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化
于“正——反——合”的一段辩证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后现代是包含了现代性历程后的嬗变,后现代的合理内核在于其现代性的基因,在于对现代性的极端化的修正。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并非泾渭分明的历史分期,实际上往往是共时同行而又相互纠结的两条线索。
后现代性作为理论话语的想象成分,假设的框架,在西方也是被人觉察出了的。但它,也只有它,涵盖了传统现代性无法涵盖的那些新的因素,并且在与现实若即若离的状态中生发着有效性,在它对启蒙主义与主流话语的双重挑战中,人们不得不承认它理论上的丰富的启发性。
2、港台电视文化的后现代性
无庸讳言,世界电视是大致沿着“欧美——日本——港台”而至中国大陆产生影响的,港台电视文化的后现代性最容易对大陆电视产生某种影响。加之港台本身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考察中国电视的现代化问题,理当将港台纳入我们的视野。因此,对港台电视文化的后现代性考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港台电视文化与中国大陆电视文化相比,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有其相对不同的文化环境,因而体现出另外一种文化面貌。港台电视文化与大陆电视文化的差异性构成中国电视文化的内在差异性的第一个层次,这种差异远比大陆内部不同区域的电视文化、不同级别的电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明显和重要。
港台电视文化与大陆电视文化之间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港台电视文化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后现代色彩。这与港台的社会性质、电视制度密切相关。特别是香港的商业文化特色,使电视的娱乐性特别强,后现代性明显。港台电视文化的后现代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港台电视屏幕上玩技术“出神入化”,严肃淡出,真情模糊,深度消失,调侃游戏盛行,感性泛滥成灾,性感、动作(暴力、节奏)、恐怖等等感观刺激性成了电视的意义。游戏节目中的小聪明淹没了大智慧的根基,歌迷见面会煽动着人们卸下冷静理性而去做狂热感性的奴隶,明星作秀、主持人的喋喋不休让观众在紧追潮流中深陷电视后面的商业陷阱,而电视的外观如色彩、布光、节奏对世界时尚中心亦步亦趋,现代感似乎十分强烈。尤其是那些屏幕上不断播出的MTV,后现代色彩十分浓烈。直接播出的欧美作品自不待言,港台自制的MTV中,也有大量的反传统、反文化、反理性、平面化、消解意义的后现代色彩的作品,如陈小春高唱着“男人与公狗……”,刘德华“一往情深”地歌颂着“马桶”,张震狱近于耍赖似的“说”着“爸爸,我要钱,爸爸,我要钱”……还有那些只有节奏感没有“意义”的电视标题如“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锵锵三人行”等,都会叫熟悉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的“文化人”百思不得其解。
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化(第4页)
3、大陆电视文化的后现代征兆与前景
对于中国大陆有没有后现代文化,很多人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在一个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谈论后现代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大陆电视文化也没有后现代可言。实际上,这种见解难免偏颇。中国社会,内在差异性很大。就整体而言,或就大部分地区——农村而言,后现代还是无根之木。然而,我们无法否认,在那些经济文化都已高度发展的大都市,文化工业、消费社会都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后现代土壤已然具备。实际上早在八十年代后期,中国文化、中国电视文化就已出现后现代的踪迹,伴随着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后现代式”(后工业式)的社会生活(第二职业、自由时间、各种夜生活、娱乐)的出现,人们生活观念、艺术观念的变革,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消解,社会反思意识的萌动,对崇高感的疏离,世俗精神的迅速发达,电视机的普及……都为后现代“快餐式”文化消费提供了直接依托。八十年代后期的电视文化有一个明显的通俗化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被学者认为具有后现代意味。电视剧的变化是个明显的标志。1990年《渴望》播出,就标志了中国大陆通俗剧的大规模兴起。而通俗电视剧被认为和后现代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例如平面化、无深度、零散化等(2)。
考察今日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后现代性,我们必须特别重视今日中国都市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受过高等教育,接受外来文化的程度与热情已经不可小看,他们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都迥异于他们的父辈,实际上与他们的兄长辈也有很大出入,反对认真、反对太累,追求物质上的收获,怀疑真情与理想,“玩电脑”、“玩艺术”、“玩人生”、“玩朋友”,持后现代主义人生态度的“新新人类”正茁壮成长,这些“后现代人”的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兄辈、弟辈,甚至也影响他们的父辈,而他们即将成为社会中的重要力量。正是他们日益成为不断都市化的电视节目的目标观众的核心,暗暗地影响着电视屏幕的文化走向。近几年电视审美文化似乎向娱乐文化全面靠拢,与他们不无关系。现在电视越来越深地介入流行歌曲的创作与传播,电视播放着越来越让老人听不懂、缺乏提炼,缺 《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化(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8328.html
