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前完成;
3.加入WTO,将取消医疗器械配额限制;
4.中国不再执行对外商投资的出口比例,国产化以及其它类似要求;
5.中国执行WTO乌拉圭回合谈判的TRIPs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三)加入WTO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影响
从<<中美双边协议>>条款看,加入WTO后,对国内医疗器械、商业购销、医疗服务的冲击较为明显,对制药企业而言,则以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两个子行业受影响较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压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药品的生产长期仿制国外产品,目前我国制药企业中药品仿制率高达97%,国内创制新药几乎近空白,入世后,我国将面临100多个成员国要求知识产权受保护的现实,药品仿制这种现象将受到严格限制,因为昂贵的仿制专利药的赔偿金高达5亿美元以上;这就要求我国制药企业要有自自己的创新机制,要加强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高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水平,同时提高筛选新药开发环节的水平,在新药的安全性评价,质量控制,临床研究,制剂研究,生产工艺等方面要努力与世界医药先进水平接轨。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夸大药品知识产权方面对我国制药业的影响,因为现有的国内生产的绝大部分仿制药品其专利保护期已经或既将到期。
2.降低关税导致洋药价格更低,但冲击不大
加入WTO后,我国的药品进口关税将从目前的10%最终降到5%左右,受专利保护及关税双重影响的我国化学制药及生物制药产业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来冲击。而国外药特别是新药,专利药和一些制剂品种则进口更容易,并且价格会比现在更低。但由于绝对价差并不大,不会对国产药的销售带来严重冲击;同时由于很多国际性制药企业都已在我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其运作模式一般为进口原料药后在国内分装。因此,对三资制药企业而言,其制药成本中实际征收关税的只有原料药部分。关税的下调对这些企业药品价格影响不明显。
因此,无论是从医药类产品的关税水平,还是从三资企业的运作模式看,医药产品的关税水平既使下降到WTO成员国的水平,也不会对过内的价格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3.服务贸易业的开放会给医药商业带来教大冲击
经国务院批准,目前我国已允许中外合资商业企业试点,入关以后,该领域将逐渐对外开放。面对我国医药商业的现?quot;一多二小三乱四低"的局面。一是医药商业企业众多,医药经营企业达十几万多家;二是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无发形成规模效应;三是国内医药流通体制混乱,价格混乱等等;四是现有绝大多数商业企业管理效率不高,经营效益低下,流通方式落后。虽然引进外商可有效提高国
尽管中国制药工业未来发展的道路布满荆棘,但我们相信这只是发展中的问题,并非不可逾越。
加入关贸总协定,对国内中药产业来讲,是一次难得大发展的机遇。首先,加入WTO以后,各成员国将解除中药贸易壁垒,成员国将不能再以要求卫生部注册、提供外交部证明文件、出据GMP报告等非关税手段阻挡我国中药进入其市场,中国的中药出口势必大增。尽管也会面临洋中药的竞争问题,但相对于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依据我国的特色和优势,入关将有利于国内的中药厂家打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其次,随着经际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对生活的质量和身心健康倍加珍视,崇尚自然和天然药物已在发达国家成为一种时尚,整个全球中药市场将逐渐扩大。如何利用这两大有利的条件加快我国的中药发展?如何将这种自然和历史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我们认为中医药必须走产业化,现代化之路,加快用现代科技对传统的中药产业进行改造,其核心是吸收新技术,不断创新,特别是在制药技术和质量控制方面。长期以来,中药一直是我国医药出口的拳头产品,但目前中药出口从绝对数量及占世界市场份额来看均不能尽如人意,尽管这与国外对中药的不理解、排斥有关。同时由于中药成分难以定量以及服用起来见效慢,也阻碍了我国中药的国际化进程。然而严峻的现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近几年来,随着国际上对中药研究开发的重,我国的中药进出口出现了逆差,国外大量的中药制剂输入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在中药现代化方面已走在我们的前头,中国的国粹中药真正迈向国际市场尚须加倍力。
五、医药中报分析
(一)上半年回顾
1.整个医药行业
2000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基本面可以概括为:增长快、销售好,进出口增速提高,效益明显改善。据经贸委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医药工业完成产值1137.9亿元,同比增长22.3%,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4.5%,高于全国工业同期水平13.3个百分点。销售状况进一步改善,产销率达92.7%,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药品和中成药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6.4%和17.1%。进出口增幅也比较大,1~6月较上年同期增长13.5%,但进口增幅对于出口增幅,医疗器械、中成药、西药制剂的进出口均为逆差,其中中药的进出口自1999年上半年第一次出现逆差以来,逆差已持续了一年半,这对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重点医药企业效益明显改善。据统计,列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中的25家医药企业利润14.53亿元,占全国医药行业利润总额的35%,显示我国前两年进行的结构调整已开始促进企业生产和效益的集中。国重点医药企业主导国内市场的格局正逐步形成。
