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版图”的固守与拓展
就“个体”来讲,我曾想固执地在写作上不“换笔”——因为我始终觉得无论是毛笔转换成钢笔或圆珠笔,最终其体现形态上毕竟是在“方块”汉字基础上的书写;而电脑的写作是手指与键盘“点击”的记录。我担心思絮的流淌会因“点击”的操作而失去一种特有的文字体验与感受。而就“群体”来讲,面对网络对所有媒体的冲击,不屑与不安曾一直令我茫然;没有编辑辅助的“文学创作”的缺乏道德责任感的“文学自由谈”是否能够真正起到滋润智慧,抚慰灵魂的艺术功能?——这是1999年末我仍固执的困惑……
2000年元月,一条消息让我意识到我所固执的困惑需要一次彻底的震荡和改变了。这条消息,便是美国最新的传播媒体“在线”公司与“资深”传媒大户“时代华纳”的联姻亦或谓之“新媒体”对“老媒体”的合并……这条消息传播的速度相当快捷,不排除此次行动包含着市场运作的“泡沫”或“炒作”,但有一点是让我们警醒与必须承认的:面向21世纪,传统的电视传媒已失去了过去二十多年中(特别是中国的电视业)独占鳌头的优势——高新技术的诱惑与无情,比之电视冲击广播与电影来的更猛、更快。
在承认以上“无情”又充满魅力的现状的同时,中国的电视业无疑会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审时度势,迎接挑战并与新媒体同步、结合。更由于“全媒体”的快捷、广泛、受众参与性强甚至可以“互动”,则更要求我们的电视人在节目选题与制作上更为强化本土文化的观念,增强文化意识的自觉性——一句话:关注“文化版图”的固守与拓展。
在中华民族成长发展史上,除汉民族之外,还有两个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对祖国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疆域版图的稳固与拓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便是元朝的蒙古族和清朝的满族。元朝是中国版图史上幅员最辽阔的时期,成吉思汗麾下的骑兵远征欧亚,直至今天我们的学者在德国还能看到数年一次的歌颂成吉思汗远征过程中为当地带去财富与文明的一些表演仪式,名曰:“东方之神”。但是,正因为远离祖国的内陆文化,而蒙古族本身又是一支游牧民族,本土意识与草原文化的单一性使文化发展和延续不甚丰富,当明灭元之后,蒙古民族精神气质与文化版图都低落、萎缩了;至于满民族,在进入山海关之前,是中国北方一个有自己的宗教、语言、文字、习俗、服装等等文化积淀丰厚的渔猎民族,但当他们杀入中原,统一版图之后,完全被博大丰富的汉文化所震惊、吸引,直到最后的彻底同化(当然,这其中也有多民族国家文化共融的必然性)。 迄今,满民族“入主中原,君临天下”的威勇也只能是后人对一个民族青春时期的辉煌所留下的赞叹而已。
文化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一个社会综合性体现,在世界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常说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文化全球化”,这个全球化不是简单的“通用”,更不是同化,而是应更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国家、地区),使自己的民族真正在精神世界中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民心灵中固守住本民族的“文化版图”。——这里既有本土传媒所覆盖的面积,更应有本土文化的本质与内容,惟如此,才能保持与发展本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并真正体现全球文化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国际部选进了一部英美合拍的文化历史专题片《千年沧桑》,其中的许多篇章介绍了20世纪每一个百年中的重大事件,文学、科技的发明创造成果。内容繁浩,思想深沉,但就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界定、评价又与我们的许多观点、方法大相径庭。比如:在谈东方文化文明的事例上,该片在唐、宋、元时代极力地推崇了日本的文学大作《源氏物语》和一些艺术现象,而对中国在其相应阶段所诞生的《西游记》、《水浒》、《三国》的文学巨著等文化成果则只字未提。而在涉及元代中国的综合评价上也颇多微词。特别是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及性质的评价给予的仍是“西方式”的简单片面的定论。我以为这是因为该片原创作者的认识局限、理解局限,当然,也不排除“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不失时机地用各种方法向世界传播本民族文化信息的具体操作。如何“匡正”和“再制作”《千年沧桑》这部片子,便需要用“文化版图”的固守意识来给以关照。以前我们的方法较为简快——去伪存真,为我所用。不合乎我们口径的删去不用即可。但面对文化传播多元化的现实,面对文化理解的差异和可以通过媒体交流的可能,更面对传媒的道义与责任的需要,我们专门聘请了中国社科院和其他相关领域中的优秀专家、学者出镜演讲,以他们的学识、理念点评或全新叙说有关历史阶段的真实景况和精神风貌……。非如此,闪耀着东方文明之光的“文化版图”便会一寸寸地在“新殖民文化”式的传媒过程中渐渐失守。——而现实中那些简单地“克隆”境外电视节目形态,盲目追求肤浅庸俗内容,甚至一味苟同有悖传统美学与本民族优秀精神气质的文化表现不是已多有泛滥吗?由此可见,媒体绝不单单是为了传播。
