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报刊和国内政治变革
又说陈水扁总统、立法院行政院如何如何。
除此而外也还有少数台湾民进党背景的、主张和鼓吹台独的华文报刊和传媒。
二、对大陆政治的态度。
大别有三种。
1.亲大陆的报刊和传媒,基本上和国内报刊一样,追随大陆的宣传方针,以宣传大陆的成就和政策为基调。他们大量采用新华社、中新社和大陆报刊的报道,大量转播大陆广播电视节目,连主持人也多用央视风格,洋溢着宣传气息。
2.相当多的其他报刊,认同大陆现行政权,肯定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成就,但又对现实持相当严峻的批判态度。它们重视报道腐败现象、矿难经过、工人罢工、农民上访、民众闹事、贫富悬殊、道德败坏等负面材料,关注深层次的社会经济问题,剖析潜在的危机,揭示体制弊端,呼吁政治变革。在批判现实问题的同时,还常联系历史,对反右、“大跃进”、“文革”、“六四”事件等进行回顾和反思,刊登许多国内避讳的材料。除了上述第一种报刊以外,几乎各种背景的传媒都有此特点,其中包括不少新移民和民运人士办的时政报刊和网站。
海外华文报刊和国内政治变革(第3页)
3.有少数报刊或电子传媒,正面抨击中国共产党、激烈反对大陆现政权,对大陆现行政治持全然否定的态度。这几年间,与**功相联系的传媒显得特别活跃,采取各种途径(它们自称是海陆空并进)向国内发送和传播宣传材料,攻击性极强。大陆当局常说要反对敌对势力报刊的渗透,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恐怕只有这类报刊才够得上这一称号。
以上分析表明,海外华文报刊和其他传媒,确实源流庞杂,政治倾向有很大的差异。但是笔者认为,关爱祖国者始终是它们的主体,心系中华振兴的精神始终是它们的主流。即使对国内现实持批评或批判态度的报刊,除了极少数恶意煽动、造谣生事者外,大多数报刊还是出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从振兴中华的大局来看,应该肯定这种主体或主流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进程中一种积极的舆论力量。
我们知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既包括物质文明的现代化,也包括精神文明的现代化,既包括经济方面、也包括政治方面和文化方面的现代化。其中政治上的现代化,也就是真正摆脱几千年的专制主义的桎梏,实现充分的广泛的政治民主,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
没有政治上的现代化,没有广大人民的政治民主,经济上的所谓现代化只会带来贫富悬殊、决不会真正造福于人民,因此也决不可能带来真正的稳定和繁荣。而这样一种政治现代化的任务,尽管经过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奋斗,但是迄今尚未完成。真正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过去如此,今天仍然如此。
当今的中国,经济上有了相当的进步,但是政治改革明显滞后,甚至80年代就已提出过的改革设想都未能继续推进。这就使得深层次的问题不断积累,腐败现象不断蔓延,贫富悬殊日益加剧,不稳定因素明显增长。这种状况已引起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海外许多华文报刊对此所作的关注、报道和评论,是情理中的事情。而况从现代社会的观点来看,揭露时弊、监督政府,这正是大众传媒的职责所在,这正是政治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有些人总是忌讳对政府的批评,把认真揭露时弊、监督施政的行为都视为敌对行为,把这样做的报刊都视为敌对报刊,这实在是陈旧的、和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观念。国内报刊在这方面难有表现,正好说明国内民主政治的滞后;海外华文报刊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正好说明它们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作用,难道事实不正是这样吗?
当然,既要关注和批评国事、推动政治民主化,就不能不给现存政治状况带来挑战,尤其会对国内执政者形成某种压力。多年来大陆从中央到地方,习惯于舆论一律,习惯于把大众传媒当作驯服工具,报刊论坛静如止水,传媒处处歌舞昇平。可是,海外传媒总在敲打现实的弊端、历史的过错,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对于某些为官者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甚至极为排斥的。他们对于国内的传媒要怎么指挥就怎么指挥、要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而对海外传媒则是权重不能达、鞭长不可及,于是就采取“封锁堵截”的办法。现在港澳台和海外华文报刊大多数进不了大陆,图书馆里西方国家的“大资产阶级报刊”应有尽有,可是同为炎黄子孙的港澳台和海外同胞出版的报刊却寥寥无几。即使如此往往还要凭介绍信才能进去阅读,而且不许复印、不许外借。海外华文网站几乎全部被屏蔽,包括华文第一家网站《华-夏-文-摘》,包括最早反对伪科学、一贯揭批学术腐败的《新-语-丝》。早已回归祖国的香港、澳门的报刊不能在国内发行,港澳的电视一般不能在国内转播,大多数省市普通百姓连凤凰卫视都无法收看。但是这番“封锁堵截”实在收效甚微。**功背景的网站,凭借其强大的财力和科技手段,照样突破封锁,源源不断地把他们的宣传材料投送到普通网民的信箱里,有心要同他们联络的人照样有办法突破封锁同这些网站进行不间断的信息 《海外华文报刊和国内政治变革(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7865.html
