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正文

贫瘠土地上的精神甘霖


  贫瘠土地上的精神甘霖
  
  作者/郭茂全
  
  校园题材小说是展现校园生活与师生思想情感的小说,作品多以学生和教师为表现对象,呈现出校园多彩的生活风貌与师生丰富的心灵世界,它与军事题材小说、公安题材小说、武侠题材小说等一样,已成为当代小说题材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如王蒙《青春万岁》、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喻杉《女大学生宿舍》、张者《桃李》、韩寒《三重门》、刘醒龙《天行者》、饶雪漫《沙漏》、郁秀《花季雨季》、贾童《年年年华》等,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有的表现大学校园生活,有的描写中学校园生活。作品或表现青春岁月的激情理想与痛苦迷茫,或揭露校园人文的精神蜕变与理想坚守;或批判反思,或追忆眷恋,共同组成了校园生活的多重协奏曲。新世纪的甘肃文坛涌现出许多反映校园众生相的小说作品,如尔雅《蝶乱》、史生荣《所谓教授》、徐兆寿《非常日记》、赵剑云《阳光飘香》、王文思《迷爱》等长篇小说,还有一些校园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一起构筑起甘肃小说园地里独特的“校园风景线”。
  
  甘肃作家毓新的《绿如蓝》是一部反映中学校园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以富有地域特色的西北贫困县沉木作为人物活动的主要空间,围绕沉木县高中的招生、学习、生活、高考等校园事件,塑造了鲜活生动的教师、学生及家长形象,展现了极具时代气息的社会风貌。作品详细地展现了西部贫瘠大地上高中学子们勤奋刻苦的学习生活和乐观奋进的精神风貌。可以说,《绿如蓝》是西部贫瘠土地上孕育的精神甘霖,它为当代青年提供了一份优化生命、磨砺意志、升华理想、陶冶情操的思想佳酿。
  
  一、现实的艰辛苦难与作品的精神光芒
  
  《绿如蓝》展示了极具时代气息的校园生活,它没有一些校园题材小说中灰暗、颓废的色调,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乐观向上、奋勇向前的人生追求。《绿如蓝》潜藏的巨大“精神能量”不仅来源于作品中塑造的诸多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还来源于作家对艰辛苦难的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精神光芒的发掘。
  
  小说中的沉木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这里沟壑纵横又干旱贫瘠,持续干旱常使庄稼欠收,有时甚至颗粒无收。“道路两旁的山地里,豆子、小麦全长得侏儒似的,根部显出焦枯色泽,远处的沟沟岔岔间,虽然挣扎着些许树木的绿意,更衬托出季节的枯寂和荒凉。”这就是作品展示的农民的生存空间。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逐渐走进了荒凉背景中顽强生活着的人们:基层代课教师的收入微薄,生活穷困,高中老师任务繁重,居所逼仄;高中学生宿舍简陋,条件艰苦;农民生活窘困,艰辛度日。虽然这片土地贫瘠、枯寂、荒凉,但是这里的人们怀有梦想和希冀。人们历来崇文重教,在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是啊,祖先是儿孙的根,历史是现实的根--沉木大地眼前的一切,包括贫瘠的地貌、独特的人文、辉煌的教育,等等,如果追本溯源,都应该能找到其发达根系的吧。”从汉代儒生聚徒讲学、隋唐科考中举、明清沉木书院一直到现代教育中的大学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作品有意从纵向展现了沉木县人重教乐学的历史渊源,从而增强了所叙述故事的历史纵深感。其中不仅有先辈、祖辈、父辈、老师们曾经的更加艰苦的求学生涯,还有年轻一代在条件有一定改善时的刻苦学习与艰苦生活,沉木的重教兴教的精神代代相传、层层相续。历届县领导重视教育,校长重视学生,教师重视教学,学生乐学勤学,家长竭力供给。沉木县处处皆见重教之风。学校的校门、图书馆、食堂、教师办公室,县里的展览馆、书院、居室等,到处都有兴教促学励志的对联;每逢周末或节日,高中学校的校门口都会站满来自偏远乡村为孩子送生活必需品的家长;沉木的教师尽管生活艰苦,但依然诲人不倦,其言其行让人肃然起敬。小说中“阴沉木”的叙述也以隐喻的方式显示了沉木师生坚韧顽强的美好品质和刻苦奋进的精神追求。物质的贫困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匮乏,贫瘠的物质条件与肥沃的精神土壤恰恰构成了小说叙事的艺术张力,让读者获得了一种丰厚的审美体验。
  
