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中药材下降4。5%。进口22.4亿美元,比1998年(14.4亿美元)增长56.10%。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卫生材料和中成药,1999年,西药及医疗器械类商品包括西药原料药、西成药、生化药、医疗器械、医用敷料和农药,近出口主要情况如下:
1、西药原料药仍是主要出口商品
1999年,西药原料药出口18亿美元,比1998年(17亿美元)增长5。55%,占西药及医疗器械类商品出口总额的56%。西药原料药的主要出口市场为欧盟和美国。其中,1亿美元以上出口额的商品有,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柠檬酸、其他未列名抗菌素等;8000~9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维生素E及其衍生物;6000~7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其他青霉素和青霉素衍生物、其他氨基酸;5000~6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其他磺(酰)胺、肝素钠等;4000~5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扑热息痛;3000~4000万美元出品额的商品有,四环素、咖啡因、糖精钠、可的松、安乃近、林可霉素等;2000~3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胱氨酸、其他氨基酸、四环素盐、链霉素、庆大霉素、其他激素等;1000~2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地塞米松、双氰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其他未混合的维生素、维生素A、阿斯匹林、蜜胺、葡糖酸、磺胺双甲基嘧啶、伪麻黄碱、水杨酸、利福平等。
2、医疗器械、医用敷料、西成药、生化药出口下降
由于受到欧美技术、安全标准和配额等非关税壁垒限制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制约,1999年,医药产品进出口表现出进口保持高速增长,出口增幅逐月下降的局面。医疗器械、医用敷料、西成药、生化药出口下降。其中,医疗器械出口4.57亿美元,比1998年(4.59亿美元)略有下降;医用敷料出口2.5亿元,比1998年(2.7亿美元)下降8.78%;西成药出口1.8亿美元,比1998年(2.1亿美元)下降14.32%;生化药出口1.1亿美元,比1998年(1.2亿美元)下降4.68%。按出口额所占比重,依次为:医疗器械(14.19%)、农药(12.9%)、医用敷料(7.63%)、西成药(5.72%)、生化药(3.50%)。
二、医药未来发展趋势及我国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措施
(一)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医药经济发展很快,全世界预计到2002年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4000~4060亿美元,2010年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6800~7200亿美元。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全世界最大的500强企业1998年销售收入增加0.1%,而利润下降2.2%,但医药、电信、科技和信息等新型企业经营业绩大大好于传统企业,前景十分看好。其诱人的前景和高额利润,吸引大型跨国集团为争夺这一市场而激烈角逐。
从消费结构上看,全球药品消费85%以上集中在美、欧、日等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药品消费观念的转变,购买力将有较快增长。据预测,今后10年,全球药品销售每年增长7%左右。到2020年,居世界经济前15位的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家医疗水平的提高,将使药品市场消费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1.生物技术为突飞猛进的医药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000年6月,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谱的对外公布,给全球生物基因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世界各国政府和知名的各大跨国制药企业正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开发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和技术,以抢先占领市场。基因序列,功能基因,基因芯片,基因治疗的研究和产业化将为人类最终战胜疾病,削灭长期困扰的遗传病,根治癌症、艾滋病等世纪之症创造了条件。
2.医药贸易国际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医药贸易的关税逐步降低,非关税壁垒日趋减少;另一方面,国际著名医药企业正加速其产品、技术、资金、市场等向欠发达国家渗透,合资、独资企业不断涌现,市场的国际化不可避免。
3.非处方药(OTC)市场销售增长速度加快。1996年OTC销售额达486亿美元,占整个药品市场销售额的17%。预计到2000年,该市场将增至650亿美元,其主要原因首先是人们自我药疗和自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自购自用药品的现象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疗效好并畅销的药品在专利期满改换成OTC药品而延长其生产周期。这一切将促使非处方药品发展速度加快。
4.在制剂方面,退皮吸收控释药物制剂前景广阔。主要是该类技术能使物达到患者的病变部位,使药物得到充分吸收,并极大养活副作用。自1981年世界上第一个透皮吸收剂上市后,目前已有20余品种,研究工作集中在性激素、心血管、抗组织胺药及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大分子多肽蛋白质药物经鼻粘膜给药已有产品问世,口腔粘膜、眼粘膜给药也有产品问世。目前发展较快的靶位给药制剂,有前体药物全盛途径和药物载体(单克隆抗体、脂质体等)不少已进入临床研究或应用阶段。
5.老年疾病用药以及妇女儿童用药市场发展速度将加快
6.天然药物发展潜力巨大。天然药物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目前在自然资源药物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如用诱变、杂交、多倍体试管受精、原生质融合等进行资源再生工作,寻找其最佳生长条件,运用生物技术选育抗病毒、抗虫害品种,生长无污染药材,应用DNA遗传标记技术进行中药材的品种整理和鉴定,应用生物技术分离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等。海洋生物和矿物中被人们先后发现许多具有抗病菌、抗病毒、止血、抗凝血、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作用的物质。目前人们对海洋资源药物的开发刚起步,随着生物工程的迅速发展,当生物工程与海洋生物学结合时,将具有更大优点,由此可产生有益于人类治疗各种疑难疾病的药物。
(二)"十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经验,综观当前世界药业的新形势,我国医药行业"十五"期间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目标迈进。"十五"期间的发展重点是着眼于内涵发展,着眼于技术创新和提高水平、提高质量。投资的重点在于促进结构升级,中药现代化及生物技术药物的开发上.今后将以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工作为中心,对于医药行业发展有重大牵动作用的关键项目产业化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将逐步加大扶持力度.总体思路是不追求数量和扩增,要在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和地区医药发展将从实际出发,在特色发展上下功夫,不求全面而求特色。发展高新技术也要从实际出发,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人力和资源的浪费.
