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六经並称的时代兼及疑古说的方法论问题
结 语
从《论语·述而》篇、《子路》篇到《庄子·天运》篇、《天下》篇,从《礼记》到《史记》,从以《要》篇为代表的帛书易传到郭店楚简的《六德》、《语丛一》诸篇,传统文献和出土文献一再证明:六经的形成,源於孔子。早在先秦时期,《周易》就已与《诗》、《书》、《礼》、《乐》、《春秋》並列,进入儒家群经之中。说孔子乃至先秦儒家与《周易》无关,否定先秦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並列的事实,是完全错误的。执著於这些错误观点的疑古学者,面对传统文献和出土文献这大量事实,应该反省、检讨自己,从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从自己的史观上去寻找问题。
参考文献
1. 钱穆:《国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5月。
2. 郭沫若:《周易之制作时代》,《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 徐复观:《中国经学史的基础》,台北:学生书局,1982.
4. 张恒寿:《庄子新探》,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5. 廖名春:《帛书释〈要〉》,《中国文化》第10期,1994年8月。
6. 廖名春:《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月。
7. 池田知久:《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要篇的思想》,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第126册,1995年1月。
8. 王葆玹:《儒家学院派〈易〉学的起源和演变》,《哲学研究》1996年第3期。
9.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10. 廖名春:《郭店
楚简儒家著作考》,《孔子研究》1998年第3期。
11. 池田知久:《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与21世纪》,韩国周易学会编:《21世纪与周易——’98国际周易学术会议》,1998年7月。
12. 近藤浩之:《从出土资料看〈周易〉的形成》,韩国周易学会编:《21世纪与周易——’98国际周易学术会议》,1998年7月。
--------------------------------------------------------------------------------
[1] 持此说较早的有钱穆(《国学概论》第23页)。近些年来国内有徐复观(《中国经学史的基础》,47、48页)、张恒寿(《庄子新探》,302页)、王葆玹(《 儒家学院派〈易〉学的起源和演变》,《哲学研究》1996年第3期,56页),国外有池田知久(《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要篇的思想》)、近藤浩之(《从出土资料看〈周易〉的形成》)等。
[2] 廖名春:《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一册第37页。
[3] 廖名春:《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一册第38、39页。
[4] 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荆门郭店一号楚墓》,《文物》1997年第7期第47页。
[5] 见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
[6]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图版》第62页。
[7]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释文注释》第179页。
[8]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图版》第70-71页。
[9]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释文注释》第188页。
[10] 《说文解字段注》第102页,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1。
[11] 《宋本玉篇》第172页,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12]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图版》第80、79页。
[13] 第42、43简虽称礼乐,但句式不类,故不採 。
[14] 张政烺:《中山王?壶及鼎铭考释》,《 古文字研究》第1辑第227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
[15] 见《包山楚简》图版7,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16] 见《信阳楚墓》图版115所载1-032号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17] 见《信阳楚墓》图版115所载1-02号简。
[18] 刘雨:《信阳楚简释文与考释》第125页,《信阳楚墓》。
[19] 《汗简·古文四声韵》第5、44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
[20] 转引自罗君惕《秦刻十碣考释》第103页,济南:齐鲁书社,1983。
[21] 可见夏竦《古文四声韵》云“?”字出自《古老子》,完全是信而有徵的。夏竦所见到的《古老子》与楚简本《老子》应该相近。
[22] 陈鼓应认为帛书《繫辞》是祖本而非抄本,显属常识性错误。说见《也谈帛书繫辞的学派性质》,《哲学研究》1993年第9期第60页。
[23] 廖名春:《郭店楚简儒家著作考》,《孔子研究》1998年第3期第81页
《论六经並称的时代兼及疑古说的方法论问题(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