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正文

关于地方文献研究的几个问题



(摘要)我国地方文献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发展时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地方文献有关理论的研究,以便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更好地指导实践。

地方文献作为人类社会珍贵的文化和知识遗产,在整个文献资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一个地区长期以来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创造的结晶,是一个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和文明的体现。建国后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地方文献工作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各地区已逐步形成初具规模的地方文献藏书体系,在当地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地方文献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其作为一门学科体系已初露端倪。本文立足于我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现状,对地方文献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1 我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现状

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时期:1949~1965年。建国后党和政府对地方文献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周总理在1956年视察云南省图书馆时曾特别指出:“图书馆应将本地区的地方志尽可能搜集完全,对其他有关本地区历史。地理的文献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要积极地利用地方文献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一时期,地方文献工作成为省市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了阅览、展览、咨询和书目索引等项工作,并注重地方革命文献的收集。对地方文献的理论研究始于杜定友先生的《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

第二时期:“文革”十年。地方文献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第三时期:1977年至今。尤其进入80年代,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它的重要标志是1982年文化部颁布的《关于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中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作了明确的规定。地方文献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恢复井蓬勃发展起来,地方志的编写走上正规轨道,现代化技术逐步应用于地方文献工作中。这些都有利地促进了地方文献工作的深入开展。地方文献的理论研究正在走向成熟。
综观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①开展比较普遍。特别在公共图书馆系统内。
②得到上级行政机构的重视。不少部门专门为此制订条例,发布文件,如文化部下发的文件、1990年黑龙江省颁发的《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购协调实施细则》等。
③地方文献的地位、作用越来越明显。
④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开始走上现代化轨道。
⑤逐步摆脱了对工作经验的描述,开始注重地方文献的深层次理论研究。
以上可以看出,四十多年来,经过广大地方文献研究者的辛勤耕耘,我国地方文献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地方文献的研究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由于理论研究的欠缺,造成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在某些方面发展缓慢,特别是工作质量不高。因此,地方文献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地方文献学,必须首先加强对地方文献基础理论的研究,明确学科概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等基本问题,以建立一整套适合我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理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地方文献工作实践的盲目性。

2 关于地方文献研究的几个问题

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如果仅仅停留在一般工作方法的描述与工作经验的总结上,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构筑一门学科的。因为无论任何事物,只有对其进行深刻的认识与高度的理论升华,才能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地方文献工作属于文献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地方文献工作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即利用科学方法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开发利用。

地方文献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地方文献的形成发展及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以地区文献与文献工作作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学、目录学与情报学的原理为基础,探讨地区文献如何系统开发。科学整理。有效利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即地方文献学。地方文献学的内容和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研究与揭示地方文献的内容、特点,掌握地方文献的分布与存贮规律,为做好地方文献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研究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区分文献的类型与探讨地方文献的工作规律,使之迅速转化为新的知识或生产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2.1 对地方文献概念的认识

概念是事物内在本质属性的反映。要科学地表述事物的概念,必须要对事物的本质特性作全面地分析与了解。只有深刻了解地方文献的内涵和外延,才能从概念上对地方文献的认识达到统一,形成共识。

地方文献的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对地方文献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英国——地方文献指图书馆所收藏的有关当地的文献资料,包括书籍、地图,画片以及其他资料。美国——地方文献包含某一地区生态变化的文献,这些生态变化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影响,人与变化中的环境和人与一些政治行政集团权力范围的影响以及人与自然区域的影响;如果出版物中指导、记载、分析或总结着以下几方面,那么它们在内容上就是属于地方性的出版物:①在某一地方范围内所观察到的现象;②在某一地区范围以外所观察到的,但是由于这个地方的力量的活动所产生的现象;③在某一地方范围以外所产生的但为了影响或研究某一地方而由与这一地方无关的力量活动所造成的现象。

国内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始于杜定友老先生。他在《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中指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地方的一切文献资料,包括地方史料、地方出版物、地方人物及著述。近几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地方文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对其概念进行了表述。如北京的常林、广东的张耀年、广州的骆伟等。概括起来,笔者认为地方文献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①地方文献首先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特定文献,并有不同的载体形式;

②反映一个区域的变化及影响(空间所存在的自然、社会、人群的变化及影响);

③记录一种延续和进程(时间上的顺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地方文献是记载一定区域内自然、社会和人群存在、发展变化及影响的特定文献。

2.2 对地方文献范畴的认识

范围的划分是为了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更好地探求地方文献工作规律,进而有效地开展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从概念的表述中不难发现,地方文献无非是一个地区存在的和生产的事实的记载,它应包括:地方事实、地方出版物和地方人物及著述三部分。

2.2.1 地方事实。指一定地区(自然的或行政的)内存在或发生的自然或社会现象。它包括各个领域和各个时代的精神产品,这是地方文献中的主要部分。

2.2.2 地方出版物。由地方出版社出版的有关地方内容的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

2.2.3 地方人物及著述。人物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民族素质和两个文明建设的状况。有关地方人物的选择指籍贯在本地或对本地有贡献的外地人,他们的作品内容凡涉及这一地区的并有一定影响的均在收集范围内。

2.3 对地方文献性质的认识

地方文献具有独特的性质,因而使之区别于其他文献而独立存在。它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点:

2.3.1 区域性。地方文献中一个最基本的、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它的区域性(或地区性。地方性),即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限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这种范围可以是行政区划,也可以是自然区域)。一定区域自然和人文社会的特色创造了地域文化的特色、地域的特色,它也可以是地理的、历史的、民族的特色。

2.3.2 权威性。在地方文献的形成过程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固定的官方机构和一批有一定声望的人来编辑整理,如司马迁的《史记》等,因而,地方文献中的数据、事实多经过实际的调查、采访,有比较确切的统计数字,资料翔实、可靠,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2.3.3 综合性、真实性和史料性。地方文献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具有真实(比较确切)记载人类历史进程的特征。某一时代的地方文献必然会反映那个时代该地区的历史或现实的发展动态。同时,地方文献的内容繁杂,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载体形式多种多样,有手抄的、印刷的、声像的、缩微的,有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这是其真实性,史料性和综合性的具体体现。如果把不同时期的地方文献集中起来,就能大致呈现出各个不同时代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轮廓以及学术思想、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该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

2.3.4 公开性。地方文献作为公开的、无限制查阅的资料,不同于博物馆和档案馆的收藏。它既无密级也非文物,可公开面向大众开放。

3 提高工作水平的几点建议

当前,地方文献工作已成为社会和图书馆界所关心的一项重要工作。杜定友老先生早在50年代就率先提出“省图书馆是地方史料的宝库”,“研究乡邦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口

《关于地方文献研究的几个问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789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信息技术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