后。例9“得失”偏向“失”,
“得”无义,陪衬语素在前。例13“短长”只偏指“短”即短处缺点,“长”无义,陪衬语素在后。例14
“短长”偏指“长”,“以为殊无短长”即认为很没有能耐。“短”无义,陪衬语素在前。例15“出入”偏
指“入”,“出”无义,陪衬语素在前。例16“出入”偏在“出”,“入”无义,陪衬语素在后。例17“
死生”只偏向“生”义,“死”无义,陪衬语素在前。例18“死生”偏在“死”义,“生”无义,陪衬语素
在后。例19“利害”偏用“利”义,“害”无义,陪衬语素在后。例20“利害”偏用“害”义,“利”无
义,陪衬语素在前。上述十例都说明陪衬语素具有不定位时前时后的特点。
    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结构定型表现两方面:一是构成偏义合成词的每个字是语素,各语素之间结合得很紧,
不容许随便拆开或随意加入什么成分;二是陪衬语素不再时前时后,而是固定的,不受特定语言环境所制约。
比如“窗户”两个语素结合得很紧,不容许拆开或随意加入什么成分,其义偏指“窗”,陪衬语素“户”无义
消失,位于“窗”的后面,只起陪衬作用。
        (二)从偏义复词的意义上看
    古汉语偏义复词在意义上的特点是两个语素都保留其作为单音词连用时的词汇意义,也就是说作为陪衬语
素的意义并未消失,凝固成复合词后,其义偏向那一个语素,完全受特定的语言环境所决定即随文释义,也就
是受“观境为训”原则的制约。有时可从特定上下文词语的互相照应上来确定偏义;有时可联系前后文句意的
相承贯通上来确定偏义;有时也可从遣词造句的语法关系上来确定偏义;有时却是单纯为凑足音节需要而连带
提及。请看下面例句:
    21、齐桓用其仇,有益于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
                                        (《汉书·梅福传》)
    22、江陵三千三,何足持作远;书疏数知闻,莫令信使断。
                                        (《北朝民歌《那呵滩》)
    23、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姓命之区域。  (《陆机:《吊魏武帝文》)
    24、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孟子·梁惠王上》)
    25、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贾谊:《论积贮疏》)
    26、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hóng@③如钟鼓不绝。
   &

nbsp;                                    (苏轼:《石钟山记》)
    27、昔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辨,不能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
。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28、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9、沐猴而冠带,智小而谋强。  (曹操:《薤露行》)
    30、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曹操:《却东西门行》)
    例21“仇”,指管仲,齐桓公重用原来反对自己的管仲为相,“仇”与“逆”互相照应,可见“逆顺”
只偏指“逆”,“顺”无义起陪衬作用。例22“疏”,一种分条陈述的文体。“书”,信。“疏”和下文“
信使”不相照应,“书疏

《谈古今汉语偏义复词的不同特点(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722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文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