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新闻传媒学论文 >> 正文

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化


的电视作品还太少。而后现代意味的电视创作还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具有后现代意识内核的作品几乎没有。我们应该明白,没有后现代色彩的现代性是不彻底的现代性,不通透的现代性。没有真正意义的后现代电视创作,也许就谈不上电视文化现代化的完全实现。另外,现代主义的电视探索几乎没有真正开始,也许,中国的电视人在此还有一些余地……
电视制度文化的现代化,是电视文化全面现代化的保证。电视制度愈加符合产业属性的需要,电视文化也就会愈加符合电视受众的需要,因为身处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广大受众有着现代化的种种社会要求,电视机构也就相应地有适应受众需要而迈向现代化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促使电视理性不断发展,以更加全面真实的报道,以更加深刻的评论来满足观众,以更加具有审美现代性的电视节目来让吸引受众。当然,产业属性也可能产生电视机构为了片面的经济利益而误导受众的危险,需要在电视制度的宏观层面予以必要的防范,最终以社会理性,以法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在新的世纪,我们应坚持现代性的路线,积极发展电视理性,汲取后现代性的合理内核,最大限度地遏制与转化其消极面,全面推进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化。
注释:
(1)时统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兼论中国电视现代化的根本标志[J],北京:电视研究,1998,
(3):21
(2)曾庆瑞.电视剧原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321
(3)鲍宗豪.当代社会发展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05
主要参考材料:
[1]杨伟光.中国电视论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2]刘炘.电视重构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3]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罗伯特·C·艾伦.重组话语频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道格拉斯·凯尔纳等.后现代理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化(第6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832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新闻传媒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