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收集我省少数民族文献
云南是一个有25种民族的边疆省,少数民族所居地域占全省面积70%以上,全省131个县(区),县县都有少数民族,没有一县是单一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我馆作为全省独一无二的综合性大型公共图书馆,是全省的文献资源中心,要充分发挥馆藏优势,就要尽全收集我省的正式出版物和有关我省的地方民族文献,特别要把收集我省少数民族文献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下面只就近来我馆如何收集少数民族图书、期刊、报纸的情况作一介绍。
我省有正式出版社七家。云南民族出版社和德宏民族出版社以出版少数民族文献为主,文字有汉文、傣文、彝文、纳西文、哈尼文、景颇文、傈僳文、拉祜文、佤文等多种。全省地、州、市、县的民族研究所以汉文或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专业性刊物,文献价值较高。其它各地各单位所出版的综合性刊物,既反映当地汉民族的生活内容,也不乏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报纸也一样,除德宏民族团结报、西双版纳民族团结报、迪庆报等几家报纸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外,其它用汉文出版的报纸,往往是民族文献和地方文献合二为一。
省图书馆要收全这些书刊、报纸,难易程度不一。昆明地区的正式出版社所出的书刊资料,相对说来较易收集,它涉及范围不大,比较集中,有较固定的发行渠道,易于掌握。但各地、州、市、县出版的民族文献,范围宽,山高路远,且多系自办发行和内部发行,不定期出版,出版信息闭塞,无正规传递渠道,出版量小,成本邮寄费高,这些,造成了收集上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争取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我省党和政府历来对省图书馆收齐收全本省地方民族文献十分重视,在不同时期都发过有关文件,要求省图书馆注意做好入藏本省出版部门的缴送样本工作。可惜在十年浩劫中,这些非常好的传统和制度被破坏了。1987年10月我们主动给省委、省文化厅有关领导写信,反映尽快尽全收集民族民间文献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办法。省委宣传部于同年12月25日转发了省文化厅(1987)云文群字第345号文并作了批示,重申凡我省各级各单位编印的一切书刊资料(包括内部资料、民族文字资料、各种志书、报刊等,均应及时完整地给省图书馆赠送样本。 这个文件的下发:极大地支持了省图书馆的工作,宣传了图书馆在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搜集收全我省民族地方出版物起到了积极作用。有的地、州、市县领导看到文件后,也向下发了类似的通知。
1988年6月30曰,省新闻出版局也在“关于各报纸、期刊缴送样本……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各报刊社(编辑部)要给省图书馆缴送样本的规定。
二、广泛宣传上级文件精神
上级两个文件的下发,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就可坐等出书单位把图书资料完整送上门来,上级机关发文件的范围有限,除对口单位外,多数出书出刊出报的单位都不知晓。况且,由于种种原因,即便是直接得到文件的单位,亦因人事的变动和诸事的繁杂,能够把文件精神进一步向下贯彻到具体办事人身上的毕竟是少数。鉴于此,我们就把文件复印转发,凡可能出书出刊出报的单位或已经知道出书刊的单位,我们都送上文件一份,让其了解。如各地、州、市、县的政协(出文史资料)、党史办(出各种党史资料)、方志办(出方志资料和各种志书)、科研所(出科技资料))民委(出民族概况)、文化馆(出文化资料)、文联(出文学刊物)等等,我们都转发了文件。三年来,我们前后发信千余封,有不少单位发一次信不行,又发第二次、第三次。
亲自登门宣传。在昆明市区:一旦得知谁家编印出书,我们就亲自登门访求,充分宣传向省图书馆赠送图书资料的意义。采访人员亲自登门宣传访求,是出书单位最为欢迎的方式,有书可直接交访求人员带回、避免了投邮之劳、既节约了邮寄费,所赠资料比邮寄保险,同时,又密切了双方关系,互相了解了情况,加深了感性认识。
电话联系宣传。在昆明地区,有不少单位出了书,就向省图书馆发订单,我们借此机会进行宣传,根据书的内容、保存价值一单价等情况,确定馆藏所需复本数,尽量说服对方全赠。如果全赠有困难,就赠一部分,购一部分。若电话联系还不清楚,就亲自跑一趟。如有一个单位出了本资料,原计划赠送给有关单位和隔壁两邻的领导,唯独没有考虑赠送给省图书馆。我们知道后,主动与其联系,向他们宣传省图书馆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全省人民搜集提供书刊资料。这个单位后来给图书馆送了两本。
利用社会力量帮助宣传。如亲朋好友以及有业务关系往来的同志,通过他们做工作亦能起到好的效果。”
利用办训练班、学习班之机进行宣传。1988年,我馆举办全省公共图书馆馆长学习班时,就把省委文件发给到会的馆长,并约请各兄弟馆为省图书馆收集当地的图书资料,收到了一定效果。
