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证券论文 >> 正文

朱武祥:什么阻碍上市公司业绩增长




  近年来上市公司有几大现象是值得关注的:一是上市后的业绩指标显著下降。二是募集资金投向变更递增;三是上市公司投资多元化倾向明显,许多公司从价值创造型企业变成了价值评估型企业(投资管理公司);四是控制权转移、资产置换与主业变更频繁;五是企业上市后股价整体走势两年内强于大盘,两年后弱于大盘。 

  不可否认,这些现象背后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因素。但也凸现出我国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从企业的角度看,之所以产生上述几大现象,主要是企业普遍面临着发展瓶颈,企业把主业做大、做深、做出差异化的空间很小。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国内企业受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在规模上难以实现强强联手;另一方面,在技术上真正有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很少,产品、服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其次,我们还应该从证券市场方面找原因。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主要体现在支持增长,限制过度投资和重组过度能力上。而我国证券市场的这些功能发挥得还不够。 

  一是没有发挥出控制权市场整合行业竞争结构、退出过度能力的经济功能。早期的上市公司质量比较差,这些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不尽人意,于是有了保壳、卖壳等现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上市公司壳资源的买卖行为,是用市场的方式矫正以往上市和配股计划管理制度弊病的行为,即直接上市替代,并不是西方股票市场上的经济资源配置。许多资产重组、置换行为,形成了业务不相关的上市公司资产结构,实际上造成了与赖帐现象相似的另一种道德危机:买卖壳成为一种投资机会;降低了上市公司特别是控股大股东改善经营的压力;保持了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忽略了企业竞争能力的培养。 

  二是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往往注重概念和预期,对上市公司的具体投资细节不关注。外部高度分散和流动的公众投资者,由于所需信息、评价能力和经济动力不足,以及投机和乐观其成的偏好,是很难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投向进行有效评价的。而机构投资者也往往不太注重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投向。这就很容易使上市公司管理层轻率地提出投资项目,轻率地把募集资金投入到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的项目中去。而由于制度不健全,公司管理层在投资失败后也可以不承担声誉和经济上的损失。 

作者:清华大学 朱武祥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朱武祥:什么阻碍上市公司业绩增长》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841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证券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