  《绿如蓝》塑造了一群勤奋刻苦、善良纯朴、坚强乐观的学生形象。章第中是一个品学兼优的高中学生,他曾是沉木县的中考状元,后来成为全省高考文科状元。章第中初中刚毕业时,就在学习之余训练爬锅、挖灶、挑水、洗衣、扫屋、铲草等独立生活的技能,帮助年迈的奶奶倒水、漱口、洗手、擦脸,他时刻能体味到家族曾经的苦难与亲人现在经受的甘苦。他生活朴素,思想独立,闲时热爱阅读文学名著,热心于文学创作;他品德纯洁,挚爱恩师,将高考状元的奖金送给了孙映雪老师的遗孀与有病的孤女。章第中身上有祖辈的勤俭刻苦,有农村少年的善良朴实厚道,还有整个沉木县学子的拼搏进取。曹鹏炜乐观勤奋,学习优异,从小失去父亲,母亲又改嫁,由年迈的爷爷拉扯成人。他的高中生活简朴至极,午饭顿顿沙洋芋,晚饭锅锅揪面片。除买煤油,他把学校发放的生活费全部省下,以备上大学之用,在寒暑假则去饭馆做杂活挣一家人的零花钱。天理佑弱,天道酬勤,曹鹏炜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田园静长得苗条秀丽,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肯服输,坚毅友善,乐于助人,将学校的补助偷偷捐献给外校两个父母双亡、家庭贫困的兄妹。温捷雅娟秀而自尊自爱,懂事勤奋,虽败而不气馁,她与章第中的爱恋之情纯洁真挚。这些高中生大多处在尖子班,他们经历了开学初的兴奋激动、思亲恋家、压抑失眠、焦躁烦闷、逆反冲动,也经历了适应高中生活后的沉静稳健、热情积极、乐观奋进。正如小说中所展示的:“绿如蓝--平淡而激情昂然,艰苦却积极向上。”就是高中生活的精神写照。作品体现着一种不屈服于苦难命运、昂首奋进向前的人生理想。在当下校园文学泛起的“坏蛋是怎样炼成”、“师生畸恋”、“恶魔”叙事、“力比多”叙事等写作思潮中,《绿如蓝》给读者展现了一批自强自立、刻苦坚韧、纯朴可爱的当代青年成长的榜样,无疑是校园题材写作中的一泓清流。
  
  《绿如蓝》塑造了一群生活艰苦清贫,却敬业爱岗、诲人不倦、正直高尚的教师形象,他们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脊梁”。孙映雪老师是老三届高中生,家里孩子多,生活一直比较困难,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心无旁骛,专心从教,时常关心学生。他的“丢垃圾”、“羊碰头”、“王婆卖瓜”等教学策略与方法亲切有趣,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欢迎。(中国文学论文 fanwen.oyaya.net)他不仅语文教得好,课余还创作、发表旧体诗。他淡泊于职称名利,漠然于领导检查,愤激于劳民伤财的“示范验收”,因受不了被人冤屈之辱,骑车回家途中遭遇车祸身亡。杜仲老师的生活捉襟见肘,母亲多病,全家数口一直挤在两间狭小的教工宿舍,在生活的重荷下勤勉工作。班马老师曾经一边读高中一边照顾上小学的侄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他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作品中的其他老师形象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求才若渴精心管理的校长刘百泉、勤奋敬业爱校如家的李伟民、声音娇嫩甜美的师柔荑、青春时髦又能干的苗娟秀、感情不太专一的吕梁山等中学教师,命运坎坷、生活清贫的周圆的爷爷、周圆的父亲等代课老师的形象。此外,作品塑造了一群勤劳坚强、慈爱真诚、简朴厚道的家长形象,如等到孙子考上大学才死而瞑目的曹鹏炜的爷爷、曾经高考受挫而每天为儿子担心惶恐的章太华、孩子有网瘾后下跪乞求的母亲以及在校门口为孩子们送给养的家长等。
  