总之,要加强宣传图书馆,让整个社会部来关心、支持、利用图书馆,这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一项职责。一有机会,就要不怕麻烦,不怕多费口舌。这些年来,在图书馆购书经费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通过宣传说服,使出书、出刊、出报单位乐意主动将自己的出版物及时齐全地向省图书馆缴送样本,既可保证本省出版物在馆藏中品种的齐全,又节约了购书经费,实在是两全齐美。
三、几项具体联系方法
除注意宣传工作外,我们还分别与出书、出刊、出报单位进行不同的联系。
省内几家出版社,是我省出书最多的单位。滇版书是我馆的重点入藏对象,其中不少属于地方民族文献,很有保存使用价值。这些书仅靠缴送样本不能满足馆藏需要,还需添补足够的复本才能保证读者持久的借阅和流通。为此我们就与出版社约定,根据不同书的内容、保存使用价值、读者面的多寡,添补不同的复本数。这种类似合同性质的以书面为据的联系方法,很得各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实行一年多来,效果良好。 至目前为止,全省各单位给我馆赠送的期刊和连续出版物共有450种。刊物的保存,贵在完整系统而不缺漏。为了争取做到这一点,我们从划到卡中着发现有缺漏现象、就去信要求补齐。我们计划,从1991年起,凡我省出版的邮发刊物不再从邮局预订,改由从杂志社直接订购。这样更能保证刊物的完整性,还可加强互相间的联系。
这几年,我们收到全省各地发来的报纸共180种,除云南日报、昆明日报、云南政协报、春城文化报等几种大报外,都系小报,且多为不定期出版。由于邮局投递和所发份数的前后不一等多种原因,使得入藏的报纸经常残缺不全,过后又无法添补,影响了入藏质量和今后的使用价值。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给各报社发函,请报社按我馆所需发给合订本,除赠送的一份外,其余由我馆付费。联系结果,凡有合订本的单位,都能满足我馆需要。
要尽全收齐地方民族文献,一个重要条件是得到出版信息。我们的信息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不拘一格、不拘形式,各种报纸杂志、年鉴的浏览,主动的询问,乃至道听途说等等,一旦得知,即刻进行联系。三年来,我们的采访人员在昆明市区走访了大多数有关单位。为了补齐资料,对某些单位访求多次。1988年9月,我们还派了两个同志到玉溪地区的五县市进行访求,所到之处对省馆的工作都很支持,有的提出:“省馆要多少就给多少”。有的说:“看到你们辛辛苦苦专程前来索要,不送也要送了”。“我们很需要图书馆。我们编的东西放在省馆比放在什么地方都保险,很有意义”。还有的说:“我们原来不知道出的书要送图书馆,现在知道了,以后就会送了”等等。这些说法议论,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鞭策。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收集地方民族资料时,得到兄弟单位和热心于图书馆事业的社会人士的关心帮助。
云南人民出版社是我省最大的出版社。它历史长、出书最多。多年来,它坚持不断给省图书馆赠送样本,无论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社会上经济利益怎样冲击,也不管所赠图书的单价多么昂贵,他们仍照送不误。每种2册。几十年来,若按书价计,真可谓成千上万。他们的出版物成为我馆地方民族文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丰富我馆的馆藏作出了巨大贡献。云南民族出版社和德宏民族出版社,这些年亦能按国家规定,不失时机地给我馆提供样本。
楚雄州彝族文化研究所,是我省有影响、科研成果显著的研究所之一,所出的大型刊物《彝族文化》年刊,内容丰富、学术性强,很有保存价值。他们为使自己的刊物在我馆不缺藏,并有足够的复本,总是主动将样本寄来,以便采访人员酌定。
红河州民族研究所出的《红河民族研究》已出11期,新刊一出,即派人将样本送到昆明。
大理州图书馆的吴棠同志,关心支持省图书馆,每到昆明开会,就带上他为省图书馆所收集的一大包图书,亲自交到省馆,也从未提出要什么劳务费。
德宏州有一位离休老干部叫王潞平,出于对图书馆事业的关心热爱,他给我们寄来一份德宏民族出版社的图书目录。此后我们就算联系上了。多次的信件来往,加深了互相间的了解信任,虽然我们之间从未见过面,但却象老朋友一般。他不定期将德宏民族出版社及潞西县乃至德宏州的出版信息告诉我们。我们确定了所需要的品种册数后回信给他。不久书寄来了,发票也随书来了。邮费合理,书款正确无误,这时,我们才将书款邮资汇还。如此热心热肠,实是难得。
收集地方民族文献,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可说才只是开始,还有许多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
其一、进一步认识收集地方民族文献的意义,提高自觉性,加强责任心。采访人员要不怕吃苦,乐在其中。
其二、要扩大收集地方民族
《我们怎样收集我省少数民族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