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证券论文 >> 正文

对于上市公司财务作假的思考


继2002年安然公司暴出财务丑闻后,华尔街又接二连三地发生大公司财务舞弊事件。2003年6月25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有线电视网揭露了又一个惊天丑闻:电信巨头世界通信公司涉嫌虚报巨额利润,在五个季度中先后共虚报38亿美元的利润,将亏损变成了盈利多多。另据路透社8月8日报道:已破产的世界通讯公司当天宣布,通过内部审计,追溯到1999年公司还有一笔33亿美元的错账。这样世通公司财务丑闻所涉及金额增加到70多亿美元,创下了美国财务假帐的历史记录。在安然公司假账案中声名扫地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又一次与此假帐丑闻牵扯在一起。而在世通公司承认作假帐的几天后,老牌复印机企业施乐公司也被查出虚报收入14亿美元以上,另一家世界驰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涉嫌与施乐假帐案有关。华尔街正在上演着一个危险的假帐丑闻的多米诺。

  在暴出华尔街假帐丑闻不久之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作假的曝光也是接踵而至。银广夏事件、蓝田事件、亿安科技事件、东方电子事件等早已广为人知。据财政部两年以前的统计资料,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存在问题的比例高达70%。霎时间,高呼诚信之音是此起彼伏。但仅从诚信出发,不免将问题简单化。以前大家不是一致认为美国的商业有着良好的信誉机制吗?然而现实破灭了我们对于美国商业的理想认识,原来美国也有财务欺诈!人们普遍认为的“五大”不容置疑的公信力到那里去了?况且在我国稀缺的并不是道德宣传,提倡诚信来解决财务作假只是隔靴搔痒的办法;针对财务作假大规模地宣传诚信可能麻痹人们对于问题本质的认识,也不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

  中国与美国分别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上市公司财务作假的发生分别有着各自不同的市场基础: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而在美国早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因此在讨论财务作假时,不能不考虑经济体制的差异而一概而论。

  一、对于美国上市公司财务作假的思考

  (一)经济泡沫成为财务作假的温床,而泡沫的破灭迫使作假事件集中暴露。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增长,股价的长期上涨造就了无数的暴利神话。缘于“新经济”的拉动,美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市场的繁荣所促成的;同时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设计上,员工持股、期权等激励措施被广泛采用,员工的收入与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同为进退。可见,无论宏观经济,还是微观收入,都是欣欣向荣,经济运行不免出现了泡沫。由于世通、安然等大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与资本市场运作密切相关,公司高层管理者甚至普通员工的切身利益,就与业绩增长、股价上涨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负面考察,公司就容易产生虚增报表盈余以维持股价上涨的动机。经济形势的“一片大好”也湮没了一些人对真实情况的思考与质疑。无疑,经济泡沫成为造假的温床。
  上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放慢增长速度。财务作假开始难以为继,而且马脚渐露,安然公司的倒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安然为提高资信,隐瞒了大量的负债。一方面,发行的大量债券被当成是公司出售资产换来的,因此在会计处理上不作为负债;另一方面将受其实际控制的特殊目的实体(SPE)的资产与负债不纳入其合并报表的范围,却将SPE的收入纳入如此虚增利润,而隐藏债务。并且根据合约,当公司股票下跌到30美元或公司资信被评为垃圾级时公司必须按发行价回购自己发行的部分债券,使得这部分债务具有极大的市场风险。由于安然是一能源公司,2001年初能源价格下跌使公司盈利减少,而能源市场与股票市场有着很高的相关性,能源市场的不利消息使得公司股价下跌。同时在衍生金融商品和网络以及其他风险投资上安然公司也出现大幅亏损。在股价下跌到30美元后,安然的市场风险终于发生,还债使安然的现金流量出现危机。通过债务危机投资者发现了安然隐藏债务的作假行为,假设安然能够使能源市场上的不利消息不为投资者所知,股价也就不会下跌,那么其造假还可以继续下去。显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能而已,市场经济的信息传导机制最终将惩罚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主体。如果作假事件没有其他人来揭示,那么市场就将成为作假最后的揭发者。安然最后不得不于2001年底申请破产,虚假的繁荣轰然崩塌。经济泡沫中滋生的财务作假可以使泡沫更多更加绚丽,而一旦经济出现大的问题,泡沫的破灭将使造假的公司付出沉重的代价,世通公司同样没有逃脱这个规律。