2.医药上市公司
深沪两市以医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共52家(新上市的医药类公司和新近转入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因股份公司运作时间不长,未予统计).2000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共计1990996万元,比去年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总和1535400万元增长了29.6%,主营业务利润合计共671920万元,比去年同期的主营利润总和457178万元增长了46。9%,净利润合计共158446万元,比去年同期的净利润总和145960万元增长了5.9%,51家主营医药的上市公司(因云南白药的净资产收益率异常,177.62%除外)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68%。52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29元,高于深沪两市的平均值0.1073元/每股 。
52家医药上市公司2000年上半年总体经营状况与1999年上半年对比
项目/年份 2000年上半年 增长(%) 1999年上半年
每股收益(元) 0.129 -12.8 0.148
主营业务总收入(万元)1990996 29.6 1535400
主营总利润(万元) 671920 46.9 457178
总净利润(万元) 158446 5.9 145960
(二)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1.主营收入情况
2000年上半年52家主业为医药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范围从3421万元到38.1804亿元,总收入为1990996万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8288万元。主营收入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上海医药(220834万元),哈医药(381804万元),三九医药(95829万元);主营收入最少的三家上市公司是威达医器(1290万元)。西藏药业(3421万元),天目药业(4874万元),三家超大型公司的主营收入合计占所有公司总收入的35。1%,则表现出一定的行业集中度。
2.主营业务收入同比情况
2000年上半年与1999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变化范围为从-31%—344%,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同比增长的有40家,占77%。主营业务同比减少的有12家,占23%。2000年上半年与1999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天目药业(同比下降了31%),广济药业(同比下降了31%),威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7262.html
3.加入WTO,将取消医疗器械配额限制;
4.中国不再执行对外商投资的出口比例,国产化以及其它类似要求;
5.中国执行WTO乌拉圭回合谈判的TRIPs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三)加入WTO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影响
从<<中美双边协议>>条款看,加入WTO后,对国内医疗器械、商业购销、医疗服务的冲击较为明显,对制药企业而言,则以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两个子行业受影响较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压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药品的生产长期仿制国外产品,目前我国制药企业中药品仿制率高达97%,国内创制新药几乎近空白,入世后,我国将面临100多个成员国要求知识产权受保护的现实,药品仿制这种现象将受到严格限制,因为昂贵的仿制专利药的赔偿金高达5亿美元以上;这就要求我国制药企业要有自自己的创新机制,要加强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高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水平,同时提高筛选新药开发环节的水平,在新药的安全性评价,质量控制,临床研究,制剂研究,生产工艺等方面要努力与世界医药先进水平接轨。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夸大药品知识产权方面对我国制药业的影响,因为现有的国内生产的绝大部分仿制药品其专利保护期已经或既将到期。
2.降低关税导致洋药价格更低,但冲击不大
加入WTO后,我国的药品进口关税将从目前的10%最终降到5%左右,受专利保护及关税双重影响的我国化学制药及生物制药产业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来冲击。而国外药特别是新药,专利药和一些制剂品种则进口更容易,并且价格会比现在更低。但由于绝对价差并不大,不会对国产药的销售带来严重冲击;同时由于很多国际性制药企业都已在我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其运作模式一般为进口原料药后在国内分装。因此,对三资制药企业而言,其制药成本中实际征收关税的只有原料药部分。关税的下调对这些企业药品价格影响不明显。
因此,无论是从医药类产品的关税水平,还是从三资企业的运作模式看,医药产品的关税水平既使下降到WTO成员国的水平,也不会对过内的价格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3.服务贸易业的开放会给医药商业带来教大冲击
经国务院批准,目前我国已允许中外合资商业企业试点,入关以后,该领域将逐渐对外开放。面对我国医药商业的现?quot;一多二小三乱四低"的局面。一是医药商业企业众多,医药经营企业达十几万多家;二是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无发形成规模效应;三是国内医药流通体制混乱,价格混乱等等;四是现有绝大多数商业企业管理效率不高,经营效益低下,流通方式落后。虽然引进外商可有效提高国