后现代性作为理论话语的想象成分,假设的框架,在西方也是被人觉察出了的。但它,也只有它,涵盖了传统现代性无法涵盖的那些新的因素,并且在与现实若即若离的状态中生发着有效性,在它对启蒙主义与主流话语的双重挑战中,人们不得不承认它理论上的丰富的启发性。
2、港台电视文化的后现代性
无庸讳言,世界电视是大致沿着“欧美——日本——港台”而至中国大陆产生影响的,港台电视文化的后现代性最容易对大陆电视产生某种影响。加之港台本身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考察中国电视的现代化问题,理当将港台纳入我们的视野。因此,对港台电视文化的后现代性考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港台电视文化与中国大陆电视文化相比,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有其相对不同的文化环境,因而体现出另外一种文化面貌。港台电视文化与大陆电视文化的差异性构成中国电视文化的内在差异性的第一个层次,这种差异远比大陆内部不同区域的电视文化、不同级别的电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明显和重要。
港台电视文化与大陆电视文化之间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港台电视文化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后现代色彩。这与港台的社会性质、电视制度密切相关。特别是香港的商业文化特色,使电视的娱乐性特别强,后现代性明显。港台电视文化的后现代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港台电视屏幕上玩技术“出神入化”,严肃淡出,真情模糊,深度消失,调侃游戏盛行,感性泛滥成灾,性感、动作(暴力、节奏)、恐怖等等感观刺激性成了电视的意义。游戏节目中的小聪明淹没了大智慧的根基,歌迷见面会煽动着人们卸下冷静理性而去做狂热感性的奴隶,明星作秀、主持人的喋喋不休让观众在紧追潮流中深陷电视后面的商业陷阱,而电视的外观如色彩、布光、节奏对世界时尚中心亦步亦趋,现代感似乎十分强烈。尤其是那些屏幕上不断播出的MTV,后现代色彩十分浓烈。直接播出的欧美作品自不待言,港台自制的MTV中,也有大量的反传统、反文化、反理性、平面化、消解意义的后现代色彩的作品,如陈小春高唱着“男人与公狗……”,刘德华“一往情深”地歌颂着“马桶”,张震狱近于耍赖似的“说”着“爸爸,我要钱,爸爸,我要钱”……还有那些只有节奏感没有“意义”的电视标题如“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锵锵三人行”等,都会叫熟悉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的“文化人”百思不得其解。
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化(第4页)
3、大陆电视文化的后现代征兆与前景
对于中国大陆有没有后现代文化,很多人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在一个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谈论后现代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大陆电视文化也没有后现代可言。实际上,这种见解难免偏颇。中国社会,内在差异性很大。就整体而言,或就大部分地区——农村而言,后现代还是无根之木。然而,我们无法否认,在那些经济文化都已高度发展的大都市,文化工业、消费社会都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后现代土壤已然具备。实际上早在八十年代后期,中国文化、中国电视文化就已出现后现代的踪迹,伴随着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后现代式”(后工业式)的社会生活(第二职业、自由时间、各种夜生活、娱乐)的出现,人们生活观念、艺术观念的变革,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消解,社会反思意识的萌动,对崇高感的疏离,世俗精神的迅速发达,电视机的普及……都为后现代“快餐式”文化消费提供了直接依托。八十年代后期的电视文化有一个明显的通俗化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被学者认为具有后现代意味。电视剧的变化是个明显的标志。1990年《渴望》播出,就标志了中国大陆通俗剧的大规模兴起。而通俗电视剧被认为和后现代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例如平面化、无深度、零散化等(2)。
考察今日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后现代性,我们必须特别重视今日中国都市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受过高等教育,接受外来文化的程度与热情已经不可小看,他们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都迥异于他们的父辈,实际上与他们的兄长辈也有很大出入,反对认真、反对太累,追求物质上的收获,怀疑真情与理想,“玩电脑”、“玩艺术”、“玩人生”、“玩朋友”,持后现代主义人生态度的“新新人类”正茁壮成长,这些“后现代人”的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兄辈、弟辈,甚至也影响他们的父辈,而他们即将成为社会中的重要力量。正是他们日益成为不断都市化的电视节目的目标观众的核心,暗暗地影响着电视屏幕的文化走向。近几年电视审美文化似乎向娱乐文化全面靠拢,与他们不无关系。现在电视越来越深地介入流行歌曲的创作与传播,电视播放着越来越让老人听不懂、缺乏提炼,缺 《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化(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