大概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东芝电器曾一度 《“文化版图”的固守与拓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8221.html
2000年元月,一条消息让我意识到我所固执的困惑需要一次彻底的震荡和改变了。这条消息,便是美国最新的传播媒体“在线”公司与“资深”传媒大户“时代华纳”的联姻亦或谓之“新媒体”对“老媒体”的合并……这条消息传播的速度相当快捷,不排除此次行动包含着市场运作的“泡沫”或“炒作”,但有一点是让我们警醒与必须承认的:面向21世纪,传统的电视传媒已失去了过去二十多年中(特别是中国的电视业)独占鳌头的优势——高新技术的诱惑与无情,比之电视冲击广播与电影来的更猛、更快。
在承认以上“无情”又充满魅力的现状的同时,中国的电视业无疑会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审时度势,迎接挑战并与新媒体同步、结合。更由于“全媒体”的快捷、广泛、受众参与性强甚至可以“互动”,则更要求我们的电视人在节目选题与制作上更为强化本土文化的观念,增强文化意识的自觉性——一句话:关注“文化版图”的固守与拓展。
在中华民族成长发展史上,除汉民族之外,还有两个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对祖国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疆域版图的稳固与拓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便是元朝的蒙古族和清朝的满族。元朝是中国版图史上幅员最辽阔的时期,成吉思汗麾下的骑兵远征欧亚,直至今天我们的学者在德国还能看到数年一次的歌颂成吉思汗远征过程中为当地带去财富与文明的一些表演仪式,名曰:“东方之神”。但是,正因为远离祖国的内陆文化,而蒙古族本身又是一支游牧民族,本土意识与草原文化的单一性使文化发展和延续不甚丰富,当明灭元之后,蒙古民族精神气质与文化版图都低落、萎缩了;至于满民族,在进入山海关之前,是中国北方一个有自己的宗教、语言、文字、习俗、服装等等文化积淀丰厚的渔猎民族,但当他们杀入中原,统一版图之后,完全被博大丰富的汉文化所震惊、吸引,直到最后的彻底同化(当然,这其中也有多民族国家文化共融的必然性)。 迄今,满民族“入主中原,君临天下”的威勇也只能是后人对一个民族青春时期的辉煌所留下的赞叹而已。
文化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一个社会综合性体现,在世界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常说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文化全球化”,这个全球化不是简单的“通用”,更不是同化,而是应更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国家、地区),使自己的民族真正在精神世界中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民心灵中固守住本民族的“文化版图”。——这里既有本土传媒所覆盖的面积,更应有本土文化的本质与内容,惟如此,才能保持与发展本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并真正体现全球文化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国际部选进了一部英美合拍的文化历史专题片《千年沧桑》,其中的许多篇章介绍了20世纪每一个百年中的重大事件,文学、科技的发明创造成果。内容繁浩,思想深沉,但就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界定、评价又与我们的许多观点、方法大相径庭。比如:在谈东方文化文明的事例上,该片在唐、宋、元时代极力地推崇了日本的文学大作《源氏物语》和一些艺术现象,而对中国在其相应阶段所诞生的《西游记》、《水浒》、《三国》的文学巨著等文化成果则只字未提。而在涉及元代中国的综合评价上也颇多微词。特别是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及性质的评价给予的仍是“西方式”的简单片面的定论。我以为这是因为该片原创作者的认识局限、理解局限,当然,也不排除“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不失时机地用各种方法向世界传播本民族文化信息的具体操作。如何“匡正”和“再制作”《千年沧桑》这部片子,便需要用“文化版图”的固守意识来给以关照。以前我们的方法较为简快——去伪存真,为我所用。不合乎我们口径的删去不用即可。但面对文化传播多元化的现实,面对文化理解的差异和可以通过媒体交流的可能,更面对传媒的道义与责任的需要,我们专门聘请了中国社科院和其他相关领域中的优秀专家、学者出镜演讲,以他们的学识、理念点评或全新叙说有关历史阶段的真实景况和精神风貌……。非如此,闪耀着东方文明之光的“文化版图”便会一寸寸地在“新殖民文化”式的传媒过程中渐渐失守。——而现实中那些简单地“克隆”境外电视节目形态,盲目追求肤浅庸俗内容,甚至一味苟同有悖传统美学与本民族优秀精神气质的文化表现不是已多有泛滥吗?由此可见,媒体绝不单单是为了传播。
大概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东芝电器曾一度 《“文化版图”的固守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