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社会转型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陈 慧
(中国共产党晋城市委党校,山西晋城048000)
摘要:在社会转型期间,文化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转型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出了要求,我们要通过具体的途径去实现这一目标,进而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发展奠定首要基础。
关键词:社会转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随着各国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文化已经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多元化,全球范围内各种文化提高思潮互相冲突和融合。面对这样的社会转型,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所以,新一轮文化建设高潮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胡锦涛总书记7-23讲话中都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战略决策。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什么是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最早是由社会学家费孝通于1997年首次提出,费孝通先生用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表达了文化自觉的历程及意蕴。他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并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定自己的位置和取向。最关键的核心就是达到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可以看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认识本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完整理解并把握,能够自觉识其形而且辨其神,同时对自己的文化怀有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可以发扬光大;第二,认识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博采众长,自觉吸收他者文化中的精华,具有改造外来文化的魄力,运用到自身文化建设中来;第三,在分析、比较、鉴别、吸取和整合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后,自觉实现文化创新,并对文化发展繁荣前景充满崇敬感与自信。
总的来说,文化自觉是人们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同,文化自信是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文化自觉提升文化目标,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发展;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
二、社会转型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基础,也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下夯实的信仰基础。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1945年,美国中央情报局艾伦-杜勒斯就设计了从意识形态瓦解苏联的任务和手段。杜勒斯曾说,“我们将从文学和艺术中逐渐抹去他们的社会存在,……文学,戏剧,电影——一切都将表现和歌颂人类最卑劣的情感。我们将使用一切办法支持和抬举一批所谓的艺术家,让他们往人类的意识中灌输性崇拜、暴力崇拜、暴虐狂崇拜、背叛行为崇拜,总之是对一切不道德行为的崇拜……”40年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正说明了他们没有坚定不移地、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导致意识形态建设的失败乃至整个国家的垮台。因此,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先进文化,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更是我们培养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导航。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及文化建设领域的指导地位,关键在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等等,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样,才能确保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驶向正确的方向。
第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主要手段。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国古代器物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传统,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精神,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等。由于我国的社会转型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进行的,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不可避免,所以我们应正确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首先要深刻认识这些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其次,还要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遗产的保护都要加大保护力度,完善保护制度,加强对濒危文化遗产的抢救措施。总之,我们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立品格和魅力,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三,吸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中西先进文化结合,是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环节。毛泽东强调:“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我们要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理性、科学的立场对待西方文化,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做到不忘自己的文化传统,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把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融人中国文化的元素,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 《社会转型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7702.html
陈 慧
(中国共产党晋城市委党校,山西晋城048000)
摘要:在社会转型期间,文化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转型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出了要求,我们要通过具体的途径去实现这一目标,进而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发展奠定首要基础。
关键词:社会转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随着各国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文化已经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多元化,全球范围内各种文化提高思潮互相冲突和融合。面对这样的社会转型,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所以,新一轮文化建设高潮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胡锦涛总书记7-23讲话中都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战略决策。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什么是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最早是由社会学家费孝通于1997年首次提出,费孝通先生用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表达了文化自觉的历程及意蕴。他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并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定自己的位置和取向。最关键的核心就是达到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可以看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认识本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完整理解并把握,能够自觉识其形而且辨其神,同时对自己的文化怀有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可以发扬光大;第二,认识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博采众长,自觉吸收他者文化中的精华,具有改造外来文化的魄力,运用到自身文化建设中来;第三,在分析、比较、鉴别、吸取和整合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后,自觉实现文化创新,并对文化发展繁荣前景充满崇敬感与自信。
总的来说,文化自觉是人们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同,文化自信是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文化自觉提升文化目标,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发展;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
二、社会转型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基础,也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下夯实的信仰基础。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1945年,美国中央情报局艾伦-杜勒斯就设计了从意识形态瓦解苏联的任务和手段。杜勒斯曾说,“我们将从文学和艺术中逐渐抹去他们的社会存在,……文学,戏剧,电影——一切都将表现和歌颂人类最卑劣的情感。我们将使用一切办法支持和抬举一批所谓的艺术家,让他们往人类的意识中灌输性崇拜、暴力崇拜、暴虐狂崇拜、背叛行为崇拜,总之是对一切不道德行为的崇拜……”40年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正说明了他们没有坚定不移地、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导致意识形态建设的失败乃至整个国家的垮台。因此,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先进文化,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更是我们培养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导航。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及文化建设领域的指导地位,关键在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等等,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样,才能确保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驶向正确的方向。
第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主要手段。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国古代器物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传统,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精神,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等。由于我国的社会转型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进行的,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不可避免,所以我们应正确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首先要深刻认识这些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其次,还要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遗产的保护都要加大保护力度,完善保护制度,加强对濒危文化遗产的抢救措施。总之,我们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立品格和魅力,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三,吸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中西先进文化结合,是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环节。毛泽东强调:“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我们要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理性、科学的立场对待西方文化,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做到不忘自己的文化传统,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把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融人中国文化的元素,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 《社会转型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