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演进的中产阶级决定假说
学术界强调经济学,忽视经济伦理学;经济界重视经济制度与经济增长,忽视经济伦理制度和经济伦理建设.因此,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气质性病变,如道德败坏,生态污染,南北问题等.另外,中国推行精神文明建设,从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看,似乎也没有看到什么理想的效果.重塑经济伦理学成为社会稳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了.新经济伦理学,是要有生命的,必须建立在合理的社会演进理论上.在谋求理论基础的同时,我们提出这个中产阶级决定假说.
一.中产阶级决定论内容
1.传统社会的一般阶级结构
传统社会的限定语是"社会主义前",理由是马克思经典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不存在,同时这样处理与下文关于中国(东汉-辛亥革命)历史演进的实证保持一致.本文希望从传统社会演进理论中探索社会演进的规律考察社会主义实现道路.在传统社会里,根据社会成员的政治、经济地位,分成三个阶级:
a.上层阶级,政治上占绝对优势,借政治力量保证强大的经济实力,具有极强的保守性;
b.中产阶级,中兴的经济实力超越其享有的政治地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最大的先进性;
c.下层阶级,政治、经济实力都不占优势,反对阶层地位,具有最大的革命性.
2.中产阶级决定论的结论
(1)各阶层之间和阶级内部在社会演进的历史上是动态变化的.
(2)上、下层阶级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3)中、上阶级与下层阶级的矛盾性质一致时,任何形式的社会变革都只是社会的改良过程.
(4)中、下阶级的矛盾性质变更,中产阶级取得国家专政的过程是社会基本矛盾变迁的过程.
(5)下层阶级,除与中产以上阶级的部分对流外,在几乎所有的社会演进历史中扮演被利用的角色,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但不是决定力量,它的先进性最大体现在革命性上.
二.中产阶级决定论的历史实证
1.社会演进的历史片段
本文给出了我国传统社会在不同时期的社会阶级结构描述.
A.东汉末年-西晋,中国奴隶制解体时期
上层阶级:奴隶主贵族
中产阶级:新兴氏族豪强
下层阶级:部分奴隶、自耕小农、其他自由个体生产者
B.隋唐,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时期
上层阶级:氏族门阀阶级
中产阶级:庶族地主阶级
下层阶级:自耕小农、其他自由个体生产者
C.清朝末年-辛亥,中国封建制解体时期
上层阶级:封建地主阶级
中产阶级:城乡资产阶级、小作坊主、中小地主阶级
下层阶级:农民、手工业者、工人
2.历史片段各结论的证明
a.结论(1)是一目了然的.奴隶制度孕育出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内生出资本主义制度,各阶层的构成和内部基本矛盾变更了.
b.结论(2).A中,上、下阶级体现奴隶制社会的基本矛盾;B、C中,上、下阶级的矛盾是封建制社会的基本矛盾.
c.结论(3).B中及B和C之间的较长历史时期,下层阶级与中、上阶层的矛盾性质相同.比如,其中的唐、宋、元、明发生政权更迭,社会封建本质不变,但封建经济发展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A前的汉高祖刘邦,通过农民起义反秦,取得国家政权;B后的明太祖朱元璋,通过农民起义反元,取得国家专政.以上成功的政权变更,原下层阶级的阶级地位没有变革,封建制度不变.两时期的共同阶级特征是:中、下阶级的矛盾性质不变更.
d.结论(4).A中,中、下阶级体现了封建关系,上、下阶级体现奴隶制关系,中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在西晋被确认,合法化,中国封建社会形成.C中,中、下阶级体现了资本主义关系,上、下阶级体现封建关系,随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皇朝,建立短暂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特征是:中产阶级性质变了.
e.结论(5).以上4个结论的实证表明,下层阶级在社会演进中的作用是促进,不是决定.
需要说明的,上述结论在西方社会演进中也可以得到证实,如16c欧洲的尼德兰革命等,只是略去了.对中产阶级在社会演进中的作用问题上,历史对中、西方是公平的.