(三)实现中国医药强国目标之措施
1.发扬优势,走仿制和创新相结合之路
中国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要求我们在一段时期内,必须走"仿创结合"的道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12亿人口的生命健康仍要依赖大量的仿制药品来保障。据统计,我国人口每自然增长1%,可增加药品消耗3.70亿元,而目前我国人均消费药品水平教低,以1997年为例,城市人均180元/年,农村人均25元/年,同期中等发达国家人均为40-50美元/年,欧美发达国家达160-300美元/年,可见,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在国内,医药业的产-学-研严重突节,新药创制能力弱,迫使我国为了满足国民的需求,必将大量仿制一些受知识产权制约较小的药品,同时为了中国医药工业的长远发展,国家会统筹集中相当大的一批人力、财力、物力建设几套完整的、具有较高水准的新药筛选体系,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努力在中药材,天然药物开发和高科技生物制药领域有所突破.
2.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向导,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方面系统地推动技术创新工程,把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实现经济效益做为一项系统工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竞争能力、获利能力,促进医药行业持续、快速地发展。
3.积极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
我国现有医药生产企业数量过多,规模太小,综合实力小,难以与跨国公司竞争。我们可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7262.html
1、西药原料药仍是主要出口商品
1999年,西药原料药出口18亿美元,比1998年(17亿美元)增长5。55%,占西药及医疗器械类商品出口总额的56%。西药原料药的主要出口市场为欧盟和美国。其中,1亿美元以上出口额的商品有,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柠檬酸、其他未列名抗菌素等;8000~9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维生素E及其衍生物;6000~7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其他青霉素和青霉素衍生物、其他氨基酸;5000~6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其他磺(酰)胺、肝素钠等;4000~5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扑热息痛;3000~4000万美元出品额的商品有,四环素、咖啡因、糖精钠、可的松、安乃近、林可霉素等;2000~3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胱氨酸、其他氨基酸、四环素盐、链霉素、庆大霉素、其他激素等;1000~2000万美元出口额的商品有,地塞米松、双氰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其他未混合的维生素、维生素A、阿斯匹林、蜜胺、葡糖酸、磺胺双甲基嘧啶、伪麻黄碱、水杨酸、利福平等。
2、医疗器械、医用敷料、西成药、生化药出口下降
由于受到欧美技术、安全标准和配额等非关税壁垒限制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制约,1999年,医药产品进出口表现出进口保持高速增长,出口增幅逐月下降的局面。医疗器械、医用敷料、西成药、生化药出口下降。其中,医疗器械出口4.57亿美元,比1998年(4.59亿美元)略有下降;医用敷料出口2.5亿元,比1998年(2.7亿美元)下降8.78%;西成药出口1.8亿美元,比1998年(2.1亿美元)下降14.32%;生化药出口1.1亿美元,比1998年(1.2亿美元)下降4.68%。按出口额所占比重,依次为:医疗器械(14.19%)、农药(12.9%)、医用敷料(7.63%)、西成药(5.72%)、生化药(3.50%)。
二、医药未来发展趋势及我国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措施
(一)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医药经济发展很快,全世界预计到2002年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4000~4060亿美元,2010年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6800~7200亿美元。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全世界最大的500强企业1998年销售收入增加0.1%,而利润下降2.2%,但医药、电信、科技和信息等新型企业经营业绩大大好于传统企业,前景十分看好。其诱人的前景和高额利润,吸引大型跨国集团为争夺这一市场而激烈角逐。
从消费结构上看,全球药品消费85%以上集中在美、欧、日等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药品消费观念的转变,购买力将有较快增长。据预测,今后10年,全球药品销售每年增长7%左右。到2020年,居世界经济前15位的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家医疗水平的提高,将使药品市场消费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1.生物技术为突飞猛进的医药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000年6月,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谱的对外公布,给全球生物基因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世界各国政府和知名的各大跨国制药企业正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开发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和技术,以抢先占领市场。基因序列,功能基因,基因芯片,基因治疗的研究和产业化将为人类最终战胜疾病,削灭长期困扰的遗传病,根治癌症、艾滋病等世纪之症创造了条件。