除此而外也还有少数台湾民进党背景的、主张和鼓吹台独的华文报刊和传媒。
二、对大陆政治的态度。
大别有三种。
1.亲大陆的报刊和传媒,基本上和国内报刊一样,追随大陆的宣传方针,以宣传大陆的成就和政策为基调。他们大量采用新华社、中新社和大陆报刊的报道,大量转播大陆广播电视节目,连主持人也多用央视风格,洋溢着宣传气息。
2.相当多的其他报刊,认同大陆现行政权,肯定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成就,但又对现实持相当严峻的批判态度。它们重视报道腐败现象、矿难经过、工人罢工、农民上访、民众闹事、贫富悬殊、道德败坏等负面材料,关注深层次的社会经济问题,剖析潜在的危机,揭示体制弊端,呼吁政治变革。在批判现实问题的同时,还常联系历史,对反右、“大跃进”、“文革”、“六四”事件等进行回顾和反思,刊登许多国内避讳的材料。除了上述第一种报刊以外,几乎各种背景的传媒都有此特点,其中包括不少新移民和民运人士办的时政报刊和网站。
海外华文报刊和国内政治变革(第3页)
3.有少数报刊或电子传媒,正面抨击中国共产党、激烈反对大陆现政权,对大陆现行政治持全然否定的态度。这几年间,与**功相联系的传媒显得特别活跃,采取各种途径(它们自称是海陆空并进)向国内发送和传播宣传材料,攻击性极强。大陆当局常说要反对敌对势力报刊的渗透,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恐怕只有这类报刊才够得上这一称号。
以上分析表明,海外华文报刊和其他传媒,确实源流庞杂,政治倾向有很大的差异。但是笔者认为,关爱祖国者始终是它们的主体,心系中华振兴的精神始终是它们的主流。即使对国内现实持批评或批判态度的报刊,除了极少数恶意煽动、造谣生事者外,大多数报刊还是出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从振兴中华的大局来看,应该肯定这种主体或主流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进程中一种积极的舆论力量。
我们知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既包括物质文明的现代化,也包括精神文明的现代化,既包括经济方面、也包括政治方面和文化方面的现代化。其中政治上的现代化,也就是真正摆脱几千年的专制主义的桎梏,实现充分的广泛的政治民主,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
没有政治上的现代化,没有广大人民的政治民主,经济上的所谓现代化只会带来贫富悬殊、决不会真正造福于人民,因此也决不可能带来真正的稳定和繁荣。而这样一种政治现代化的任务,尽管经过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奋斗,但是迄今尚未完成。真正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过去如此,今天仍然如此。
当今的中国,经济上有了相当的进步,但是政治改革明显滞后,甚至80年代就已提出过的改革设想都未能继续推进。这就使得深层次的问题不断积累,腐败现象不断蔓延,贫富悬殊日益加剧,不稳定因素明显增长。这种状况已引起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海外许多华文报刊对此所作的关注、报道和评论,是情理中的事情。而况从现代社会的观点来看,揭露时弊、监督政府,这正是大众传媒的职责所在,这正是政治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有些人总是忌讳对政府的批评,把认真揭露时弊、监督施政的行为都视为敌对行为,把这样做的报刊都视为敌对报刊,这实在是陈旧的、和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观念。国内报刊在这方面难有表现,正好说明国内民主政治的滞后;海外华文报刊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正好说明它们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作用,难道事实不正是这样吗?
当然,既要关注和批评国事、推动政治民主化,就不能不给现存政治状况带来挑战,尤其会对国内执政者形成某种压力。多年来大陆从中央到地方,习惯于舆论一律,习惯于把大众传媒当作驯服工具,报刊论坛静如止水,传媒处处歌舞昇平。可是,海外传媒总在敲打现实的弊端、历史的过错,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对于某些为官者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甚至极为排斥的。他们对于国内的传媒要怎么指挥就怎么指挥、要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而对海外传媒则是权重不能达、鞭长不可及,于是就采取“封锁堵截”的办法。现在港澳台和海外华文报刊大多数进不了大陆,图书馆里西方国家的“大资产阶级报刊”应有尽有,可是同为炎黄子孙的港澳台和海外同胞出版的报刊却寥寥无几。即使如此往往还要凭介绍信才能进去阅读,而且不许复印、不许外借。海外华文网站几乎全部被屏蔽,包括华文第一家网站《华-夏-文-摘》,包括最早反对伪科学、一贯揭批学术腐败的《新-语-丝》。早已回归祖国的香港、澳门的报刊不能在国内发行,港澳的电视一般不能在国内转播,大多数省市普通百姓连凤凰卫视都无法收看。但是这番“封锁堵截”实在收效甚微。**功背景的网站,凭借其强大的财力和科技手段,照样突破封锁,源源不断地把他们的宣传材料投送到普通网民的信箱里,有心要同他们联络的人照样有办法突破封锁同这些网站进行不间断的信息 《海外华文报刊和国内政治变革(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