内医药流通业的运作效率,但凭借外商的强大的资金实力,物流管理经验,将对现有的医药流通企业产生强大的影响。
尽管中国制药工业未来发展的道路布满荆棘,但我们相信这只是发展中的问题,并非不可逾越。
加入关贸总协定,对国内中药产业来讲,是一次难得大发展的机遇。首先,加入WTO以后,各成员国将解除中药贸易壁垒,成员国将不能再以要求卫生部注册、提供外交部证明文件、出据GMP报告等非关税手段阻挡我国中药进入其市场,中国的中药出口势必大增。尽管也会面临洋中药的竞争问题,但相对于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依据我国的特色和优势,入关将有利于国内的中药厂家打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其次,随着经际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对生活的质量和身心健康倍加珍视,崇尚自然和天然药物已在发达国家成为一种时尚,整个全球中药市场将逐渐扩大。如何利用这两大有利的条件加快我国的中药发展?如何将这种自然和历史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我们认为中医药必须走产业化,现代化之路,加快用现代科技对传统的中药产业进行改造,其核心是吸收新技术,不断创新,特别是在制药技术和质量控制方面。长期以来,中药一直是我国医药出口的拳头产品,但目前中药出口从绝对数量及占世界市场份额来看均不能尽如人意,尽管这与国外对中药的不理解、排斥有关。同时由于中药成分难以定量以及服用起来见效慢,也阻碍了我国中药的国际化进程。然而严峻的现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近几年来,随着国际上对中药研究开发的重,我国的中药进出口出现了逆差,国外大量的中药制剂输入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在中药现代化方面已走在我们的前头,中国的国粹中药真正迈向国际市场尚须加倍力。
五、医药中报分析
(一)上半年回顾
1.整个医药行业
2000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基本面可以概括为:增长快、销售好,进出口增速提高,效益明显改善。据经贸委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医药工业完成产值1137.9亿元,同比增长22.3%,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4.5%,高于全国工业同期水平13.3个百分点。销售状况进一步改善,产销率达92.7%,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药品和中成药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6.4%和17.1%。进出口增幅也比较大,1~6月较上年同期增长13.5%,但进口增幅对于出口增幅,医疗器械、中成药、西药制剂的进出口均为逆差,其中中药的进出口自1999年上半年第一次出现逆差以来,逆差已持续了一年半,这对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重点医药企业效益明显改善。据统计,列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中的25家医药企业利润14.53亿元,占全国医药行业利润总额的35%,显示我国前两年进行的结构调整已开始促进企业生产和效益的集中。国重点医药企业主导国内市场的格局正逐步形成。
2.医药上市公司
深沪两市以医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共52家(新上市的医药类公司和新近转入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因股份公司运作时间不长,未予统计).2000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共计1990996万元,比去年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总和1535400万元增长了29.6%,主营业务利润合计共671920万元,比去年同期的主营利润总和457178万元增长了46。9%,净利润合计共158446万元,比去年同期的净利润总和145960万元增长了5.9%,51家主营医药的上市公司(因云南白药的净资产收益率异常,177.62%除外)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68%。52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29元,高于深沪两市的平均值0.1073元/每股 。
52家医药上市公司2000年上半年总体经营状况与1999年上半年对比
项目/年份 2000年上半年 增长(%) 1999年上半年
每股收益(元) 0.129 -12.8 0.148
主营业务总收入(万元)1990996 29.6 1535400
主营总利润(万元) 671920 46.9 457178
总净利润(万元) 158446 5.9 145960
(二)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1.主营收入情况
2000年上半年52家主业为医药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范围从3421万元到38.1804亿元,总收入为1990996万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8288万元。主营收入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上海医药(220834万元),哈医药(381804万元),三九医药(95829万元);主营收入最少的三家上市公司是威达医器(1290万元)。西藏药业(3421万元),天目药业(4874万元),三家超大型公司的主营收入合计占所有公司总收入的35。1%,则表现出一定的行业集中度。
2.主营业务收入同比情况
2000年上半年与1999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变化范围为从-31%—344%,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同比增长的有40家,占77%。主营业务同比减少的有12家,占23%。2000年上半年与1999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是天目药业(同比下降了31%),广济药业(同比下降了31%),威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