三.中产阶级先进性的传统理论解释
1.中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中产阶级往往从下层阶级发展而来,是下层阶级的精英和积极力量.特别是新兴的中产阶级,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从下层阶级迅速成长为中产阶级,同时也不排除上层阶级分化出一部分成员,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成为中产阶级的联盟,具有中层阶级的特征,即经济实力超越其经济政治地位.于是,中产阶级构成对旧先生产关系的挑战.挑战的结果,是社会改良或社会性质的根本变革.决定挑战结果的决定因素则是中层阶级的性质变更情况.
'P>
2.社会演进是历史过程,政权变更不一定表示新的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形成.'P>
政权作为上层建筑,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的,代表了特定的生产关系.如果上、下阶级连代表中兴生产力的中产阶级力量没有形成,那自然是说明新型的生产关系是纯粹的乌托邦、或者还没出生,或者处在成长阶段.原先的上、下层阶级代表的社会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下层阶级在看不到新的生产关系的现实可能前景下,斗争胜利了,也只能妥协于旧的生产关系,即旧生产关系的复辟.在这个过程中,核心斗争受益人实现上、下阶级间的身份转换.新的上层阶级需要用新的政治力量保证自己的经济地位,在吸收旧政权失败的教训的同时,通过改善和暂时缓和某些阶级矛盾,社会暂时稳定.T ad{+Sj1T}JftnQuX?pCgkjBS 7_J教学论文网Be3!m?\Unr-;Ns R=:}Jz(
四.中产阶级决定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
1.实现社会主义的中产途径的理论探讨
这涉及到中产决定假说在多大程度上被证明是正确的命题.
如果决定论是正确的,那么,现阶段的和曾经有过的一切经典的追求社会主义的方式都将反思.特别是结论(5)对工人阶级暴力形式取得政权,继而建立社会主义的可行性构成最大挑战.
在<经济学说史>(下册,李宗正、鲁有章)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伯恩斯坦关于"资本主义内部产生的社会主义萌芽,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渐渐产生社会主义的新制度."的观点时指出"过去历史上的革命是一种以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以一种剥削形式代替另一种剥削形式,新的生产关系是在旧制度内部产生和发展的.而社会主义革命则是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要彻底的消灭剥削和压迫.这种公有制经济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和发展起来,而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后,才能利用无产阶级的政权,剥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这个批判相当于是说,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形成代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中产阶级.在这个约束下,如果中产阶级决定论是正确的,根据结论(3)、(5),资本主义社会只会存在改良过程,不会产生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制度了.论文社会演进的中产阶级决定假说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按照决定论的观点,工人阶级是下层阶级,只是资本主义社会变革中的被利用角色,是促进力量,而非决定力量.于是,工人阶级胜利了,也不会建立经典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工人平等国,最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复辟.这种状况,同奴隶制社会,奴隶发动起义,夺取政权胜利,没有成立奴隶平等国,封建制社会,农民发动起义,夺取政权胜利,没有建立农民平等国的形式是一样的.批判观点与决定论的分歧是明显的,如果决定论是错误的,必然是说明,决定论的理论抽象基础是传统社会,这种解释传统社会的理论不可形而上学地解释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同时,以生产力发展的没有先验的阶段性特点来说明中产决定论不适用.然而,至少历史还没能证明这种反对意见的客观性.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的一个深刻印象是,社会主义的实现有很多限制,关于这个过程的经典论述有很多超越传统社会演进规律的地方,这些超越的正伪是有待考证的.可能的原因是,我们过多把眼光放到下层阶级上了.并且,几乎拒绝社会演进的其他形式,把下层阶级的革命性扩大化为先进性了.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中产阶级上,当下层阶级进行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层阶级作为下层阶级发展而来的精英,产生本阶级最终被剥夺财产的理性预期,精英地位被改变,平凡化,就很可能不想和下层阶级联合了.于是,在纯粹形式上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工人阶级似乎是孤立的.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看来最艰难的.那么,除了革命社会主义,还有什么形式能促进社会演进?我们最希望的力量是可有其他条路径,实现与工人阶级革命异曲同工的社会进步.
1872年,马克思在阿姆斯特丹群众大会上谈到暴力革命的必要性时,这样说"......我们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假若我对你们的制度有更好的了解,也许还要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的道路达到自己的目的."(<马恩全集>.NO.18版,人民出版社,1965,P178).马克思是不拒绝探索新路径的,并且,新路径是可能存在的,以传统的中产阶级决定模式.即使中、下阶
《社会演进的中产阶级决定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