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论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的未来发展与走向



自本世纪40年代中期杜定友先生创办广东文献馆,我国首次出现了正式的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1957年,在南京举办的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上,杜定友先生讲授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知识,并印发了《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一文,对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此时,正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科技大军未动,文献粮草先行”的时代,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有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使实事求是的思想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发展是硬道理。人们意识到,对客观环境与客观条件的充分了解,是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是发展和制胜的必要条件。一时间,“突出特色”、“扬长避短”成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热门话题。地方文献是对特定地域内客观事物的真实记录,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其作用是其他类型文献无可替代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方文献事业出现了一个异乎寻常的大发展。省、地(市)、县各级公共图书馆纷纷建立地方文献工作机构,组建地方文献专藏库,围绕地方文献开展书目索引和参考咨询工作,为地方社会的决策和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中,知识经济将大行其道。信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早已受到各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已先于21世纪提前起动。从信息产业的角度来看,图书馆事业属于信息处理行业。随着全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进程,地方文献日益受到各个社会领域的广泛关注。按照市场范围划分的理论,在地方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中,只有地方文献是其特有的产品,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拳头产品。在资源共享的信息时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地方文献是地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中真正宝贵的财富。

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中,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将会出现一个迅猛、广泛、深刻的变化,朝着事业定位专业化、处理手段现代化、经营管理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一、事业定位专业化

以往,我国的地方文献工作机构多数设置在地方公共图书馆中,其起因大致有三:

其一,地方文献是各类地方信息的集合,地方文献工作理应由地方图书馆承办。高校中很少开设与综合性地方文献相关的课程,科研系列中亦少有与地方文献直接相关的学科门类。而地方公共图书馆是由地方政府直接投资兴办的综合性图书馆,理应承担这一社会责任。

其二,在地方上,公共图书馆较之其他系统图书馆建立时间较早,地方文献的原始积累相对丰富,是地方文献的重要收藏中心。因而,在地方文献机构的初建阶段,其操作可行性较好。

其三,地方文献信息的用户分布在各个不同的事业或学科领域中,由公共图书馆承办,于文献信息的流通上较为方便。

然而非公共系统图书馆从事地方文献事业的实例也有不少,主要分布在地方党校图书馆系统和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系统。

其原因在于,无论是地方党政干部的培养,还是地方社科研究,其文献信息工作都必须具有本地特色。“各地区的社科机构的研究对象和各地区党政领导部门所采取的种种对策无不受本地区的民族、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人口、教育、能源、生态和历史等因素的制约,这就决定各地区的社科情报工作必须立足于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了解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出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又有开发意义的问题,进行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直接为社科研究服务,为当地党政领导部门的决策服务”。[1]

虽然在公共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和科学图书馆中,都有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实例存在,但地方文献工作的性质却不应依其所依托的母馆而改变,而是决定于它的服务对象、服务目标和服务方式。

按照图书馆类型划分的理论,地方文献工作应如何定位?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2798—1974(E)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的规定,公共图书馆是指那些为一个团体或区域的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在中国,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的图书馆。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学校师生。

科学图书馆是为专家(科学工作者)服务的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科学图书,满足他们从事有关科学活动的各种需求。它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学者和专家们在生产和科研方面提出的要求,向他们提供书目情报[2]。

而地方文献机构的性质、服务对象、服务目标和服务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地方文献机构是有关特定区域资料信息的采集、收藏和服务中心,其主要服务对象是与地方事物相关的政府官员、学者、经营者,以及艺术家和技术人员。它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用户就地方事物(地方政治、地方经济、地方文化等)提出的信息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文献或书目索引,以及生产和提供适用的信息产品。

如此看来,地方文献机构的性质更类似于科学图书馆。

就其收藏的文献品种和阅览服务的方式而言,地方文献机构一般都收藏有工具书、档案资料、报刊、善本、特藏等,一般只供在馆内查阅,不予外借。这一点又类似于参考图书馆。

地方文献工作的服务对象不是广义上的公众。与公众相比较,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信息需求,而且这些信息需求往往具有相当的专业深度。有鉴于此,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与读者服务工作也就不可避免地生成了明显的专业特征:

