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建设略论
1 加强西部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建设的重要性
民族文献是指除汉族以外的研究和记载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文献,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用汉文记载的有关民族问题的民族文献;②用少数民族文字记载的民族文献;③用简易图形符号记载和语言代代相传的具有史料价值的口碑文献。它是中华民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文献是指关于地方的一切书刊资料。地方文献的内容十分广泛,从纵的方面看,它包括古代直到当代;从横的方面看,它包含着政治、经济、自然、地理、历史、军事、人物等一切自然的和人文的内容;从文献信息形式来看,则包括书刊、报纸等一切文字的和图籍的资料。地方文献既反映了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地区的地方文献,叫做民族地方文献。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强西部图书馆的民族地方文献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民族地方文献是西部民族长期历史文化创造的结晶,蕴含着不灭的民族精神
西部大开发,涉及到我国西北和西南的12个省、自治区、市。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7%;人口2 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囊括了我国所有少数民族。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的主潮流,但它离不开民族的传统文化,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发掘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乃是我们办馆的宗旨。例如,苗族先祖历史上曾进行了数次的民族起义和民族迁徙,由此养成苗族艰苦奋斗和挑战生存的民族精神,这在苗族古歌等典籍中处处闪耀着光辉。土家族先民巴人“刚勇生其方,风谣尚其武”,历史上巴人曾参与武王伐纣的正义战争,明代又有永保土兵奔赴东南沿海英勇抗倭,立下“东南战功第一”的业绩,近代又有土家族出身的将领罗荣光镇守大沽炮台、陈连升父子镇守虎门炮台而为国捐躯的壮举,现代又有湘鄂土家族儿女跟随贺龙闹革命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这在民俗口碑文献和正史中都有记载,充分体现了土家族那种崇拜白虎、尚武赴义的民族精神。
2 民族地方文献为西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施提供重要的信息保障
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在开发的“路径选择”上,要打破常规,努力推进新技术革命的进程,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寻求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所谓信息化,是指加快信息高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水平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它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程度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主要标准,包括信息的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
当今,知识信息正成为巨大的社会财富。而图书馆作为搜集、整理、存储和传播知识信息的专门机构,已成为社会的文献中心,成为全社会信息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部大开发中,它不论在信息化的生产还是应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信息化的生产方面,图书馆是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的全社会文献信息中心;其次,在信息产业的应用方面,图书馆对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则为发展生态经济和旅游产业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
1.3 民族地方文献建设是西部图书馆馆藏特色的体现,是其生命力之所在
我们现在进行的事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图书馆事业应该是有自己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西部图书馆要更多地体现少数民族的文献特色,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和优势,才能在数字化网络化资源共享中占有一席之地。西部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地方文献资源,这是我们西部图书馆馆藏特色建设的最大优势。
1.3.1 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根据《史记》记载,传说中神农为首的炎帝一族和少典氏部落的黄帝一脉都栖居于今陕西境内。秦皇汉武以后,这里形成了著名的古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还有至今为世界瞩目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交河古城、布达拉宫、大召寺、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存,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总之,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具有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历史特征。
1.3.2 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
西部是少数民族聚居集中的地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使这些地方得以保留下来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某些古老艺术品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各地的民间歌舞、戏曲、剪纸、刺乡、民居、岩画和民间故事、民间文学、宗教艺术等,有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亟待加以保护、整理和开发利用。另外,东巴文化、吐蕃文化、西夏文化、于阗文化、金文化、大理文化和黑汉文化等,都曾在文字学、文学艺术、哲学、建筑学和文化制度方面取得过辉煌的成就。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三大史诗,其鸿篇巨制可以与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媲美;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集歌、舞、乐为一体,是举世闻名的音乐经典。总之,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此外,西部地区还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遵义、延安、红岩村等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传统。
既然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还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西部有着如此丰富的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我们西部图书馆馆藏特色建设只要注意发挥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优势,就必然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2 加强民族地方文献建设的着力点
2.1 注重馆藏特色,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在全国文献总布局中,西部地区由于先天不足,属于文献贫乏区,跟其它地区相比,这是我们的劣势,扬己之长,取他之优,补己之短,在不足的方面迎头赶上,在占据优势方面力争走在全国的前面。这是西部图书馆迎接未来社会挑战的战略性决策,也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根本保证。■
有重点地收集、存储西部民族地方文献,由此形成馆藏特色和优势,这是我们加强民族地方文献建设最重要的着力点。因为只有抓住了文献资源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才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馆藏特色和优势。每一个西部图书馆都要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特色,找准发展自己的着力点。
吉首大学是一所座落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方性的省属综合性大学。该校图书馆近年来注重湘西区域文化(如巫傩文化)和湘西两大主体少数民族土家族、苗族文献资料的收集,成立了民族地方文献中心,藏书数万册。从微观上,该馆注意收集湘西诸县的地方志、野史及近现代文史资料。湘西凤凰驰名中外,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代百年来小小县城出了近百位将军,出了中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一代艺术大师黄永玉。该馆注重收集了这些名人的文献资料,如今该馆有了黄永玉的巨幅国画《湘荷白鹭图》,沈从文的字和手稿,熊希龄的书等珍贵文献,引人注目,从宏观上,该馆以湘西和湘鄂渝黔边区为依托,注意收集湘鄂渝黔乃至滇桂川的地方民族文献,以形成自己的馆藏优势,把自己办成湘鄂黔边区最有影响力的高校图书馆和民族地方文献中心。
2.2 结合生态经济和文化产业,开发利用民族地方文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开发最难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增强西部地区的内在活力和吸引力。发展生态经济,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西部地区内在活力和吸引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发展生态经济,而要发展生态经济,除了重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生物制衡作用外,还必须重视西部各民族文化对生态环境(如水土流失)的文化制衡作用,这就必然涉及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问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已入围西部大开发范围,湘西土家族所在地的张家界、武陵源、永顺小溪、沅陵等都保存有大片原始次生林,葱茏壮观。这与土家族人爱林如宝的文化传统有关。土家族俗有“山青水秀地方兴旺,山穷水尽地方衰亡”之说。挖掘这种深藏于民风民俗中的文化资源,做好生态环境的文化制衡,这是我们发展生态经济必不可少的一环。吉首大学图书馆收藏有大量的土家族文献,亟待我们去开发利用。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魅力无穷、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文化蕴含着经济,文化是生产力。西部资源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前景,充分利用西部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形成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规模,完全可以培育出西部的支柱产业,成为带动西部全面发展的突破口。结合生态经济和文化产业,积极开发利用馆藏民族地方文献,西部图书馆必然大有英雄用武之地。
在西部大开发中,云南、湘南两省都在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文化大省,且都成效显著。如云南是个多民族省份,云南文化的突出重点,是特色鲜明的文化多样性。迪庆香格里拉的开发和丽江的开发,是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
《西部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建设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