2.医药贸易国际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医药贸易的关税逐步降低,非关税壁垒日趋减少;另一方面,国际著名医药企业正加速其产品、技术、资金、市场等向欠发达国家渗透,合资、独资企业不断涌现,市场的国际化不可避免。
3.非处方药(OTC)市场销售增长速度加快。1996年OTC销售额达486亿美元,占整个药品市场销售额的17%。预计到2000年,该市场将增至650亿美元,其主要原因首先是人们自我药疗和自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自购自用药品的现象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疗效好并畅销的药品在专利期满改换成OTC药品而延长其生产周期。这一切将促使非处方药品发展速度加快。
4.在制剂方面,退皮吸收控释药物制剂前景广阔。主要是该类技术能使物达到患者的病变部位,使药物得到充分吸收,并极大养活副作用。自1981年世界上第一个透皮吸收剂上市后,目前已有20余品种,研究工作集中在性激素、心血管、抗组织胺药及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大分子多肽蛋白质药物经鼻粘膜给药已有产品问世,口腔粘膜、眼粘膜给药也有产品问世。目前发展较快的靶位给药制剂,有前体药物全盛途径和药物载体(单克隆抗体、脂质体等)不少已进入临床研究或应用阶段。
5.老年疾病用药以及妇女儿童用药市场发展速度将加快
。美国2.3亿人口中有2700万在65岁以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65岁以上的老人都超过总人口的10%,有关专家预测:到2000年日本65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3.5%、德国达到22.3%,意大利达到20.1%,我国将达到10%,为1.4亿人左右。
6.天然药物发展潜力巨大。天然药物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目前在自然资源药物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如用诱变、杂交、多倍体试管受精、原生质融合等进行资源再生工作,寻找其最佳生长条件,运用生物技术选育抗病毒、抗虫害品种,生长无污染药材,应用DNA遗传标记技术进行中药材的品种整理和鉴定,应用生物技术分离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等。海洋生物和矿物中被人们先后发现许多具有抗病菌、抗病毒、止血、抗凝血、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作用的物质。目前人们对海洋资源药物的开发刚起步,随着生物工程的迅速发展,当生物工程与海洋生物学结合时,将具有更大优点,由此可产生有益于人类治疗各种疑难疾病的药物。
(二)"十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经验,综观当前世界药业的新形势,我国医药行业"十五"期间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目标迈进。"十五"期间的发展重点是着眼于内涵发展,着眼于技术创新和提高水平、提高质量。投资的重点在于促进结构升级,中药现代化及生物技术药物的开发上.今后将以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工作为中心,对于医药行业发展有重大牵动作用的关键项目产业化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将逐步加大扶持力度.总体思路是不追求数量和扩增,要在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和地区医药发展将从实际出发,在特色发展上下功夫,不求全面而求特色。发展高新技术也要从实际出发,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人力和资源的浪费.
(三)实现中国医药强国目标之措施
1.发扬优势,走仿制和创新相结合之路
中国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要求我们在一段时期内,必须走"仿创结合"的道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12亿人口的生命健康仍要依赖大量的仿制药品来保障。据统计,我国人口每自然增长1%,可增加药品消耗3.70亿元,而目前我国人均消费药品水平教低,以1997年为例,城市人均180元/年,农村人均25元/年,同期中等发达国家人均为40-50美元/年,欧美发达国家达160-300美元/年,可见,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在国内,医药业的产-学-研严重突节,新药创制能力弱,迫使我国为了满足国民的需求,必将大量仿制一些受知识产权制约较小的药品,同时为了中国医药工业的长远发展,国家会统筹集中相当大的一批人力、财力、物力建设几套完整的、具有较高水准的新药筛选体系,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努力在中药材,天然药物开发和高科技生物制药领域有所突破.
2.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向导,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方面系统地推动技术创新工程,把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实现经济效益做为一项系统工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竞争能力、获利能力,促进医药行业持续、快速地发展。
3.积极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
我国现有医药生产企业数量过多,规模太小,综合实力小,难以与跨国公司竞争。我们可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