1.地方文献专藏是本地方的基础信息库,而不应该仅仅是主要的、重要的,或局部的地方文献的集合。那种因采访人员的个人兴趣所在或知识结构的欠缺,而造成藏书体系中厚此簿彼的现象是应该努力避免的。

地方基础信息的内容范围,至少包括本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地方事物三大要素。具体而言,大致包括本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历史、人物、经济管理、工业、农业、城乡建设与管理、政治与法律、社会、文化、教育和地方艺术等等。作为基础信息,这些内容各自都能形成相对独立的信息体系,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特征。因此地方文献的采访既不允许漏购,也不允许误购。对于事后发现漏订的地方文献,一定要设法补购;而对于误订的非地方文献,却绝不能蒙混入藏。在藏书建设中,除应注意各类内容的系统、完整外,还应注意同一主题的文献在内容上的连续性。这对于文献采访、分编人员的判定与鉴别能力,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

地方文献信息用户的专业化信息需求超越了文献形式,载体类型和出版方式的限制。就文献的著述形式而言,地方文献至少包括了专著、报刊、会议录、文件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舆图、谱录、统计图表、簿记、票据、证券、画册、印谱、相册、乐谱、文告、传单、商标、戏剧说明书,以及地方文献专用的参考工具书等形式;就地方文献的载体类型而言,包括了纸本(写本、抄本、手绘本、拓本,以及各种影印本、复印本和大量的铅印本)、光化学制品(照片、影片和缩微制品)、数字化信息介质(磁带、磁盘、光盘),以及当代图书文献的所有载体类型;就出版发行渠道而言,地方文献中除公开出版物以外,更包括了大量的非公开出版物和非书资料。地方文献著述形式、载体类型和出版方式的多样性,大大地突破了图书馆传统的采访方式与渠道,也突破了图书馆传统的典藏布局。

2.地方文献拥有自己独立的分类思想和标引依据。

在文献信息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出的各种不同的分类法,大致类型有二。其一,是分类者基于近似的认识基础,为了相近似的目标,处理近似的对象,由于存在认识方面的某些非本质歧见,因而产生了分类实践中技术手法方面的差异,如《中图法》、《科图法》、《人大法》之间的差别;其二,在于处理对象不同,行为目标有异,分类者的认识也就产生了本质的差别,如《四部分类法》和《中图法》的差别,档案、专利与图书分类法之间的差别,针对不同使用目的的各专科分类法之间的差别。

从地方文献的内容来看,它反映的是特定地域范围内客观事物的“存在”现象,而不是人类对现象的主观认识。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地方特性,而不是该事物超越地域范围的共性,一旦上升为共性,也就失去了“地方性”。它所容载的内容并不是学科信息,而仅仅是地方事物的客观记录,这就是地方文献的本质。因而,分编人员使用基于人类对自然和社会主观认识的《中图法》,或其他同类的方式来类分地方文献,显然会在读者与文献之间造成明显的沟通障碍,因而是不合适的。反之,以客观存在的地方事物作为地方文献分类依据,应该是一种合理的选择[3]。

3.是否需要设置地方文献专藏库,这并不是关于业务布局的单纯技术问题。图书馆中设置线装书库,并非仅仅出于插架方式和保藏手段的考虑,其主要原因仍在于线装书特有的内容、读者对象和分类排架方式,因而,专藏库的设置关系到读者服务方式的主动程度,关系到信息开发的方式与规模,关系到是否能够从专业化的角度来开展地方文献事业。

上述讨论说明,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根本不是图书馆常规的采编典藏工作所能代庖的。 同样,地方文献的读者服务工作也存在着明显的专业化特征。

从信息利用的方式区分,可将地方文献的信息用户大致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在实践工作中,这两类信息用户都倾向于接受地方文献工作者的书目情报服

《论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的未来发展与走向》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785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信息技术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