  (二)财务作假的实质是人为造成信息的不对称以获取超额收益。对投资者而言,则导致逆向选择的发生;对上市公司而言,则导致道德风险的发生。
  信息不对称即交易的一方对于交易的另一方了解不充分。财务作假使得投资者难以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这会产生两种后果:1.投资者如果仅以财务指标来判断投资对象,那么最终选择的投资对象很有可能是与期望相违背的造假者。因为仅以账面数字为依据,显然造假者可以比诚实经营者更具“竞争优势”,这便是发生在投资之前的逆向选择;2.由于财务造假,通过市场渠道传递的上市公司的信息就会失真,那么投资者通过市场评价机制来制约被投资上市公司就会失效。因而被投资上市公司在股市上“成功”融资后就可能肆无忌惮的从事高风险的活动。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即使是亏损也是亏别人的钱。可见,无论风险是否会发生,失去投资人制约的被投资上市公司都有从事高风险活动的动机,而这恰恰是投资者所不希望看到的,这种情况便是发生在投资之后的道德风险。

  (三)财务作假得逞的重要条件是信息传递在上市公司内部与上市公司外部一定范围的市场失灵,因此制约财务作假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从而凸现出国家监管的至关重要。
  安然倒闭的案例中可见,假设能源市场的不利消息不为人知,那么安然的经营还有可能继续下去,也就是说,市场失灵的范围越大,财务作假就会越泛滥,而安然最终没逃脱市场机制的惩罚。可见在不考虑国家监管的前提下,市场最终是以造假主体的消亡来制约财务作假的。此代价显然是比较大的,因为市场主体的消亡还牵扯到众多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国家正是在市场失灵或市场机制容易遭到破坏的领域提供监管这种公共品来将信息不对称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从而降低单一市场惩罚的社会成本。
  市场经济中有四个环节制约着财务信息不对称,任何环节出现漏洞将使财务作假得逞的概率提高。它们依次为:公司内部控制、中介审计、舆论监督、国家监管,前三者属于市场领域内部的制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大部分舆论机构都是盈利性的市场主体,公司作为市场的替代,通过内部有计划的分工合作这种组织形式来节约交易费用。虽然公司与自发调节的市场是一对矛盾体,但公司内部并非没有市场机制,内部控制机制就是市场机制在公司内部的延续。良好的内控能够自发监督并且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从而在源头上遏制造假的发生,会计师事务所为提供审计服务而存在,其独立性能够保证对于公司这个市场主体的监督,这种监督本身就是一种市场交易,受到市场规则的制约;舆论监督不同于审计监督。新闻媒体作为最广泛的信息传递渠道,提供的是大众化的新闻产品。发挥监督作用并不是其职责,只是舆论宣传的衍生品。新闻媒体为了盈利,必须捕捉具轰动效应的信息来提高其知名度,为了这种轰动效应,它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

内发布消息,所以它们只能被动去接受来源于权威机构的信息,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在这种市场规则下,误导信息的发布将不可避免,并且这种误导往往推波助澜,极具破坏力。
  由于存在多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不能100%地保证制约的有效性,所以就很难说清楚某一作假事件的发生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何况很可能是这四个环节都有责任。但有一点可以确信:如不考虑国家监管,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其本质都是一定范围的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领域则是亟需国家介入的领域,国家监管是财务作假的最后一道防线,国家监管提供两种公共品:制定规则和监管监督者。下面就以美国审计监督失灵与国家监管缺位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1.与上市公司商业利益的紧密联系破坏了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公司因利益驱动的造假活动只有得到会计师行业及其他证券中介机构的配合,通过共谋,才能得逞。超然独立是审计工作的生命,但现行制度至少有两点严重损害着独立性:(1)会计师事务所过分强调薪酬与个人业绩的关系,给CPA带来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可能迫使CPA开发审计业务外其他领域的收入。提供咨询服务则是破坏独立性的一个典型案例。2000年安达信在安然所获审计收入2500万美元,而所获咨询收入高达2700万美元。(2)公司与某一会计师事务所长期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保证独立性的大忌。“五大”形成了在客户更换CPA时需要向前任CPA支付昂贵费用的惯例,这样在任用独立审计师的选择本来就不多的情况下,实行CPA定期轮换制就很难开展,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没有竞争。这样不但失去了通过更换CPA来发现财务问题的好处,而且可能使会计师事务所由监督者变成商业合作伙伴。
  2.国家监管部门主要依赖于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造成国家监管缺位,使得“五大”有恃无恐。
  限于人力和财力,监管机构除了直接核查少量公司的审计报告外,主要依赖行业自律来制约审计行业以达到间接监管公司之目的,问题暴露后国家监管机构才会介入。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有1/3的美国上市公司有篡改其盈利报告之嫌,暴露出问题的仅仅是冰山一角,而且大多数违规案件是在公司破产后才发现的。虽然在美国有着严格的监管制度和严厉的惩罚措

《对于上市公司财务作假的思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819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证券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