  “这片土地在贫瘠、枯寂、荒凉的同时,又无处不充盈着古老、神秘和坚韧,仿佛一个尽管困窘潦倒却极具内涵的汉子,让人不能不产生由衷的敬佩和赞叹。”“在沉木县,凡是从高考的硝烟中厮杀过来的,无论迟早,无论成败,谁人未曾书写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呢!”可以说,《绿如蓝》是沉木社会的发展史,民众的生活史,也是沉木学子的奋斗史、沉木教师的奉献史,作品处处流露着作家对这片养育沉木人的西部土地的热爱,是献给黄土地及黄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精神的赞歌。
  
  二、单纯的魅力与单纯的风险
  
  一部作品的艺术魅力在于能够让读者不断地回味、延留。优秀的作品时间愈久远,愈能散发出艺术的醇香。《绿如蓝》像众多校园题材的作品一样,具有清新、明朗、单纯之美。这既能诱发出艺术的魅力,又暗藏着艺术的风险。首先是作品反映内容的单纯性。作品基本上以人物的刻苦学习为中心,以三年高中生活为表现重心,因此呈现为一种单纯的美感。因为色调相对单一,所以情感思想表现自然纯净,更好地表现了作家的创作理想。《绿如蓝》的“绿”代表着青春与生命,代表着健康与活力,也代表着希望与理想。“绿”是小说的基本色调,当然其中也晕染了些许的其他色彩,如黄土高原生活的泥色、家族苦难的暗色、基层教师生活的灰色、堕落自杀者的血色等。其次,主要人物选择的单纯性。作品主要围绕章第中来展开的,其行踪链接起了田园静、温捷雅、刘流长、曹鹏炜、花公子、杨琴、祁晓春、茹森林、王春光等同学形象,引出刘百泉、李伟民、老班、马达、仲先生、孙映雪等教师形象,还引出章太华、沈淑英、鲁伟祺、盆娃爷爷、周圆父亲等家长形象,从而形成了一个严谨缜密的叙事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小说诸多内容汇聚在品学兼优的章第中的焦点视域之下,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对自杀学生、辍学学生、复读学生、基层教师等边缘型人物心理的深入开掘。其三是情节冲突的单纯性。作品所写事件主要集中在上一中还是上二中的选择、学文科还是学理科的权衡、一中与二中的竞争、复读还是辍学的考虑、老师上课的特点等,这与校园题材本身的特点有关,也与情节安排受到学校常规的校历安排、高考经验总结思维的限制有关。作者在创作中应当重视圆形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人物心灵辩证法的思考。小说情节应多表现人物内心的冲突,或者性格间的冲突,这样才能增强典型形象的艺术魅力。的确,如何在众多的校园题材创作中建构出一个意蕴丰厚、风格独具的艺术世界,应当是校园题材作家的审美追求。此外,小说叙述话语与修辞技法有一些文人化的痕迹,一些描述并不完全贴近生活的本真。作家应当回到生命存在的“现场”与“气场”,而不应固守“语言的堡垒”。
  
  当然,瑕不掩瑜,《绿如蓝》在农村教育题材选择、青春奋斗主题的开掘与表现方面是风格别具的。“沉木的历史,和人类历史同步,沉木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缩影。”毓新以高中生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的长篇小说《绿如蓝》,让读者重温、重识了西部农村的高中生活,激励着更多的学子以无悔的青春为美好理想而拼搏,呼唤着人们关注西部、关注西部的教育、关注西部贫困地区孩子的成长。在社会思想转型的当代,在民族精神建构的当下,《绿如蓝》所蕴蓄的思想价值与散射出的精神光芒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毓新:《绿如蓝》,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文中引文均出自本著作)。 《贫瘠土地上的精神甘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8091.html

  • 上一篇范文: 写小鸟的作文800字
  • 下一篇范文: 怎样写好事物的作文1000字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文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